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中歐領導人會晤

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一般指本詞條

中歐領導人會晤是中歐雙方最高級別的政治對話機制,始於1998年。中國國務院總理代表中方與會,歐盟方面一般由歐洲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負責人作為代表與會。歐洲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都是歐盟核心機構,前者是歐盟最高決策機構,後者是歐盟常設執行機構。

中歐領導人會晤是中歐關係日益深入發展的產物。為提高中歐關係水平,1998年1月,歐盟倡議在當年4月初倫敦第二屆亞歐會議期間舉行中歐領導人會晤,並進而建立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歐盟的倡議得到中方積極支持。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已建立50餘個各級別磋商與對話機制,涵蓋政治、經貿、科技、能源、環境等廣泛領域。

2023年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本次會晤恰逢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和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25周年,中歐各界和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歐領導人會晤
  • 開始時間:1998年
  • 意義:中歐雙方最高級別的政治磋商機制
  • 性質:政治磋商機制
  • 成果:2003年,中歐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 涉及領域政治、經貿、科技能源環境
事件背景,歷史交往,中歐戰略接近,中歐政治互動,中歐經貿合作,中歐人文交流,關鍵人物,歷次會晤,首次會晤,第二次會晤,第三次會晤,第四次會晤,第五次會晤,第六次會晤,第七次會晤,第八次會晤,第九次會晤,第十次會晤,第十一次會晤,第十二次會晤,第十三次會晤,第十四次會晤,第十五次會晤,第十六次會晤,第十七次會晤,第十八次會晤,第十九次會晤,第二十次會晤,第二十一次會晤,第二十二次會晤,第二十三次會晤,第二十四次會晤,發表檔案,事件意義,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

事件背景

歷史交往

中國與歐共體建交
1975年5月6日,中國外交部長喬冠華與到訪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委員會副主席索姆斯會談,就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係達成一致。這一天成為中國與歐共體建交日。
1975年9月,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李連璧先後向歐共體部長理事會主席、義大利外長魯莫爾和歐共體委員會主席奧利托提交委任書,兼任中國駐歐洲經濟共同體使團團長,成為中國駐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首任正式常駐代表。
1978年4月,中國外貿部長李強訪問歐共體總部雙方正式簽署中歐貿易協定。
中歐領導人會晤
1978年9月,歐共體委員會副主席哈費爾坎普率團訪華成為雙方建交後首個訪華的歐共體高級代表團。
1979年7月,首次中歐經貿混委會在京舉行歐共體決定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
1983年10月,中國與歐洲煤鋼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分別建立外交關係。1983年11月1日,中國與歐洲共同體正式宣布全面建交。
中歐領導人會晤
1984年4月,中國外交部長吳學謙與歐共體主席國法國外長謝松等在巴黎舉行首次中歐外長級政治磋商。
1985年5月,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在布魯塞爾正式簽署。
1986年7月1日至5日,應中國政府的邀請,歐洲共同體委員會主席雅克·德洛爾對中國進行了為期5天的正式訪問。
中歐領導人會晤
1988年5月,歐洲共同體委員會在華設立代表團。
中歐領導人會晤
1988年10月,歐共體委員會駐華代表團正式開館,杜俠都大使成為首任團長。
1989年6月,歐共體決定凍結對華關係,並實施包括軍售禁令在內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中歐關係受到嚴重損害。
1990年10月,歐共體取消除軍售禁令以外的絕大部分對華制裁措施。此後,中歐高層互訪和各領域合作逐步恢復。
1991年9月24日,正在紐約出席聯大四十六屆會議的中國外長錢其琛,在聯合國與歐共體主席、荷蘭外交大臣范登布魯克會談。
中歐領導人會晤
1994年6月,中方向歐共體主席國希臘遞交確認中國與歐盟政治對話事的復函及非檔案,歐方確認雙方政治對話機制正式啟動。
1995年7月,歐盟委員會通過旨在全面發展歐盟與中國關係的《中國—歐盟關係長期政策檔案》。
中歐領導人會晤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
猜你關注
廣告
猜你關注
廣告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譽V保障計畫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說
詞條目錄
  1. 百科名片
  2. 事件背景
  3. 歷史交往
  4. 中歐戰略接近
  5. 中歐政治互動
  6. 中歐經貿合作
  7. 中歐人文交流
  8. 關鍵人物
  9. 歷次會晤
  10. 首次會晤
  11. 第二次會晤
  12. 第三次會晤
  13. 第四次會晤
  14. 第五次會晤
  15. 第六次會晤
  16. 第七次會晤
  17. 第八次會晤
  18. 第九次會晤
  19. 第十次會晤
  20. 第十一次會晤
  21. 第十二次會晤
  22. 第十三次會晤
  23. 第十四次會晤
  24. 第十五次會晤
  25. 第十六次會晤
  26. 第十七次會晤
  27. 第十八次會晤
  28. 第十九次會晤
  29. 第二十次會晤
  30. 第二十一次會晤
  31. 第二十二次會晤
  32. 第二十三次會晤
  33. 第二十四次會晤
  34. 發表檔案
  35. 事件意義
  36. 經濟
  37. 政治
  38. 文化
  39. 科技
  40. 軍事

輕觸這裡

關閉目錄

參考資料詳情
    關閉
    1998年3月,歐盟委員會公布《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報告,建議歐盟把對華關係提升至新水平。
    1998年4月,第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倫敦舉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建立面向21世紀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係,並決定每年舉行一次領導人會晤。
    1998年12月,中歐科技合作協定在布魯塞爾簽署。
    2007年7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問歐盟總部。
    2001年9月,第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布魯塞爾舉行,雙方決定建立中歐全面夥伴關係。
    2002年6月,中歐以換函形式重簽政治對話協定。
    2003年10月,中國發表首份對歐盟政策檔案。同年,中國成立高級別對歐盟工作跨部門協調機制。唐家璇國務委員任組長。
    2004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歐盟總部。
    2005年7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05年底,中歐啟動副外長級定期戰略對話機制。
    2006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表了題為《歐盟與中國:更緊密的夥伴、承擔更多責任》的對華政策檔案。
    2007年11月,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雙方同意成立副總理級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機制。
    2008年4月,首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雙方決定,對話每年一次在中歐兩地輪流舉行。
    2009年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歐盟總部進行正式訪問。
    2010年4月,中歐雙方決定提升戰略對話級別。同年9月,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阿什頓女士共同主持首次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
    2011年,中歐青年交流年是中歐建交以來第一個主題年,是中國政府與歐盟首次合作開展的青年交流活動,是一次讓歐洲青年了解中國、讓中國青年了解歐洲的公益性教育活動,也是一系列大規模、長時間、大範圍的青年互動活動。
    2012年2月,“中歐文化對話年”啟動儀式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舉行。這標誌著由中歐合作舉辦、為期一年的大規模人文雙邊交流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
    2013年11月,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雙方共同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
    2014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歐盟總部,並分別與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等歐盟主要領導人舉行會談。雙方領導人就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達成重要共識。
    2014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德國漢堡出席中歐論壇漢堡峰會期間會見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在義大利米蘭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同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舉行會晤。
    2015年9月,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三次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歐盟委員會教育、文化、青年和體育委員瑙夫勞契奇共同主持會議並發表致辭。
    2016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中歐戰略接近

    在冷戰時代,歐盟(歐共體)和中國分別依附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20世紀70年代,中國逐漸意識到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歐國家所組成的強大軍事聯盟對自身安危的重要影響。1973年,中國政府邀請當時的歐共體委員克里斯托弗·索姆斯訪華,1975年5月雙方正式確立外交關係。中歐外交關係的建立是中國面對蘇聯威脅時為了維護自身政治利益的必然選擇。1982年中國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希望與美蘇等超級大國和平共處,此後中歐之間的政治關係開始弱化,而經貿關係開始升溫。1978-1988年,中歐貿易總量從35億美元增至120億美元,但是歐盟(當時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在中國的貿易份額從20%下降至12.5%。這從某種角度來說表明當時歐洲對中國現代化的助力不及美蘇兩大國,甚至不及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同時,歐洲開始通過建立歐洲聯盟進行自身重建。在過去作為歐洲經濟共同體與中國開展外交活動的過程中,歐洲更多限於經濟方面的合作,197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與中國簽訂了貿易協定,並建立了聯合貿易委員會,這是兩國經貿關係方面的重大突破。雙方承諾在多個貿易領域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隨著雙方經貿關係的日漸密切,1985年中國與歐洲經濟委員會簽訂了新的經貿合作協定,同時也是中歐關係法律框架的重要構成內容。1988年,歐共體委員會向北京派遣了歐盟代表團,從而推動雙方經貿關係的緊密發展。在政治關係方面,1980年,歐洲議會代表團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舉行了會議,1984年中歐召開了首個部長級政治合作協商會議。1989年,雙方關係進入低谷,歐洲經濟共同體對中國實施了多項制裁,其中包括“共同體成員國暫停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對中國實行武器貿易禁令”“暫停雙方部長級及高層接觸”“共同體及其成員國延遲執行新的合作項目”等。中歐關係從1989年開始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都處於低迷狀態。對於歐盟(歐洲經濟共同體)來說,東歐劇變、德國統一、蘇聯解體等一系列變動使得歐洲乃至世界的版圖發生了巨大變化。歐洲國家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喪失信心,因此,中國也在外交關係中逐漸被歐洲邊緣化。儘管如此,中歐雙邊經貿關係,尤其是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以及歐盟成員國關係,還是取得了顯著成績。1989年9月,義大利和德國開始遊說其他成員國減輕對中國的制裁條款並且加緊恢復與中國的經濟聯繫。1990年夏季之後,制裁逐漸放寬,但是武器貿易禁令仍然在實行。歐共體當時正面臨嚴峻的社會失業問題,經濟上行緩慢,對於歐共體來說,歐洲公司吸須拓展海外市場和增加海外投資。對於中國來說,歐洲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科技也正是中國發展所需要的,而且歐洲已開發國家相比美國更為友好,因為中歐在亞太地區沒有安全利益方面的衝突,此外,中國也需要外商直接投資以拉動經濟成長,歐洲公司也正是潛在投資者。1994年,歐盟頒布《新亞洲戰略》,中國被視為亞洲潛在的主要力量。次年,歐盟發布其里程碑式的對華政策,宣布與中國建立長期關係。此後,中歐交流不斷頻繁,中歐關係得到改善。但是,這種改善主要體現在經貿層面,而非高層外交以及政治方面。1998年情況發生轉變,歐盟出台了第二份針對中國的政策性檔案,希望推動與中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進程。歐盟在檔案中指出,希望結束與中國的衝突,開展人權對話,這一舉動清除了歐盟與中國關係之間的最大阻礙。

    中歐政治互動

    冷戰結束後,歐洲逐漸意識到兩極格局結束後世界格局的新變化以及中國作為新崛起的亞洲主要力量的重要地位,中歐雙邊關係發展進程加速。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後,具備了先前歐洲經濟共同體所不具備的一部分外交權利,開始拓展經濟領域以外的中歐雙邊關係,將“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納入合作框架之中,中歐雙方關係開始從最初的貿易夥伴向戰略合作夥伴邁進。1994年歐盟出台《新亞洲戰略》,中歐冷戰結束後,歐洲逐漸意識到兩極格局結束後世界格局的新變化以及中國作為新崛起的亞洲主要力量的重要地位,中歐雙邊關係發展進程加速。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後,具備了先前歐洲經濟共同體所不具備的一部分外交權利,開始拓展經濟領域以外的中歐雙邊關係,將“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納入合作框架之中,中歐雙方關係開始從最初的貿易夥伴向戰略合作夥伴邁進。1994年歐盟出台《新亞洲戰略》,中歐雙方簽署了政治對話協定,開啟了新的政治對話,政治關係進一步發展,次年歐盟出台了第一份對華綱領性檔案——《中歐關係長期政策》,積極推進雙方關係建設,也為歐盟國家制定了一致的對華行動交往準則。與此同時,中方也積極推動雙邊關係的恢復,1995年,雙方在中國的倡議下開始人權對話,初步結束了人權問題方面的對立局面,此後雙方每年兩次、分別在北京和歐盟舉行人權對話,良好的中歐對話和交流機制也由此開始形成。1998年歐盟出台第二份對華政策檔案,3月歐盟委員會通過《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的政策性檔案,提出“將中歐關係提升到與歐美、歐日、歐俄同等地位”,雙方領導人在4月會中表示將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由此中歐關係在政治方面更進一步。2001年,雙方升級“全面夥伴關係”。2002年,中歐通過換文方式升級了雙方政治對話框架,也完善了雙邊對話的法律框架。發展至2003年,雙方關係迎來了歷史性的進步,6月歐盟在歐洲安全戰略計畫中指出歐盟為中國的主要戰略夥伴之一,9月歐盟發布第四份對華政策檔案,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月中國對歐盟做出積極回應,發布了第一份《中國對歐盟政策檔案》,10月底雙方在領導人第六次會唔期間正式宣布確立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7),中歐關係就此進入全新階段。

    中歐經貿合作

    經貿關係始終是中歐關係最重要的支柱。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緩和後,中國與歐共體國家的關係日趨密切,1975年中歐建交前雙邊貿易關係便已經有了顯著發展,1971—1975年間,中歐貿易量猛增三倍,這也為中歐貿易關係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1978年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簽署了綜合貿易協定,協定中決定建立中國一歐共體貿易混合聯合會。1979年歐洲議會議長艾米利奧·科隆波訪問中國,同年雙方簽訂第一份關於紡織品貿易的協定。1984年9月,中歐首次開展了部長級會唔,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陳慕華與歐共體委員會副主席威廉·哈費爾坎普進行會談,並草簽了經貿合作協定。同年,歐洲在華的第一個項目——商務管理和農村發展項目也開始啟動。1985年,中歐建交十周年之際,雙方簽訂了正式的《貿易與經濟合作協定》,為中歐經貿關係奠定了法律基礎。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後,雙方貿易關係迅速升溫,2003年雙方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經貿往來更加密切,2004年中國成為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的增長率達到40%以上。羅伯特·阿什(RobertAsh)在研究中指出,1978年到2005年間中歐貿易增長了60多倍,達到了2100億歐元(桑德施奈德,李靖,2010)。雙方在經貿合作中難免產生摩擦,2006年歐盟對華態度開始轉向強硬並在政策性檔案《歐盟與中國:緊密的夥伴,更大的責任》中指出中國利用關稅以及其他貿易壁壘阻礙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中歐人文交流

    中歐作為人類文明的兩大重要發源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積澱,中歐思想文化的交流有著長達千年的歷史基礎,早在歐洲的文藝復興,中國近代的西學東漸等社會思想運動時期,便有中西仁人志士互學互鑒先進思想以繁榮本國思想文化與社會。儘管如此,中國與歐盟真正以相互溝通理解為目的的人文交流卻是在21世紀初才開始的。長期以來,雙方的文化交流一直停留在中國與歐盟成員國層面,貿易始終是中歐關係中的主導領域。1998年歐盟委員會在第二份對華政策檔案中首次提出了增進文化交流的相關內容,但是其主要的目的是“提升歐盟的可見度”(宋新寧,丁韶彬,譯谷,2016)。

    關鍵人物

    歷次會晤
    中方代表
    歐方代表
    第一次會晤
    朱鎔基(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輪值主席國英國首相布萊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桑特
    第二次會晤
    朱鎔基(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輪值主席國芬蘭總理利波寧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
    第三次會晤
    朱鎔基(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席哈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
    第四次會晤
    朱鎔基(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首相伏思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
    第五次會晤
    朱鎔基(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首相拉斯穆森、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
    第六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輪值主席國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
    第七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主席國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
    第八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英國首相布萊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及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
    第九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輪值主席國芬蘭總理萬哈寧、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第十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第十一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捷克共和國總統瓦茨拉夫·克勞斯,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以及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哈維爾·索拉納
    第十二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第十三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第十四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赫爾曼·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
    第十五次會晤
    溫家寶(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第十六次會晤
    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第十七次會晤
    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第十八次會晤
    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第十九次會晤
    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
    第二十次會晤
    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第二十一次會晤
    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第二十二次會晤
    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第二十三次會晤
    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第二十四次會晤
    李強(中國國務院總理)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歷次會晤

    首次會晤

    1998年1月,歐盟倡議在舉行第二屆亞歐會議期間舉行中歐領導人會晤,並建立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
    1998年4月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同歐盟輪值主席國英國首相布萊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桑特在倫敦舉行了中歐領導人首次會晤。會晤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希望建立面向21世紀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係,並每年舉行一次領導人會晤。雙方重申各自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上的承諾,強調進一步加強經貿關係是中國-歐盟關係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二次會晤

    1999年12月,朱鎔基總理在北京與歐盟輪值主席國芬蘭總理利波寧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舉行了第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一致認為,自首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以來,中國與歐盟及其成員國的關係發展順利,並取得積極成果;雙方應繼續致力於發展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係,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在各個領域的互利合作。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三次會晤

    2000年10月,朱鎔基總理在北京與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席哈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舉行了第三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歐加強在科技、能源、信息、教育等領域合作,打擊非法移民,加強人權對話與司法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第四次會晤

    2001年9月,朱鎔基總理在布魯塞爾與歐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首相伏思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舉行了第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就進一步加強政治對話、擴大經貿關係和科技交流、促進環境保護和能源合作,以及共同打擊販賣人口和非法移民等問題進行磋商。 
    第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新聞公報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五次會晤

    2002年9月,朱鎔基總理在哥本哈根與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舉行了第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強調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中歐在各領域的平等互利合作,推動中歐全面夥伴關係向前發展。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六次會晤

    2003年10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歐盟輪值主席國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和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溫家寶就進一步發展中歐關係提出保持高層交往勢頭、深化經貿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和消除影響中歐關係健康發展的障礙等四點建議。雙方簽署了“中歐伽利略計畫合作協定”、“中歐關於成立工業政策對話機制框架協定”、“中歐旅遊目的地國地位諒解備忘錄”和“聯合新聞公報”。本次會晤之前,歐盟出台了新的對華關係檔案《歐中關係的共同利益與挑戰――走向成熟的夥伴關係》,中國發表了第一個對歐關係檔案《中國對歐盟政策檔案》。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七次會晤

    2004年12月,溫家寶總理赴荷蘭海牙與歐盟主席國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舉行第七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會晤後中歐雙方發表了《第七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和《中歐關於防擴散和軍控問題的聯合聲明》。前者列舉了中歐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環保和國際事務等30多個領域的合作,後者確認中歐互為防擴散和軍控領域的重要戰略夥伴,顯示出雙方戰略共識在不斷增多。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七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八次會晤

    2005年9月,溫家寶總理在北京與英國首相布萊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及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舉行中歐第八次領導人會晤。雙方發表了《第八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和《中歐氣候變化聯合宣言》,並簽署了關於在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空間開發、北京首都機場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的檔案。

    第九次會晤

     2006年9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同歐盟輪值主席國芬蘭總理萬哈寧、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舉行了第九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雙方就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深入交換了意見。雙方發表了《第九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九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次會晤

    2007年11月,第十次會晤在北京舉行,溫家寶總理出席。雙方一致同意進一步加強各級政治對話和磋商,繼續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保持磋商與協調,增進政治互信,擴大戰略共識,並同意成立副總理級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機制。雙方發表了《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一次會晤

    2009年5月20日,第十一次會晤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溫家寶總理出席。雙方就進一步發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重要共識。雙方簽署了《中歐清潔能源中心聯合聲明》、《中歐中小企業合作共識檔案》、《中歐科技夥伴關係計畫》,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二次會晤

    2009年11月30日,第十二次會晤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這是中國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舉行中歐領導人會晤。溫家寶總理與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共同主持會晤,溫家寶發表講話。本次會晤重點討論了中歐關係、國際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等議題。雙方一致同意,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簽署了包括節能減排、貿易和投資、環境治理等領域在內的6個合作檔案。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三次會晤

    2010年10月6日,第十三次會晤在布魯塞爾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代表中國出席了會晤。歐洲理事會主席赫爾曼·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代表歐盟出席了會晤,並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三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四次會晤

    2012年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與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共同主持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地區熱點問題交換了意見。會晤後,雙方領導人共同會見了記者,並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2011年10月25日,第十四次會晤原定在中國天津舉行。後因故推遲至2012年2月14日在北京舉行。

    第十五次會晤

    2012年於9月19日-20日,溫家寶總理將赴布魯塞爾出席第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並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中方希望通過此次會晤,對外釋放積極信號,為中歐關係發展指引方向,妥善處理分歧,提振合作信心。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此訪對於加強中歐財政、金融務實合作以及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我們期待通過中歐領導人會晤,促進中歐全面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中歐在應對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領域政策協調,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經濟的強勁、可持續與平衡增長做出貢獻。“
    中方希望通過此次會晤實現三個目標。一是堅持戰略互信,對外釋放積極信號,為中歐關係發展指引方向。二是促進互利合作,從長遠和戰略角度對中歐合作的各個領域進行統籌規劃,為中歐關係發展注入動力,推動世界經濟早日復甦。三是妥善處理分歧,提振雙方合作信心,促進中歐關係健康發展。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五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新聞公報

    第十六次會晤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歐洲理事會主席赫爾曼·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於2013年11月20—21日來華出席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華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會見了范龍佩主席和巴羅佐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范龍佩主席和巴羅佐主席舉行了會晤。
    會晤後,李克強與范龍佩、巴羅佐出席了中歐農業、能源、智慧財產權等領域有關合作檔案的簽字儀式。雙方還將共同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七次會晤

    2016年6月29日下午,第17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布魯塞爾舉行,李克強總理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會晤取得重要成果,發表了會晤聯合聲明和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在科技、智慧財產權、區域政策、海關等領域簽署多項合作檔案,並就廣泛議題達成共識。雙方一致同意繼續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七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八次會晤

    2017年7月12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就鞏固中歐政治互信、穩步落實合作共識、加強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溝通與協調等深入交換意見。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八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十九次會晤

    2017年6月1日至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在布魯塞爾舉行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李克強總理還與容克主席共同出席了中歐工商峰會、中國-歐盟中小企業合作對接會及中歐創新合作對話。
    《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成果清單》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十九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次會晤

    經中歐雙方商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8年7月16日在北京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會晤後宣布,中歐雙方交換了投資協定的清單出價,這標誌著中歐投資協定(BIT)談判進入新階段。
    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一次會晤

    經中歐雙方商定,並應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9年4月8日上午乘專機離開北京,赴布魯塞爾舉行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赴克羅地亞舉行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克羅地亞進行正式訪問。
    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二次會晤

    經中歐雙方商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20年6月22日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視頻方式舉行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三次會晤

    2022年3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相關提問時介紹了第二十三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相關安排。汪文斌說,中歐領導人會晤已成功舉行了22次,為中歐關係發展和雙方對話合作發揮了重要的戰略引領作用。此次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將以視頻方式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李克強總理將以視頻方式同米歇爾主席、馮德萊恩主席共同主持會晤。
    2022年4月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主持第二十三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會晤通過視頻方式舉行。
    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三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第二十四次會晤

    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於2023年12月7日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同米歇爾和馮德萊恩共同主持會晤。
    雙方充分肯定今年中歐戰略、經貿、環境與氣候、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成功舉行,將繼續辦好各領域各層級機制性對話。雙方將堅持雙向開放、互利共贏,反對“脫鉤斷鏈”,為對方企業提供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雙方將深化經貿、綠色、智慧財產權等領域合作,加強碳排放交易合作,構建穩定互信的供應鏈夥伴關係。雙方同意舉行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會議,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發表檔案

    第四次會晤:2001年9月,比利時布魯塞爾,第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新聞公報
    第五次會晤:2002年9月,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聯合新聞公報。
    第六次會晤:2003年10月,中國北京,中國政府發表《中國對歐盟政策檔案》,簽署了《伽利略衛星導航合作協定》,草簽了《旅遊目的地國地位諒解備忘錄》,會後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
    第七次會晤:2004年12月,荷蘭海牙,防擴散和軍控聯合聲明。
    第八次會晤:2005年9月,中國北京,《第八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和《中歐氣候變化聯合宣言》。
    會晤屆數
    會晤檔案
    第十九次會晤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歐盟委員會農業與農村發展總司關於地理標誌合作與保護協定談判的備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歐盟委員會關於智慧財產權合作項目“IP Key中國”的行政安排》《落實〈中歐能源合作路線圖〉2017-2018年度工作計畫》《中歐城鎮化夥伴關係共同宣言》《中國科技部和歐盟委員會關於依託共同資助機制實施2018-2020年度中歐研究創新旗艦合作計畫和其他類研究創新合作項目的協定》和《中國科學院與歐盟聯合研究中心合作框架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與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工業、創業和中小企業總司關於落實2018年舉辦中國-歐盟旅遊年的協定》
    第二十次會晤
    《政府採購協定》《中歐海關智慧財產權合作行動計畫(2018-2020)》《中歐海關協定》(CCMAA)和《中歐海關2018-2020年合作戰略框架》《關於打擊商業瞞騙合作的戰略行政合作安排》及其附屬檔案《行動計畫(2018-2020)》《中歐領導人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和歐盟委員會關於加強碳排放交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關於循環經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歐城鎮化夥伴關係共同宣言》《難民問題全球契約》和《移民問題全球契約》《馬拉喀什氣候與可持續發展行動宣言》《蒙特婁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
    第二十一次會晤
    《中歐競爭政策對話框架協定》《關於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和國家援助控制制度領域建立對話機制的諒解備忘錄》《中歐民用航空安全協定》《中歐關於航班若干方面的協定》《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中歐科技合作協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

    事件意義

    經濟

    中國和歐盟承諾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確保平等、互利合作。雙方重申願加強雙邊經濟合作、貿易及投資,願相互給予更加廣泛、更為便利、非歧視的市場準入。雙方同意促進雙邊農產品和食品貿易,同時尊重有關衛生和植物衛生檢疫事項的國際標準,特別是分區原則。雙方同意探討基於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分析,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分區原則適用於貿易。雙方致力於以透明和可預測的方式擴大互供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準入。雙方在低風險食品的官方認證問題上將尋求國際標準制定機構的指導。

    政治

    雙方領導人重申在相互尊重、互信、平等和互利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全面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致力於深化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中國和歐盟承諾加強合作,特別是在現有的雙邊對話框架內。

    文化

    雙方強調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執法方面遵循國際標準的重要性。雙方將繼續努力在惡意註冊智慧財產權權利、智慧財產權執法和商業秘密等共同商定的優先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雙方致力於打造創作者、發明人和藝術家可根據市場條款許可其權利並在法院和相關機構中有效執行這些權利的法律環境。

    科技

    中歐網路工作組旨在維護開放、安全、穩定、可接入、和平的信息通信技術環境,雙方歡迎工作組正在進行的討論,同意繼續加強交流合作。雙方憶及,國際法尤其是《聯合國憲章》適用於並且對維護網路空間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雙方努力推動在聯合國框架內制定和實施國際上接受的網路空間負責任的國家行為準則。雙方將在中歐網路工作組下加強打擊網路空間惡意活動的合作,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合作。
    5G將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雙方歡迎在2015年中歐5G聯合聲明基礎上的對話合作機製取得的進展和進一步交流,包括產業界之間開展技術合作。

    軍事

    雙方密切關注委內瑞拉不斷演變的形勢,願同其他各方一道,推動由委內瑞拉人民決定的政治、和平和民主解決。
    雙方同意加強和平、安全和防務合作和高層交流,包括海上安全、打擊海盜,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以維護非洲和平與安全,支持就危機管理和聯合國維和行動開展信息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