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市場(中小板塊股票)

創業板市場

中小板塊股票一般指本詞條

創業板市場(Growth Enterprise Market,GEM) 是指專門協助高成長的新興創新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籌資並進行資本運作的市場,有的也稱為二板市場、另類股票市場、增長型股票市場等。創業板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因此更加注重公司的信息披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業板市場
  • 外文名: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 別名:二板市場、另類股票市場
  • 縮寫:GEM
  • 類型:高風險的市場
  • 領域:經濟
簡介,區別,特點,歷史,上市時間,證券發展歷史,創業板發展,定位,相似區別,區別,IPO上市條件,主要模式,附屬市場模式,獨立運作模式,新市場模式,投資策略,確定投資比例,長期投資理念,組合投資策略,投資價值評估,經驗教訓,成功經驗,主要創業板分布,必要性,創業板前景,創業板的分類,創業板設立目的,

簡介

區別

它與大型成熟上市公司主機板市場不同,是一個前瞻性市場,注重於公司的發展前景與增長潛力。其上市標準要低於成熟的主機板市場。創業板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因此更加注重公司的信息披露

特點

⒈ 在上市條件方面對企業經營歷史和經營規模有較低的要求,但注重企業的經營活躍性和發展潛力
⒉買者自負的原則。創業板需要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營業能力自行判斷,堅持買者自負原則。
⒊保薦人制度。對保薦人的專業資格和相關工作經驗提出更高要求。
⒋以“披露為本”作為監管方式。它對信息披露提出全面、及時、準確的嚴格要求。
⒌以增長型公司為目的。上市條件較主機板市場寬鬆。

歷史

上市時間

最新鳴鑼成立的二板市場當屬香港創業板市場。1999年11月25日,醞釀10年之久的香港創業板終於呱呱墜地。它定位於為處於創業階段的中小高成長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服務。截至4月底,共有上市公司25家,大多是網路、電腦、電信企業。一家公司若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最後3年必須有5000萬港元的盈利,但創業板不設盈利底線,只需公司有兩年的“活躍業務紀錄”。如果創始人在業界已是名聲鵲起,那么這個兩年的“紀錄”也可以不要。香港聯交所權威人士曾風趣地說,如果比爾·蓋茨出來重新註冊一家公司,創業板會馬上愉快地接納。
創業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塊創業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塊

證券發展歷史

在證券發展歷史的長河中,創業板剛開始是對應於具有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機板市場,以中小型公司為主要對象的市場形象而出現的。19世紀末期,一些不符合大型交易所上市標準的小公司只能選擇場外市場和地方性交易所作為上市場所。到了20世紀,眾多地方性交易所逐步消亡,而場外市場也存在著很多不規範之處。自60年代起,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和歐洲等等地區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開始大力創建各自的創業板市場。發展至今,創業板已經發展成為幫助中小型新興企業、特別是高成長性科技公司融資的市場。

創業板發展

20世紀60年代可以稱為創業板的萌芽起步時期。1961年,為了推進證券業的全面規範,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所有證券市場進行特定的研究。兩年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放棄了對全面證券市場的研究,而是將目光盯住了當時處於朦朧和分割狀態的場外市場。SEC提出了“自動作業系統”作為解決途徑的構想,並由全國證券商協會(NASD)來進行管理。1968年,自動報價系統研製成功,NASD改稱為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體系(NASDAQ系統)。1971年2月8日,NASDAQ市場正式成立,當日完成了NASDAQ系統的全面操作,中央牌價系統顯示出2500個證券的行情。直 到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上市標準,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須將在NASDAQ市場上市的公司和OTC證券分離開來。
與美國NASDAQ市場的起步幾乎同時的是,日本開始了創業板的腳步。1963年,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設立了針對中小公司的第二板,並正式起用了場外市場制度。不過,在其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場外市場一直萎靡不振。

定位

市場人士都有這樣的願望,希望創業板市場定位寬鬆,具有彈性。從交易所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創業板市場的定位應重點突出以下幾方面:
創業板市場的正確定位創業板市場的正確定位
(一)創業板市場是為中國新經濟服務的市場
1990年以來,美國以計算機、英特網、基因工程等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群體迅速崛起,已經引起了整個西方經濟成長方式、經濟結構以及經濟運行規則的改變。在新經濟的帶動下,整個90年代成為了美國二戰後最長的景氣周期,創造了美國經濟“雙低一高"的神話。以美國為代表的新經濟何以能發展如此迅速?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得力於美國NASDAQ市場的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NASDAQ市場為美國新經濟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動力源,為企業的創新和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在中國,隨著市場化進程的逐步加快,一大批新興企業、科技企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展示出中國新經濟良好的發展前景。據統計,中國現有新興企業超過7萬家,經科技部和省市科技部門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就有2萬餘家。此外,全國已建立100 多個高科技企業孵化器、30多個大學科技園、20多個留學生創業園、500 多家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生產力促進中心。大批成長性企業正源源不斷地湧現,成為促進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新生力量。然而,隨著這批新興企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需要提供與其相適應的經濟金融環境,需要不斷補充新的發展動力,而中國的金融證券市場還不能滿足他們迅速成長的需要。因此,開設創業板市場是中國新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開設創業板市場,就是要為中國新經濟創造一個生長和發展的寬鬆環境;就是要為這批新興創業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資金動力,提供比商業銀行和傳統證券市場更加靈活、方便而有效的融資安排。一言以敝之,就是要為代表著新的生產力的新經濟提供新的發展平台。
儘管新經濟正以幾何級數般的速度在發展,儘管新經濟已在傳統經濟面前顯示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力,但如果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甚至拔苗助長,只能是欲速則不達,弄巧成拙,對新經濟、對創業板市場有百害而無一利。面對新經濟、面對創業板市場,應該滿懷激動但不能一時衝動,應該滿腔熱情但不應該過火發燒。新經濟也是經濟,創業板市場也是市場,他們都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只有把握其發展規律,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穩妥、審慎地運作,才能充分發揮創業板市場對新經濟的服務作用。
(二)注重上市公司成長性和質量的市場
創業板市場是注重上市公司成長性、講求上市公司質量的市場:
創業板市場要以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與質量為核心,這已成為業內共識。NASDAQ 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於它有一批類似於微軟、思科英特爾這樣成長性強、質量高的優秀企業,而不完全在於低門檻的誘惑。如果不顧質量而一味追求上市數量,只會加速市場的死亡。如歐洲有一個新市場一開始什麼企業都上,連茶葉店、美容店都可以上市,最後導致關門歇業。這一教訓值得借鑑。因此,能否成功地吸引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企業在創業板市場上市就成為中國創業板能否持續發展、保持永久生命力的關鍵。
(三)培育創業者理念、催生創新機制的市場
創業板市場是培育創業者理念、催生創新機制的市場:
創業板將使創業的理念風行;創業板將造就一大批知識經濟的神話;創業一旦與創業板對接,將煥發出令人驚異的力量。由於創業板的主體是高科技成長型企業,創業板的啟動將催生出無數創業者,催生出無數高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市場。一批新經濟的弄潮兒將在創業板創造的氛圍中迅速壯大。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大批象微軟、思科和美國線上這樣的超高速成長、超大規模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必將在創業板市場上出現。
創業板擔負
創業板擔負著制度創新的角色。人們對微軟借NASDAQ一飛沖天的財富效應津津樂道,但NASDAQ帶給微軟制度上的創新和經營管理上的不斷完善卻是我們最需要的他山之石。由於創業板在中國將是一個相對充分的市場,它的各個要素將經受市場化的考驗和洗禮,這個市場將會催生出一個全新的現代企業制度,整箇中國經濟也會因此而生機勃勃!

相似區別

區別

創業板市場是主機板市場以外的市場,現階段其主要目的是為高科技領域中運作良好、成長性強的新興中小公司提供融資場所。考慮到新興公司業務前景的不 確定性,上市條件就應低於主機板市場。但創業板市場的設計,還應考慮具體國情,要爭取在“質”上有所突破,使創業板成為真正的“投資板塊”,並在以下幾個方 面與主機板市場有明顯區別:
1、經營年限相對較短,可不設最低盈利要求。
隨著市場的發展,投資者的日益成熟,市場運作(特別是主機板市場運作)逐步規範,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創業板市場的上市條件可逐步放鬆,如申請人成立 時間可短於三年。成立在三年以上的,提供最後三個完整財政年度的年報。存續期限短於三年的,提供其實際完成財政年度的年報。對於研究與開發前景高的企業, 不設最低盈利要求,等等。
2、股本規模相對較小。一般要求總股本二千萬即可。
3、主營業務單一。要求創業板企業只能經營一種主營業務。
4、必須是全流通市場。
雖然創業板市場不專為風險投資退出而設立,但它是風險投資機構投資從原有公司退出以便進入新一輪高科技項目投資的重要保障。考慮到風險資本通過股 權轉讓一次變現的特殊運動規律,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企業所形成的股權應視作公眾股,相應地創業板市場中不再有公眾股、國家股和法人股的劃分,是一個全流通市 場。
5、主要股東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有限制。
高科技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目的是解決企業本身的資本擴張和風險投資的退出問題。不僅僅是為滿足這類企業的創業股東和管理層股東的變現需要。因此, 為保持公司成長的連續性,將創業股東和管理層股東的利益與公司發展聯繫在一起,這些股東在公司上市時所持有的股本至少占已發行股本的35%,公司上市後, 這些主要股東必須接受讓出若干股份的制度。管理層在公司上市後的兩年內不得出售名下股份;兩年限期屆滿後,亦不得在連續六個月之內出售名下股份超過 25%。創業股東方面,有關限制期為一年,待公司上市滿一年後即可隨時出售名下股份,並且,出售時要公告。
6、在某些國家的資本市場中,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業板市場滿兩年後可申請轉主機板上市。

IPO上市條件

⑴發行人應當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為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要,創業板對發行人設定了兩項定量業績指標,以便發行申請人選擇:第一項指標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且持續增長;第二項指標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
創業板上市條件創業板上市條件
⑵發行人應當具有一定規模和存續時間。根據《證券法》第五十條關於申請股票上市的公司股本總額應不少於三千萬元的規定,《管理辦法》要求發行人具備一定的資產規模,具體規定最後一期末淨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發行後股本不少於三千萬元。規定發行人具備一定的淨資產和股本規模,有利於控制市場風險。《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應具有一定的持續經營記錄,具體要求發行人應當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按原賬面淨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續經營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⑶發行人應當主營業務突出。創業企業規模小,且處於成長發展階段,如果業務範圍分散,缺乏核心業務,既不利於有效控制風險,也不利於形成核心競爭力。因此,《管理辦法》要求發行人集中有限的資源主要經營一種業務,並強調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政策。同時,要求募集資金只能用於發展主營業務。
⑷對發行人公司治理提出從嚴要求。根據創業板公司特點,在公司治理方面參照主機板上市公司從嚴要求,要求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強化獨立董事職責,並明確控股股東責任。

主要模式

附屬市場模式

第二板市場附屬於主機板市場,和主機板市場擁有相同的交易系統;有的和主機板市場有相同的監管標準和監察隊伍,所不同的只是上市標準的差別。

獨立運作模式

第二板市場和主機板市場相比有獨立的交易管理系統和上市標準,完全是另外一個市場。中國擬採用這種格式。採用這種模式的有美國NASDAQ、日本JASDAQ、中國台灣的場外證券市場(ROSE)等。

新市場模式

小盤股市場連線而成,其會員市場達成最低運作標準,具有實時的市場行情,承認彼此的會員資格。

投資策略

基於創業板市場高收益高風險特徵,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在入市前都應該制定可行的投資策略,防範和化解風險。根據創業板市場的基本情況,以及境外市場的經驗,我們認為在投資創業板市場時可採取以下策略:
創業板市場的投資策略創業板市場的投資策略

確定投資比例

與主機板市場相比,創業板市場的投資風險將更大,而預期收益也相對較高。因此,投資者應綜合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兩個市場的規模對比,分配在兩個市場間投資的基本比例;在一定時期內,由於資金的跨市場流動,有可能使兩個市場彼此消長的效應,可以考慮適當調整投資比例。

長期投資理念

由於創業板上市 公司 的 發展前景仍存在變數,投資成功的 企業 ,將可能帶來類似諾基亞、微軟等數千倍的投資收益。長期投資收益,是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盈利 機會。在一般情況下,由於交易制度(如:漲跌幅度限制的放寬等)的差異,短線投資數次成功所帶來的收益,有可能因一次失手而本利無歸。當然,長期投資必須建立在相當高的專業水平和判斷能力的基礎上。

組合投資策略

組合投資是對長期投資的補充。通過分散投資,可以兼顧風險與收益,提高長期投資成功率。按照國外的經驗,只要投資組合中有一家企最終取得成功,則整個投資組合就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確定投資組合時,應考慮到不同行業的特點,就當前狀況及未來發展空間等問題進行研判,有側重點地進行分配。當前,電信板塊、計算機軟硬體(含網路設備製造)板塊、網路板塊、生物工程板塊和高校概念板塊等五類板塊應是未來創業板市場投資組合的重點品種。

投資價值評估

創業板市場股票投資的一個核心 問題是股價如何確定。傳統的定價模型主要依據每股盈利乘以市盈率確定,但對於的創業板市場上市 公司 則過於簡單化。
創業板市場股票價值評估以下因素將起主導作用:⑴公司未來盈利預期⑵行業平均市盈率⑶發起人商譽⑷保薦人商譽⑸股本結構⑹公司競爭力評估等。投資者應根據上述變數設定相關參數,建立價值評估模型,並通過實踐檢驗,不斷地修正參數,完善模型,以確定合理的股價定位。
如:股價=每股盈利預測 行業平均市盈率 發起人商譽參數 保薦人商譽參股 股本參數 公司競爭力評估值參數
考慮到收入水平、資金來源、專業知識,特別是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個人投資者可能很難實施以上投資策略,尤其是確定投資組合、股價定位模型等。因此,個人投資者通過專業機構投資者(如證券投資基金)間接投資於創業板市場,既能有效控制風險,又可以享受創業板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不失為一項明智的選擇。

經驗教訓

成功經驗

國際上第二板市場中,以美國NASDAQ最為成功,其經驗在於:美國提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為NASDAQ提供了良好的上市資源;同時 NASDAQ通過明確的定位和良好的制度安排保持了市場的流動性。但是也有相當多的失敗案例:1992年AMEQ設立的ECM(Emerging Companies Marketplace)於1995年關閉;英國的USM(Unlisted Securities Market)於1996年關閉。其原因主要在於:當企業成長至符合主機板上市條件後,往往轉移至主機板,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在第二板上市的多是不成功的企業, 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興趣和其他企業的上市意願,使得市場因缺乏流動性和新鮮血液從而衰亡。

主要創業板分布

國際上的第二板市場主要有: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市場(NASDAQ),英國另類投資市場(AIM,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法國新興證券市場(Nouveau Market)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全歐洲範圍的歐洲新市場(EVRO-NM),位於比利時,面向全歐洲的EASDAQ市場,中國台灣場外證券市場(ROSE),新加坡證券交易及自報價系統市場 (SESDAQ),馬來西亞證券交易及自動報價場外證券市場(MESDAQ),吉隆坡證券交易所第二板市場(KLSE)等等。

必要性

中國設立創業板市場的必要性
自美國的NASDAQ之後,世界的資本市場結構已經有了發展,事實證明,只有主機板市場是不完善的,因為:
⒈主機板市場門檻相對太高,對於那些剛剛步入擴張階段或穩定成熟階段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存在難以逾越的規則障礙。
⒉在現有制度框架內,主機板市場上的法人股、國有股不能流通和交易,這與風險投資通過股權轉讓,一次性撤出實現回報的根本特性相矛盾。
⒊在主要服務於國企改制、加大融資渠道的傾斜性政策背景下,現即將湧現的以非國有企業為基本成分的高新技術企業很難進入主機板市場的信道。
⒋在主機板市場嚴格的指標管理機制下,即使能夠進入主機板市場信道,也無法滿足眾多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要求。

創業板前景

專家普遍認為,支持創業企業發展、落實自主創新戰略,是創業板市場的歷史使命。同時,中國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也為創業板市場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創業板市場培育和推動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是支持國家自主創新核心戰略的重要平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業板市場滿足了自主創新的融資需要。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建立起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直接融資機制,可以緩解高科技企業的融資瓶頸,可以引導風險投資的投向,可以調動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貸款和擔保,從而形成適應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
第二,創業板市場為自主創新提供了激勵機制。資本市場通過提供股權和期權計畫,可以激發科技人員更加努力地將科技創新收益變成實際收益,解決創新型企業有效激勵缺位的問題。
第三,創業板市場為自主創新建立了優勝劣汰機制,提高社會整體的創新效率,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事前甄別。就是通過風險投資的甄別與資本市場的門檻,建立預先選擇機制,將真正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業企業推向市場;二是事後甄別。就是通過證券交易所的持續上市標準,建立制度化的退出機制,將問題企業淘汰出市場。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機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機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
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於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
在中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是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更方便的融資渠道,為風險資本營造一個正常的退出機制。同時,這也是中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
對投資者來說,創業板市場的風險要比主機板市場高得多。當然,回報可能也會大得多。
各國政府對二板市場的監管更為嚴格。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監管部門還通過“保薦人”制度來幫助投資者選擇高素質企業。
二板市場和主機板市場的投資對象和風險承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在通常情況下,二者不會相互影響。而且由於它們內在的聯繫,反而會促進主機板市場的的進一步活躍。

創業板的分類

按與主機板市場的關係劃分,全球的二板市場大致可分為兩類模式。一類是“獨立型”。完全獨立於主機板之外,具有自己鮮明的角色定位。世界上最成功的二板市場———美國納斯達克市場(Nasdaq)即屬此類。納斯達克市場誕生於1971年,上市規則比主機板紐約證券交易所要簡化得多,漸漸成為全美高科技上市公司最多的證券市場。截至1999年底,共有4829家上市公司,市值高達5.2萬億美元,其中高科技上市公司所占比重為40%左右,湧現出一批像思科、微軟、英特爾那樣的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巨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0年後的納斯達克市場羽翼豐滿,上市公司總數比紐約證交所多60%,股票交易量在1994年就超過了紐約證交所。另一類是“附屬型”。附屬於主機板市場,旨在為主機板培養上市公司。二板的上市公司發展成熟後可升級到主機板市場。換言之,就是充當主機板市場的“第二梯隊”。

創業板設立目的

⑴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⑵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評價創業資產價值,促進知識與資本的結合,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
⑶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風險投資的風險,促進高科技投資的良性循環,提高高科技投資資源的流動和使用效率。
⑷增加創新企業股份的流動性,便於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畫等,鼓勵員工參與企業價值創造。
⑸促進企業規範運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隊”。新加坡的Sesdaq即屬此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