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高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比較研究》是2012年10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新科、賈生超。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德高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比較研究
- 作者:張新科、賈生超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
- 頁數:161 頁
- 定價:3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2153784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德高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比較研究》以比較視角系統地介紹了“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時代背景和哲學基礎、中德兩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制度設計和改革發展、中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總體框架和思路等,重點對“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德兩國的參與方和參與度、實現途徑、運行機制、衍生種類、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探究闡述。
《中德高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比較研究》可作為高等教育研究人員的參考資料,亦可供高職院校教師開展教學改革時借鑑。
目錄
第一篇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始構與衍生
第一章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時代背景和哲學基礎
第一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時代背景
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內涵分析
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歷史演化過程
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時代背景分析
四、“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德兩國高職院校中的演變過程
第二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哲學和理論基礎
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哲學基礎
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二篇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現狀
第二章 中德兩國“工學結合”制度設計的參與方和參與度
第一節 制度、制度設計和教學制度設計*
一、制度
二、教育制度
三、教育制度設計
第二節 德國實施“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的參與方和參與度
一、德國職業教育的基本體系
二、德國實施“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參與方和參與度
第三節 中國實施“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制度設計及參與方
一、中國職業教育體系
二、中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制度設計方面的發展歷程
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國的歷史發展
四、中國職業院校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中的主導作用
五、中國企業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中的配合作用
第四節 中德兩國有關“工學結合”制度設計及相關差異性比較
一、中德兩國職業教育法律體系的差異
二、中德兩國職業教育類型及運行機制的差異
三、中德兩國傳統及現代企業文化差異
四、中德兩國合作企業資格認定方式的差異
五、中德兩國“工學結合”監督管理機制的差異
第三章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德兩國職業院校的執行與運行狀況
第一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德國職業院校的執行與運行狀況
一、簽訂職業教育契約,保障受教育者的基本權利
二、成立跨企業職業教育中心,提供職業教育第三支柱
三、構建運行有序、相互匹配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四、構建完備的職教師資培訓、準入和聘任制度
五、建立由第三方認證的客觀、公正、規範的職業資格考核體系
第二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國職業院校的執行和運行情況
一、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二、實施“工學交替”和頂崗實習
三、校企合作改善實踐教學條件
四、重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高職課程體系
第三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德兩國職業院校運行的比較分析
一、中德兩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支持系統的比較
二、中德兩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內涵比較
三、中德兩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推廣可行性比較
四、中德兩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資格證書考核制度的比較
五、中德兩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運行機制的比較
第四章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德兩國高職院校的實現途徑和衍生種類
第一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德國高職院校的實現途徑
一、構建制度體系
二、制定培養方案
三、確定培訓企業資格
四、制定職業標準及考核方式
第二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國高職院校的實現途徑
一、國家制定指導性意見和相關政策
二、職業院校自主探索執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第三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德國高職院校的衍生種類
一、“雙元制”教學模式
二、雙元體系“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
三、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模式
四、多學期工學交替教學模式
第四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國的衍生種類
一、體制結合類
二、學制結合類
三、資源合作類
四、教學模式類
五、中德兩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衍生種類對比分析
第五章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德兩國高職院校的改革與發展情況
第一節 德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與發展狀況
一、德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二、德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進展
第二節 中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與發展狀況
一、中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二、中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的進展
第三節 中德兩國高職院校開展“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的一致性與差異性分析
一、中德兩國開展“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的一致性
二、中德兩國開展“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的差異性
第六章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中德兩國執行過程中的差異性及背景分析
第一節 中德兩國執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差異性
一、招收新生時對學生工作經歷方面的要求差異
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差異
三、專業建設方面的差異
四、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差異
五、教學方法的差異
六、實踐教學的差異
七、成績評定的差異
第二節 中德兩國高職院校推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背景分析
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企業背景分析
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政府背景分析
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中職業教育歷史背景分析
四、“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相關產業背景分析
第三篇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第七章 德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第一節 德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存在問題分析
一、制度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制度設計問題分析
第二節 德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發展趨勢
一、套用科技大學學士學位的開設豐富了職業教育的層次
二、繼續強化“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性教學特色
三、繼續強化套用科技大學與相關企業的人才培養合作
四、進一步利用“工學結合”教學特色擴大專業範圍
五、開展套用型研究是“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保障
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雙元制”趨勢
第八章 中德兩國“工學結合”制度設計的總體思路和結構框架
第一節 德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總體思路與結構框架*
一、德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的總體思路
二、德國套用科技大學“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框架結構
第二節 中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的總體思路和結構框架
一、中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的總體思路
二、中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思路
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的結構框架
第九章 中國高職院校改進與完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運行的對策
第一節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校內管理制度設計
一、完善彈性學制和完全學分制
二、建立專業教師職業技能提升制度
三、建立“工學結合”教學管理體系
四、構建“工學結合”課程及教學體系
第二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外部協調製度設計
一、科學合理的政策法規是“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實施的決定因素
二、構建新型合作機制是“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有效途徑
附錄1(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BBiG)
附錄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附錄3“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制度設計案例
附錄4漢諾瓦套用科技大學(Fachhochschule Hannover)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計畫
附錄5部分德國套用科技大學(FH)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