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16年6月,“中山大學”號獲教育部批覆立項。
2019年10月,在江南造船開工建造。
2020年8月,命名下水。
2021年6月,中山大學號在我國東海海域完成常規航行試驗,各項指標表現優異,投入使用後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移動校園”,為中山大學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再添“重器”。“中山大學”號設計和建造非常成功,船舶的安全性、經濟性、操縱性全面達到預設目標,在空船重量控制、振動噪聲、總體布置、抗風穩性及配載、電站負荷和油耗、動力系統可靠性以及生活環境舒適度等方面均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在船舶快速性和經濟性方面,相關指標均表現優異,特別在水下噪聲控制方面,“中山大學”號是當前國際上全迴轉吊艙推進科考船型的最高水平,為提升科考作業水平和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船上人員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環境條件。來自江南造船、中山大學科考船建設指揮部、佳船監理公司、設計單位708研究所、CCS、DNV-GL以及30餘家設備商的近200人參加了本次試航。
2021年6月26日上午,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廠正式交付。
2021年11月21日9時,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下稱“中山大學”號)入泊珠海高欄港烽火海洋碼頭。 “中山大學”號順利入泊母港。
首航科考任務
26日,“中山大學”號首航科考任務正式對媒體發布,計畫於2021年10月起航去往南海西沙海域,將對涉及海洋大氣、海洋科學、海洋生物等三大領域的系列重要問題進行科學考察,為國家深入認識南海,保護和開發南海提供最新的科技支撐,助力國家走向深海遠洋。
據中山大學海洋科學考察中心介紹,“中山大學”號配備了許多世界一流水平的先進設備,將拓展我國南海科考的深度、廣度,將實現從高空、海面到海底的全方位測量,具備深海海水和海底樣品的強大採集能力,能夠實現對海底地形地貌的精細測量,而計畫於2022年加裝的相控陣天氣雷達將成為海上對流探測的巨無霸。
中山大學高度重視海洋科學,積極踐行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實力雄厚、學科覆蓋面廣、學科交叉融合度深的優勢,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中山大學”號於6月26日在上海長興島順利交付中山大學,下一步將進入首航任務的籌備期。
2021年6月30日訊息,“中山大學”號首航科考任務正式發布,計畫於2021年10月起航去往南海西沙海域,將對涉及海洋大氣、海洋科學、海洋生物等三大領域的系列重要問題進行科學考察,為國家深入認識南海、保護和開發南海提供最新的科技支撐,助力國家走向深海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