中文桃李(梁曉聲著長篇小說)

中文桃李(梁曉聲著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文桃李》是梁曉聲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22年3月。

《中文桃李》將目光對準“80後”大學生這一群體,講述他們的理想和奮鬥,也傾訴他們的苦悶與困惑。作者與主人公在年齡上的代際鴻溝是不可避免的,但小說重在表現作者的諸多社會、文化思考,以及對於當代青年在理想與現實衝突時所作取捨的理解:某種虛幻的理想一如虛榮,毅然放下回歸現實,於平凡的工作、生活中發掘生命的價值,實則更有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文桃李
  • 作者:梁曉聲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388千字
  • 首版時間 :2022年3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文桃李》將目光對準了“80後”大學生這一群體,講述中文系新生李曉東和徐冉在火車上初遇,經歷一場漫長的纏綿抑或糾纏之後結為伴侶。這對主人公和所有同學一樣,面臨著畢業後是留在家鄉小城市發展,還是進入大都市打拚的抉擇。兩人成為北漂後不得不面對高房價、高物價和工作挫折的諸多挑戰,在職業理想和人生規劃之間努力尋找著可能之路,最終雙雙放棄北漂生活、回歸故鄉,找到了人生的價值與心靈的歸宿。

人物介紹

李曉東
李曉東擁有一個富足的家庭,他父親是地方美協副主席,母親是退休校長,出身小康家庭的他,卻並未對家庭產生過度依賴,而是在人生的很多選擇上都表現出自己獨立的思考,展現出較為明晰的主體意識。在面對大學畢業後何去何從的問題上,李曉東不像班裡的女生那樣以現實生活為準繩,堅持考研,為留在校園工作做準備,而是堅持自己“為文學”的人生目標,不斷探索自己的職業方向;擇偶方面,他的想法一直都是“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追求徐冉之前,李曉東還特意了解了徐冉的人生目標,在他看來,自己的人生必定是平凡的,倘若徐冉的志向太“高大上”,兩人的人生目標不太匹配,他就不會選擇徐冉做自己的人生伴侶。但當李曉東明確他倆彼此的心意和目標後,他通過一次次地詢問自己“執否”,從而一步步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即使他母親因徐冉的農民家庭出身而表示強烈反對時,他也未曾表現出退縮,相反,他一直想盡辦法說服父母接納徐冉。
當然,李曉東強烈的主體意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成長中逐步形成的。大學剛畢業時,他也曾想過依靠父母的能力獲得省城戶口,但一想到這對父母來說也是“一件得舍下顏面硬求生蹚”的事,他便還是決定寧願自己當三年環衛工來取得戶口,也不讓父母放下身段求人辦事。從這件事來看,李曉東雖然在思想上尚未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暴露出他尚不成熟的主體意識,但是對父母的愛與體貼使他最終決定自力更生,愛在此充當著人物主體意識建構的重要精神力量,透射出作者對於青年成長的溫情希冀。李曉東依賴家庭的心理在他與徐冉離開省城“北漂”後得到了徹底改變。客觀上,他在北京實現了經濟獨立,而父母遠在靈泉,空間距離使他失去了處處依賴父母的可能;從主觀層面看,他在生活和工作中磨練了心智,得到了成長,經濟上和心理上都實現了自立,不再把家庭當作托底的“安全網”,而是完全由自我出發,完成了自身主體意識的建構。
徐冉
徐冉出身於農民家庭,對人生有著相當明確的規劃,比起李曉東有時對待人生的隨緣態度,她對待生活與學習更多了幾分自己想法與思考。雖然農民家庭不能給她的工作與婚姻帶來助力,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她的發展,但是她卻並不順從命運,而是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爭取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在她的觀念里,自己就是命運的主宰,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好,追求愛情也好,凡屬於人的一切正當合理的權利都是她可以爭取的。她在大學入學之初就認定了考研的目標,她認為讀研究生能夠幫助自己提升求職競爭力,找到一份好工作,從而獲得一種主體的自由。在愛情方面,她勇敢而且真誠,在廣播中大膽地解剖自己的過去,直接表明對李曉東的心意。在家庭倫理觀念上,她信奉“極現實主義的人生觀,父母必須對孩子盡好責任,如果缺乏能力,那就不應將孩子帶到世上來”。用李曉東的話說,徐冉身上有著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與灑脫的氣質,她是那種“天生就能參透‘人生如意二三事,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玄機”的人。她比李曉東更知世故,卻不世故,她身上更多地體現了羅曼•羅蘭所說的“注視世界的真面目——並且愛世界”的氣質。

作品鑑賞

從2017年的《人世間》,到2020年的《我和我的命》,梁曉聲一直在嘗試通過人物命運的糾葛,探討人應該追求什麼樣的幸福。《中文桃李》延續了他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他的現實主義情懷,小說在書寫青年一代的思想變遷時緊緊圍繞“幸福”這一話題展開,在“80後”青年該如何認識幸福方面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描寫。作家通過李曉東和徐冉、劉川和呂玉兩對情侶在各自人生軌跡和思想上的變化,來揭示他們在面對如何認識幸福這一人生命題時的態度。李曉東和徐冉對於幸福的認識,隨著人生階段的前進而逐漸深化。對於出身農家的徐冉而言,幸福的生活需要“掙命”才可以獲得,而對李曉東而言,他本來只需“順命”就可以獲得富足的生活。但徐冉和李曉東的命運,在他們戀愛之後就改變了:選擇李曉東,減輕了徐冉的人生負擔;選擇徐冉,則使李曉東面對生活時不再那么“佛系”,二人的結合促使他們攜手奮鬥。
大學時期,李曉東和徐冉對幸福的定義是模糊的,他們都沒有想去“北上廣深”發展的願望,徐冉的目標是在研究生畢業後成為一名省城的大學老師,李曉東則表示“在無親無故的陌生的一線城市闖人生”是一件讓他恐懼的事情。這個階段,他們都認為能在家鄉靈泉或省城工作就很好,希望能在畢業後拿到省城戶口,但是徐冉並沒有如願在省城找到理想的工作,於是他們選擇了“北漂”。“北漂”以後,“搏命”的生活使他們變得更加彷徨和迷惘,頻繁地更換工作、拚命地掙錢,工作和生活中受到的各種委屈,讓他們無暇思考幸福的定義。當他們終於能在北京維持一種相對穩定的生活,卻發現故鄉靈泉的幸福指數更高。用李曉東的話說:“靈泉是個‘小世界’,生活在自己各方面都熟悉的‘小世界’里,人的自信反而會大,挫敗的代價也相對會小些。”可以說,正是“北漂”的生活使他們得到了成長,他們對“何謂幸福”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這也是他們決定回到靈泉發展的根本原因。回到靈泉後,李曉東如願加入了年輕的紀錄片團隊,在對工作的熱愛與努力中收穫了事業的成功;徐冉也考上了公務員,事業發展順風順水,家庭變得更加美滿。同樣在戀愛和婚姻中攜手探索“幸福”的奧秘的還有李曉東的髮小劉川和他的妻子呂玉。當呂玉對她和劉川的婚姻感到困惑時,徐冉開導她說:“我看你和川兒的認識也是一致的。都屬於同樣的人,生活在一起也是快樂的時候多,有什麼過不到一塊兒去的呢?”從他倆對待李曉東和徐冉去北京發展一事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他倆都喜歡小城市,注重生活的體驗感。劉川認為靈泉一切都好,沒有必要去北京發展;在呂玉看來,人應該在哪兒活得容易才在哪兒生活,比起北京,靈泉才是一個活得容易的地方。可以說,無論是李曉東和徐冉,還是劉川和呂玉,都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磨合出了相似的幸福觀,對於幸福的共同標準也成為他們美滿愛情與婚姻的基石。
小說還通過李曉東和他兒子幸福觀的衝突,暴露了當代價值觀的畸變,並探討了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年輕人應當如何看待幸福的問題。李曉東對幸福的感悟是通過自身的經歷得來的,他欣賞平凡的民間幸福,而他兒子追求的則是“唯名利是圖”的幸福,他對幸福的理解並不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得來的,所以李曉東在面對兒子對所謂“好生活”和“成功”的向往時,不由得產生了擔憂:“因為他們所嚮往的好生活標準實在太高了,高到只不過是極少數人才能過得上的生活。我怕他們在一往無前的追求的過程中,尚未來得及反思呢,便成了那‘好生活’的輻射波的犧牲物。是的,是物,對於那誘人而又殺傷性厲害無比的輻射,人亦物也。”這不僅僅是李曉東個人的想法,也是作家梁曉聲對年輕一代的擔憂。當社會呈現出“唯名利是圖”的單一價值導向時,人就容易被“物化”,幸福的內涵就會變得蒼白、扭曲。李曉東兒子所信奉的價值觀折射了當代社會的某種現狀:很多年輕人受“唯名利是圖”價值觀的影響,成長過程中沒能建立起自己的“坐標體系”,在選擇專業或職業時,忽視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盲目地被欲望吞噬。歸根結底,人要能形成自己的主體意識,建立起內心的價值坐標,才不會在流行的社會思潮中迷失自己。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4月28日,該小說入選文學好書榜4月榜單。
2023年1月18日,該小說入選作家出版社2022年度好書、作家出版社2022年度最具影視改編價值圖書。

作品評價

在《中文桃李》中,梁曉聲仍然堅守為平凡人書寫的使命,直面現實人生,飽含人文情懷。毫無疑問,這是梁曉聲又一部致敬現實的長篇力作。(《文藝報》評)
《中文桃李》是一部直面現實、飽含人文情懷的長篇紮實力作,不迴避生活中的難題,也努力尋找出路。(《北京青年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文桃李》
2022年3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21218220

作者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現為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他的創作風格頗具特色,可歸納為:現實主義的英雄化風格、現實主義的平民化風格、現實主義的寓言化風格。代表作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年輪》《知青》等,創作小說、散文、雜文等1600餘萬字。其中《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親》曾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今夜有暴風雨》曾獲全國中篇小說獎,《雙琴祭》曾獲《小說月報》百花獎。2019年憑藉《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