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2002年張者著小說)

桃李(2002年張者著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桃李》,2002年張者著小說。《桃李》不僅僅只是對知識分子當下處境的關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敲鐘人”的角色。

基本介紹

  • 書名:桃李
  • 作者張者
  • 出版時間:2002年
  • 作者本名張波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小說評價,

作者簡介

作者張者,本名張波,漢,1967年出生,籍貫河南,曾就讀於西南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律碩士學位,曾任新華社、《南方周末》多家媒體記者。現從事專業寫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簽約作家,獲第十一屆莊重文文學獎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桃花》
長篇小說《零炮樓
長篇文化散文《文化自白書》
長篇經濟學訪談錄《諫言》
中篇小說集《朝著鮮花去》
中篇小說集《或者》是繼賈平凹的《廢都》之後又一個表現知識分子的長篇小說,同張煒的《能不憶蜀葵》,張抗抗的《作女》, 莫懷戚的《經典關係》,王家達的《所謂作家》,董立勃的《白豆》《米香》一起成為中國描寫知識分子在市場經濟化的時代如何進行自我確立的艱難歷程。

內容簡介

某名牌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博導、博士生、碩士生,在受人敬仰、環境良好、前程似錦的學院裡研究學問,切磋理論,但這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做學問與辦公司並行,教學與攬生意打官司同步;法律的代言人卻又最懂得鑽法律的空子……金錢、寶馬、美色織成校園裡新的繁榮;機謀、冒險、背叛、欲望、信譽等現代主題,構成作品凝重的色彩。
現代社會之所以充滿活力與希望,原因在於它不斷得到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文明理念的強力支撐。而社會文明理念的主要產出者是知識分子。他們總是以批判的眼光對所處的社會保持一種必要的警覺,從而不被世俗併吞與消融。如此說來,長篇小說

小說評價

很顯然,《桃李》將中國社會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這樣宏大的社會背景作為小說的舞台。這使得人物的外在環境與內在環境始終呈現出一種膠著與擠壓的狀態,置身於舞台中的人物也就有了最大的可塑性與可變性。作為法學院的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邵景文的專業知識以及傳道、授業與解惑的能力無須懷疑,其從鄉村到大學講台的艱難奮鬥歷程也足以讓人動容。然而,社會的急劇轉型,使他的專業才能與金錢美女共同處在了一個可以相互利用乃至相互交換的平台之上。於是角色轉換由此拉開了序幕,最終知識精英取代了道德精英,技術操控取代了法學彰顯,融合世俗取代了世俗批判,如此繼之而來的是靈與肉的快樂無邊。上課、演講、做學問,保持在弟子心目中的崇拜偶像和大學中的崇高威望,使邵景文的躁動靈魂得到安寧而快樂;辦公司、攬生意,獲得金錢、美女、名車,頻頻出入高檔賓館,使邵景文的欲望得到滿足而快樂。自然,像邵景文一樣瀟灑帥氣的導師在其弟子中有了“老闆”的稱呼也就不足為奇了。他所帶的博士生、碩士生既可從他那兒學到紮實的法學理論,又可從他所辦的律師事務所中打工掙到豐厚的金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