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

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

西柏坡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是中央機關自己動手建造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這九個字是楊尚昆同志於一九八四年七月題寫的。座北朝南,建築面積69.4平方米,共5間小平房,西邊一間為資料室,東邊相通的四間為辦公室。當年它是中央軍委一局(作戰局)的辦公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
  • 外文名:Former site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    時間:1948年9月21日到1949年1月30
  • 主要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 主要影響: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歷史沿革,會議背景,歷史影響,主要戰役,

歷史沿革

西柏坡時期,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軍委下設總政冶部、總參謀部、總後勤部、作戰部等部(委)。其中軍委作戰部分四個局,一局作戰局駐西柏坡。作戰局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就是這四間普普通通的土坯房。具體工作任務是研究匯集敵我雙方的作戰情況,及時向黨中央、毛主席報告。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達指令。當時,作戰局的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工作人員繪圖、制表用的紅藍鉛筆都是從敵人那裡繳獲來的。為了節省鉛筆,他們就用大頭針別住紅藍毛線來表示敵我作戰區域,用紅藍電光紙作成小旗來標明敵我戰場情況。據不完全統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在西柏坡短短10個月裡,組織指揮了24次規模較大的戰役,僅發往前線的電報就有197封之多。周恩來副主席曾風趣地說:我們這個指揮部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揮部,我們一不發人,二不發槍,三不發糧,就是天天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在這裡,作戰室的全體人員曾設計、研究、討論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圖案,七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軍旗的決議。
一九七五年,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國民黨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特赦後來西柏坡,當他看了這四間小平房後,無限感慨地說,毛主席真是英明偉大,在這四間小平房裡就把國民黨的幾百萬軍隊打敗了,國民黨當敗,蔣介石當敗啊!

會議背景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經過充分準備,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中央機關食堂,召開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會議的11人。會議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的主席團主持。這是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新中國奠基的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
毛澤東主持了開幕會議,並於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27人在會上發了言。會議聽取並集中討論了毛澤東的報告,批准1945年6月黨的七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國共產黨發起的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批准毛澤東關於以八項條件作為與國民黨南京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基礎的聲明,並根據毛澤東的報告通過了相應決議。

歷史影響

西柏坡,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毛澤東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這裡領導了全國的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偉大的革命實踐產生偉大的革命精神。這就是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嚴守紀律,團結一致;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依靠民眾,為民創業;艱苦奮鬥,不斷革命為主要內涵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是這一精神的主題。“兩個務必”的核心是鞭策共產黨人面向未來,把中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兩個務必”:成功實現
新的歷史轉折的強大思想武器
1949年初,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兩大階段的戰略決戰已近尾聲,中國革命面臨著從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第一次歷史性轉折。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進行著清醒的思索:中國共產黨人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歷史覆轍?深諳中國國情的毛澤東同志預見到:“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如果任其泛濫,我們隊伍中的某些人就可能被“不拿槍的敵人”所征服,“其亡也忽”就可能成為現實。在毛澤東同志看來,奪取全國勝利,只不過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後的路更長,更偉大,更艱苦。為此,他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敲響“兩個務必”的警鐘。在離開西柏坡前夕和進駐北平途中,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我們是‘進京趕考’”,發誓“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毫無疑問,“兩個務必”是中國革命第一次歷史性轉折的產物,它集中反映了時代的要求,科學地回答了共產黨人應怎樣經受革命勝利和執政考驗的歷史性課題。三年後處決劉青山張子善的槍聲,再次向國人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持“兩個務必”的堅強決心,從而使中國共產黨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取得建國初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三十年後,中國革命的第二次歷史性轉折又在中國大地上發生。如果說第一次歷史性轉折的中心任務是鞏固革命勝利成果,走向社會主義;那么,第二次歷史性轉折的中心任務則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較之第一次歷史轉折,第二次歷史轉折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環境更加複雜,挑戰和考驗更加嚴峻。其一,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發展落後且極不平衡的大國里,要完成現代化建設任務,其艱巨性、複雜性是空前的。其二,為完成現代化建設任務和推進改革開放,我國將由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這必將引起社會結構和利益關係的劇烈變動,使社會矛盾日趨複雜,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其三,面對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敵對勢力也正以“西化”、“分化”的各種手段干擾我國現代化進程。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防範“西化”、“分化”,將長期成為黨必須面對的艱巨課題。顯然,歷史條件雖然變化了,但西柏坡精神並沒有過時。鄧小平同志曾告誡全黨:“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樹立的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1989年鄧小平同志又一次號召全黨堅持“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1991年江澤民同志在西柏坡揮筆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93年江澤民同志又提出全黨必須繼承、發揚、深化和發展“兩個務必”的“64字創業精神”。可見,“兩個務必”是我們黨實現新的歷史轉折,完成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任務,經受執政考驗和國際鬥爭挑戰,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
進行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精神柱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的工作重心已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經濟建設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政治、科技、教育乃至社會各個領域,正成為改變中國面貌的第二次革命;對外開放從沿海到內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格局。改革開放十七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與堅持“兩個務必”分不開的。
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中,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我們就能做到:其一,以正確態度對待成就與挫折。我們沒有理由為所取得的成就而驕傲自滿,因為我們所取得的成就與需要完成的宏偉目標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也沒有理由為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而悲觀失望,因為完成如此艱巨的事業,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和十分正常的:任何驕傲自滿和悲觀失望的情緒都將延誤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程。我們應當在成就與進步面前謙虛謹慎,在困難與挫折面前樂觀自信,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不移,穩步紮實地將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其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新情況、新問題。伴隨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推進,無數前所未有、難以預測的新情況、新問題必然紛至沓來,需要我們認識和解決;許多新課題、新領域等待我們去研究、去探索。黨的各級幹部只有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能虛心學習各種新知識,努力提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儘量減少因意氣用事、盲目決策而導致的失誤。其三,以正確的態度實行對外開放。我們既要虛心學習國外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又要克服崇洋媚外、全盤西化的傾向,避免因盲目引進、決策失誤引起我國政治經濟利益的重大損失,警惕國外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襲;既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與各國人民和有關人士的友好合作關係,又要時刻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權益,保持中華民族的尊嚴、氣節和風貌。
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中,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就能做到:其一,膽子大,步子穩。膽子大,就是克服僵化保守、因循守舊的思想觀念,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大膽試驗、敢為人先、不畏艱難、不怕挫折,在探索創新中走出社會主義新路;步子穩,就是充分認識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艱巨性、複雜性,通過民主化、科學化程式,制定各項重大決策,並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對的堅持,不對的趕快改”。其二,永遠保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本色。當前,我國貧窮落後的面貌還沒有徹底改變,人民生活水平還較低,7000萬人口尚未解決溫飽問題。即使將來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社會財富豐富了,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丟棄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本色。其三,永遠保持自強不息、奮鬥拼搏的精神。鄧小平同志告誡我們,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乾出來的,不乾,就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大廈只能靠全國人民一磚一瓦建成,只能依靠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埋頭苦幹、不畏艱險、勵精圖治、艱苦奮鬥來實現。如果我們貪圖享樂安逸,懶於探索創造,現代化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的海市蜃樓。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提倡艱苦奮鬥、勤儉建國,人們只想在前人創造的物質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貪圖享樂,不圖進取,那么,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是毫無希望的,沒有不走向衰落的”。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將永遠是中華民族不斷進取,攀登人類文明高峰的精神柱石。
黨經受執政和改革開放考驗的理性長城
在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是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黨員和幹部牢記“兩個務必”,不僅經受了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而且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信賴。今天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在人民民眾中的威望、凝聚力、號召力,是黨70多年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求解放,領導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結果,是中國人民對此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黨的執政地位能否鞏固,取決於人民民眾對黨的信賴和擁護,而這又取決於全體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取決於黨的幹部正確使用人民授予的權利,勤政廉潔。所以,各級黨組織要關心民眾、相信民眾、依靠民眾,傾聽民眾呼聲,解決人民民眾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制定和貫徹執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願望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每一個黨員都應從維護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戰略高度來認識腐敗和官僚主義的危害,增強徹底消除腐敗現象和官僚主義作風的緊迫感,採取堅強有力的措施,將反腐敗鬥爭卓有成效地進行下去。錦州人民十里相送張鳴岐,焦裕祿30多年來活在人民心中,孔繁森的事跡從阿里高原傳遍全國,在億萬人民心中引起震撼,正說明人民民眾對端正黨風,繼續發揚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作風的強烈呼喚和渴望。
堅持“兩個務必”,有助於我們提高執政能力。首先,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只要以謙虛的態度,認真研究我黨自身現狀及肩負的任務、所處的國內外環境、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和考驗,認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和管理技能,探索未知領域,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以謙虛的態度深入民眾,學習和總結人民民眾創造和探索的新經驗,集中全體人民智慧,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可以避免因脫離實際而導致執政過程中的種種失誤,以高超的領導藝術慎重處理各種複雜問題和矛盾,協調包括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在內的各種複雜關係,努力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自覺行動。其次,堅持“兩個務必”,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就可以提高黨員和民眾對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實現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全國人民的大團結。而最重要的是,堅持“兩個務必”,就能夠激勵鞭策全國人民奮發圖強,艱苦奮鬥,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根本改變我國貧窮落後的面貌,最終以強大的、統一的社會主義中國崛起,使國際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徹底化作泡影。總之,堅持“兩個務必”,強化執政意識,我們就能像安泰那樣從人民民眾這個廣袤無垠的大地母親身上汲取無窮無盡的力量,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就不動搖。
走向新世紀的黨魂、民魂
20世紀將要過去,21世紀即將悄然來臨。站在世紀相接的交點,展望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任務將更加艱巨,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將更加複雜,遇到的挑戰將更加嚴峻。這對跨世紀一代特別是青年黨員和青年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思想作風、知識水平、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須臾不可丟棄的優良作風也同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繼承發揚下去,從總體上看,當今跨世紀一代特別是青年黨員和青年領導幹部,與前輩相比,具有文化素質高、視野開闊、思想活躍、改革創新意識強、業務水平較高、工作能力強等優勢。但是,由於年齡和閱歷的局限,他們缺乏必要的政治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由於生活在和平環境裡,他們缺乏新舊社會縱向體驗和嚴酷階級鬥爭的磨練,缺乏對黨與人民民眾保持血肉聯繫極端重要性、必要性的切身體驗,不容易了解建立一個美好社會需要經過怎樣的艱苦奮鬥;由於生活較為優裕,缺乏艱苦生活的磨難,他們也因而缺乏對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量力而行的極端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體驗。顯然,跨世紀一代特別是青年黨員和青年領導幹部在政治素質、思想作風等方面還存在不可忽視的差距。因此,加強革命傳統教育,使“兩個務必”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直接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兩個務必”,不僅應當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永遠保持的優良作風,成為中國共產黨永遠擁有的黨的黨魂,而且應當成為全體中國人民永遠保持的優秀品質,成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民族之魂。

主要戰役

宛西戰役1948年5月2日至5月17日,殲敵合計21700人。
冀熱察戰役1948年5月2日至6月25日,殲敵合計24390人。
宛東戰役1948年5月29日至6月3日,殲敵合計11300人。
萊蕪戰役1948年5月29日至7月18日,殲敵合計63620人。
開封戰役1948年6月17日至6月22日,殲滅敵人合計100000人。
窪水戰役1948年6月20日至7月15日,殲敵合計10240人。
濟南戰役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殲敵合計84290人。
荔北戰役1948年10月5日至18日,殲敵合計25550人。
太原戰役第一階段1948年10月5日至12月4日,第二階段1949年4月20日至24日,殲敵合計124790人。
睢杞戰役1948年6月27日至7月6日,殲敵合計54290人。
襄樊戰役1948年7月1日至7月16日,殲敵合計20500人。
遼瀋戰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殲敵合計472000人。
保北戰役1948年7月15日至20日,殲敵合計10770人。
察綏戰役1948年9月14日至10月31日,殲敵合計21060人。
鄭州戰役1948年10月20日至24日,殲敵合計11270人;
解放應城1948年10月24日至25日殲敵合計3500人。
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殲敵合計555570人。
西北冬季戰役1948年11月5日至28日,殲敵合計24660人。
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殲敵合計521000人。
樊城戰役1948年12月20日至22日,殲敵合計8620人。
荊門戰役1949年2月2日至2月7日,殲敵合計8620人。
西北春季戰役1949年2月20日至3月24日,殲敵合計7330人。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指揮的幾個戰役
(1947年5月—1948年5月):
青滄戰役1947年6月12日至15日,殲敵合計9530人。
保北戰役1947年6月25日至28日,殲敵合計7270人。
清風店戰役1947年10月11日至22日,殲敵合計17250人。
解放石家莊1947年11月6日至12日,殲敵合計2428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