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中所秧歌劇
中所秧歌劇又稱中所秧歌戲,起源於河北省赤城縣鎮寧堡鄉中所村,有上百年的歷史。簡介中所秧歌劇又稱秧歌戲,起源於赤城縣鎮寧堡鄉中所村,有上百年的歷史。據資料記載,幾百年前,由於戰亂和災荒,有一場從山西大榆樹(今山西榆次)的移...
- 秧歌戲
在《清代竹枝詞》中有這樣兩句詩:早春戲館換新腔,半雜秧歌侑客觴。這表明在乾隆時的戲館中,已有了秧歌腔。但這兩句詩仍不能說明戲館中的“新腔“是有了秧歌戲,還是在戲中“雜”用了秧歌的腔調。新中國成立後,各地的秧歌戲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山西的繁峙、襄垣,河北的蔚縣等地成立了專業秧歌劇團,...
- 秧歌(北方民間舞蹈)
秧歌劇針砭時弊。清同治六年官府明令禁唱。作家趙樹理十分喜愛秧歌劇,60年代曾編寫秧歌劇本《開渠》。西北秧歌 西北地區的秧歌表演,有所謂“白髯、花面、紅纓帽,白皮短褂反穿,手執傘燈領隊”者,相當於東北秧歌中“反穿皮褂”的前導者、華北秧歌中“長袍短褂、皂靴羽纓、持紅羅傘者”。所謂“浪子”與“...
- 印台秧歌戲
秧歌劇的唱腔和伴奏樂器均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當地流行的各類民間小調為其唱腔,這種唱腔的伴奏是由馬鑼、小鼓和鑔組成的鑼鼓樂隊來承擔,唱時不敲,敲時只舞不唱。民間常說的:“敲起來,跳起來,不敲不跳唱起來”,這句話通俗而精煉的概括了秧歌戲中唱、表演及伴奏的關係和它的基本演唱形式。另一種是以當地...
- 夫妻識字(中國作曲家馬可創作於延安時期的秧歌劇)
《夫妻識字》是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馬可創作於延安時期的秧歌劇,曾被王昆,郭蘭英,朱逢博老一輩藝術家無數次演唱經久不衰。作者馬可。通過對劉二夫妻互幫互學,“生產當個模範,學習要爭個第一”的動人描寫,謳歌解放區翻身後的農民民眾熱烈開展學文化運動和生動活潑的自我教育形式。最初載於 1949 年 5 月出版的《...
- 山西秧歌
“沁源秧歌”,是在沁源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歌舞小戲,形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沁源縣是太岳區(晉冀魯豫所屬軍區)的中心,該縣的“綠茵劇團”,經常利用沁源一帶的小調編演秧歌劇,宣傳抗日,教育民眾,受到廣大軍民的喜愛,因而用沁源小調編演秧歌劇的活動遂逐漸普及起來,民眾也逐漸習慣地把它稱之為“沁源...
- 魯藝文藝道路研究——以秧歌劇為中心的考察
《魯藝文藝道路研究——以秧歌劇為中心的考察》是2016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明君。內容簡介 該書在知識分子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探討了延安文藝形成的歷史背景與原因,並對延安時期與東北時期秧歌劇的藝術特徵、思想內涵進行梳理。全書以葛蘭西的文化理論為方法,以魯藝人探尋文化報國途徑為主線,對魯藝秧歌...
- 音樂體裁
歌曲藝術屬於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歌曲的體裁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歌唱藝術的發展而不斷拓寬範圍。一般認為,歌曲作品的體裁大致可分為民歌、藝術歌曲、民眾歌曲、民歌改編曲、秧歌劇、影視歌曲、歌劇、清唱劇、音樂劇等種類。一、民歌 民歌一般是來自於民間口頭傳唱,富於地方色彩的歌曲。民歌歌詞通俗上口,旋律...
- 小戲
秧歌作為歌舞形式在中國北方十分流行,但是包含戲劇成分的秧歌戲只在山西、河北、陝西等省出現,其中較具影響的有山西晉中的祁太秧歌、河北的定縣秧歌、陝西的陝北秧歌等。抗日戰爭時期,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開展新秧歌劇運動,改革了秧歌戲的音樂、表演、裝扮,編演了《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等表現民眾參加生產、學習...
- 影子腔
影子腔唱高亢粗獷,而又悠揚婉轉,有時直接採用當地流行的秧歌曲調,有時套用民間鼓樂曲牌,因此有人說隴南影子腔是隴南秧歌劇。但影子腔音樂在保持民間音樂風格的同時,又有創新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戲曲音樂,有一套較不固定的戲劇板式和唱腔,如“二六”、“慢板”、“冒腔”等。特別在“冒腔”,類似川劇的幫腔和...
- 中國話劇
解放區的戲劇還十分注意話劇的大眾化問題,並在探索民族形式的過程中,做了有益的嘗試。話劇語言力求通俗化、生活化,戲劇形式也以滿足人民民眾的欣賞習慣為前提,新歌劇與秧歌劇的出現,可看作是戲劇繼承民族藝術傳統,借鑑為民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手法的結果。解放區的戲劇,其主題思想往往具有較強的政治傾向性,...
- 古賢莊
同時出名的還有“夾生旦”任錫岐、“洋相醜”王全義、後來又有他們的師兄師妹“蓋邊山”、“蓋平遙”、“蓋東關”加盟,他們除了演出傳統的秧歌戲,還出演一些現代戲,如《小二黑結婚》《劉胡蘭》等,從而使得古賢莊的秧歌劇團更加的聲名遠揚。 古賢莊村曾有廟宇十座:大寺,龍天廟,真武廟,河神廟,財神廟,觀音...
- 上黨鼓書
上黨鼓書音樂研究專家、1985年《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山西卷》(長治集)編委王德昌老師;襄垣縣圖書館長、當地著名秧歌劇演員韓國俊,襄垣縣曲藝隊現任隊長李杞,原曲藝隊業務隊長、當地著名老藝人王俊川,曲藝隊演員、當地著名老藝人賈福明,以及王顯平、余煥成、郝水成、曹彥明、張俊華、申素蘭、路水清、馬興平、余芳芳...
- 嚴寄洲
1944年10月,創作五幕話劇《甄家莊戰鬥》,他憑藉該話劇獲得晉綏邊區“七七七文藝獎金”乙等獎;同年,創作秧歌劇《開荒一日》。1945年10月,創作三幕話劇劇本《兩兄弟》;12 月,擔任晉綏野戰軍戰鬥劇社工作室主任。1947年12 月,擔任晉綏軍區土改宣傳隊副隊長;同年,創作諷刺小喜劇《裝窮》。1948年11月,擔任...
- 李束為
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民間藝術的薰陶,極大地煥發了束為的創作熱情,他寫作特別順手,在完成報紙的編輯、採訪工作以及許多社會活動之餘,四、五年的時間裡,寫出了一批中短篇小說及秧歌劇,主要有《土地和它的主人》、《攔羊娃》、《苦海餘生》、《老婆嘴退租》、《財主請客》、《紅契》、《第一次收穫》、《賣雞》、...
- 號子(漢語辭彙)
就是一座一座山,也會托起來的!”華純 等《秧歌劇選·大家好》:“快不要提那號子事啦!”5.管樂器。即號筒。參見“號筒”。(1) [work song sung to synchronize movement,with one person leading]∶勞動時大夥一起唱的歌,一人領唱,眾人應和,以統一步調減輕疲勞 (2) [mark]∶標誌;記號 ...
- 賽戲
2007年,朔州大秧歌劇團曾做嘗試性恢復演出並錄像。賽戲的表演來源於周之“鄉儺”、漢之“象人”、唐之“大面”,曾是一種流傳廣泛的傳統宗教祭祀表演藝術。南宋陸游《放翁詩稿》中有“到家更約西鄰女,明日河橋看賽神”的詩句;元初杜善夫散曲《莊稼不識勾欄》中也有“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的...
- 魯迅藝術文學院
魯藝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開辦的第一所培養各種高級和中級文化藝術人才的學院。魯藝先後編排上演了《白毛女》等歌劇,《兄妹開荒》等秧歌劇,《黃河大合唱》等音樂作品,並編輯出版了《文藝戰線》、《草葉》等文藝刊物,組織了多次有影響的美術作品展覽。魯藝是新中國文學藝術事業的基地和搖籃之一。據統計,從1938年3月...
- 陝北說書
好的民間藝人,在唱詞中大量引用陝北民歌、陝北道情、陝北秧歌劇、陝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戶、蒲劇、晉劇、京劇的曲調,說得上是集各種唱腔於一爐,加以冶煉,然後形成一種別具一格的唱詞。演出場所 陝北說書的演出場所一般都較為簡陋,田間地頭、庭院炕頭均可。聽眾可以是幾人、幾十人,也可百人以上。文化特徵 陝...
- 音樂學基礎知識問答
147.什麼是秧歌劇?秧歌運動是怎樣產生的?有哪些重要的作品?148.歌劇《白毛女》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有哪些作曲家參加了創作?在其藝術創作上有哪些特點?它對我國新歌劇創作和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1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多年來,音樂生活的總體面貌如何?150.50多年來國家對傳統音樂的保護是怎樣進行的?151.50多...
- 解放區文學
這些作品的特點是吸收了民間歌謠、戲曲的形式和表現手法,比如《王貴與李香香》就採用了陝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從而創造了一種更具民族特色也更易於為人民大眾所接受的詩歌形式。它和同時期的以西南聯大詩人群創作的帶有現代主義詩歌色彩的詩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戲劇方面,值得一提的有秧歌劇以及在秧歌劇基礎...
- 現代戲劇文學
《清明前後》是茅盾唯 一劇作。作家抓住抗戰勝利前夕轟動重慶的“黃金案”這一題材,深沉地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詛咒,是當時一部力作,被稱為“《子夜》的續篇”。革命根據地的戲劇所取得的成績為中國戲劇發展帶來了新的氣息。“延安文藝座談會”後,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出現了新秧歌劇運動和新歌劇...
- 瀋陽音樂學院桃仙校區
由系主任主持創編的舞劇《白鹿額娘》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國務院人口獎舞劇一等獎;舞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舞蹈詩《大遼西》、《山海情韻》、秧歌劇《楊柳情》、等獲得遼寧省教育廳組織比賽的金獎和銀獎。由閻成立教授創作的舞蹈作品《傾斜》、《山居秋鳴》、《角色》、《博》、《蘇三...
- 民間文藝學
這個時期很多作家在學習民間文藝方面作出成績,他們依據民間藝術進行創作,新的小型秧歌劇流行一時,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新歌劇的創作,產生了《白毛女》等優秀作品。李季運用陝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寫作了長詩《王貴與李香香》,趙樹理的小說也與民間文藝有著多方面的聯繫。民間文藝對作家的創作產生了顯著的影響。這時期的民間...
- 張萬一(山西戲研所名譽主任)
張萬一的作品是山西革命根據地人民鬥爭生活的生動記錄和寫照,是人民文藝光輝成就的體現。他以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革命文藝思想自覺地指導創作,表現民眾的生活、反映人民的願望,在秧歌劇、快板劇、上黨二簧、歌劇、歌舞劇、鼓詞等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創作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無論是題材、主題、...
- 片子
指腳掌。秧歌劇《慣匪周子山》第三場:“ 老馬 ,把 楊國保 捉定,亂片子踩死他!”6. 膠片。指影片、X光片等。魯迅 《書信集·致顏黎民》:“我不知道你們看不看電影;我是看的……看關於 非洲 和 南 、 北極 之類的片子。”諶容 《人到中年》四:“四床三床的病人,請 孫主任 再看片子。”
- 西峰區
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秧歌最活躍的時期。每遇節慶活動,人們都要扭秧歌,大大豐富了秧歌的內容,出現了秧歌劇、秧歌小演唱等。30年代後期,出現了一批很有藝術價值的秧歌文藝作品。慶陽的秧歌有兩種,一種叫秧歌舞,一種叫秧歌劇。秧歌舞只舞不歌,俗稱“扭秧歌”,始終突出一個“扭”字。在原地表演的,也有在...
- 現代文學理論批評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出於充分發揮文學動員全民奮起禦敵的戰鬥作用的需要,發表了許多關於報告文學、街頭詩、朗誦詩、活報劇、秧歌劇等文學體裁的創作理論和關於這類作品的評論文章,以及關於如何寫作通俗文藝、利用舊形式、“舊瓶裝新酒”的文章。還展開了是否應該提倡與抗戰無關的作品以及如何看待和克服“抗戰八股”傾向的...
- 党家村古建築群
黨天成組織民團一事被編成秧歌戲傳唱,曲目收入《韓城秧歌劇曲目選》一書。稍門 稍門,建在村口或巷末的警戒和防禦性設施。党家村遺存有四座稍門,這些稍門一般高3.5~3.6米,上面是門樓、歇山頂、木雕閣樓、頂飾脊獸,下面是大門,牆體為磚砌,與巷道邊融為一體。也有的稍門不做閣樓,裝飾也較為簡單。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