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晚幼粒細胞(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性晚幼粒細胞
- 外文名: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
- 所屬學科:組織學與胚胎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中性晚幼粒細胞(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
中性晚幼粒細胞(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是2014年公布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定義胞質內含少量嗜天青顆粒和明顯中性顆粒的晚幼粒細胞。出處《組織學與胚胎學名詞》第二版。1...
1.中性晚幼粒細胞(neutrophilicmetamyelocyte)胞體直徑為10~16μm,圓形。胞核明顯凹陷,呈腎形、馬蹄形或半月形,其核凹陷程度與假設核直徑之比小於1/2或核凹陷程度與假設圓形核直徑之比為1/2~3/4,胞核常偏一側。核染色質粗糙,呈...
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常見於M2b即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且伴有明顯核漿發育不平衡現象,中性中幼粒細胞一般>0.30,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也較明顯增高。中性晚幼粒細胞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常見於各種急性感染(包括細菌、螺旋體、...
(2) 以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占20%-50%)為主: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3) 以中性晚幼粒細胞和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各種急性感染(細菌、螺旋體、原蟲)、代謝障礙(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痛風)、某些藥物...
晚幼粒細胞 晚幼粒細胞(metamyelocyte)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動物學名詞》。
病因尚不清楚,抗中性粒細胞抗體陽性和陰性患兒均可發病,抗中性粒細胞抗體主要由IgG組成(80%~100%),其臨床意義還不明了。臨床表現 CBN是4歲內嬰幼兒最常見的中性粒細胞減少類型,90%發生於14個月內。臨床表現可為小兒反覆嚴重的...
1.幼稚紅細胞 血塗片中的幼紅細胞以晚幼紅細胞為主,主要見於各類溶血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骨髓增殖性腫瘤、紅白血病等,其同縮的小細胞核和豐富的粉紅色胞漿極易識別。2.幼稚粒細胞 常以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細胞為主,粒...
臨床較易見到的有兩種:①嬰兒遺傳性粒細胞減少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早年發病,反覆感染,常於嬰兒期死亡。白細胞數可能正常或輕度增加,但中性粒細胞消失或極少見。骨髓增生各異,粒細胞系往往僅見少數中幼粒以前的幼粒細胞,成熟粒...
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內各階段的中性粒細胞極度減少,甚至完全消失。粒細胞有明顯的毒性改變或成熟受阻。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和組織細胞可增多,幼紅細胞和巨核細胞大致正常。病情好轉時外周血中晚幼粒細胞及較成熟粒細胞相繼出現,個別...
血液中白細胞數增高,紅細胞和血小板數在早期可增高或正常,後期減少。當慢粒初次就診時白細胞數往往已在5萬~10萬/μl或更高。白細胞分類中,粒細胞系百分數高於正常,可見到各期粒細胞,以中幼粒及以下的各期中性粒細胞占大多數,...
( 2) 核右移:是指中性粒細胞核出現4 、5 葉(正常時多為3 葉l) 或更多,其百分數越過3%。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質缺乏的表現。常見於巨幼細胞性貧血和使用抗代謝藥物後。此外,在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核象右移,提示預後不良...
疾病過程中出現外周血白細胞計數顯著增加,可高達(50~200)×10⁹/L,同時血液中中性粒細胞核左移現象明顯,並出現較多的晚幼粒、中幼粒,甚至少量的早幼粒和原粒細胞,粒細胞增多可類似慢粒或急粒血象,但胞漿中可見粗大的中毒...
2.實驗室檢查 血象:白細胞計數高在100×109/L以上,血片中大多為中性桿狀核和晚幼粒細胞,其餘為分葉核、中幼粒、早幼粒和少數原始粒細胞。嗜酸性及嗜鹼性粒細胞亦增多。早期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輕度減少,血小板正常或增加,晚期紅...
(2)前期粒系增生,原始細胞比例無明顯增多。纖維化期可見有原始粒細胞增多,但小於10%。(3)紅系減少,可見淚滴狀紅細胞。(4)存在巨核細胞增生或不典型巨核細胞。(5)纖維化前期骨髓活檢增生極度活躍,中性粒細胞和異形巨核細胞...
M2a:骨髓中原粒I型+II型>30%-89%,單核細胞1%。M2b:骨髓中粒系統明顯增生,異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細胞增多,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常>30%,這類中幼粒細胞有核仁1-2個,核漿發育不平衡。有的晚幼粒亦見有核仁。
有些患者血紅蛋白可以升高,但紅細胞容量正常。白細胞計數常增高,通常在15~40×10⁹/L。偶可見中性中幼粒細胞和晚幼粒細胞。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積分一般正常,偶有降低或增加。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巨核細胞系明顯增多,原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