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與實踐:1997~2016

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與實踐:1997~2016

《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與實踐:1997~2016》是沈紅等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6月。

該書論證了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問題,研究並設計了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分析了學生貸款違約的主要因素,設計了還本付息的期限和優惠等,還比較了校園地和生源地兩種助學貸款模式,提出因人而異的“彈性學費+固定資助”和“固定學費+彈性補助”的貧困生資助模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與實踐:1997~2016
  • 作者:沈紅等
  • 首版時間:2016年6月
  • 字數:502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從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實踐和效果評價三個方面著手,逐步討論了在高校學生資助問題研究中資助理論、資助成本、國際資助經驗、學生資助和貸款,學生貸款的償還、違約、回收,以及高校學生資助財政效率和社會效應的評價等問題。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二部分 中國高校學生貸款的實踐運行要點
第三部分 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多維效應評價
第一章 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研究:思路與歷程
第二章 高等教育成本
第三章 高等學校學費
第四章 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基點
第五章 高校學生資助主體
第六章 高校學生資助對象
第七章 學生資助的類型及演變
第八章 學生貸款的模式
第九章 學生貸款的補貼
第十章 學生貸款的償還
第十一章 學生貸款的違約
第十二章 學生貸款的代償
第十三章 學生貸款財政補貼的效率
第十四章 學生貸款的社會流動效應
第十五章 學生資助與學生學業發展
第十六章 博士生資助與博士培養質量
第十七章 學生資助政策的倫理價值
第十八章 學生資助的政策效應

創作背景

中國和大多數國家都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財政資助制度,以緩解高等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推動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同時,高校學生資助也成為國內外眾多學者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問題。基於此,《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與實踐:1997~2016》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該書論證了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問題。學生資助始於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成本分擔又基於高等教育服務的性質。作者運用薩繆爾森創立的公共產品理論,明確界定高等教育服務的性質為準公共產品或服務,其成本應由政府和受教育者共擔。然後,清晰概括出高等教育成本的特徵和結構,並運用約翰斯通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對有爭議的公立高校學費的性質給出了獨立且明確的判斷,屬成本分擔而非服務價格,並對學費確定的依據和實踐困境做了深入的分析。在以上基礎上,作者對學生資助的多元主體、客體即貧困生的認定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證,從而為學生資助制度與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該書研究並設計了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在中國居民收入和財產不公開的條件下,貧困生認定成為學生資助實踐中的難題,如生源地政府證明、同輩團體識別、校園卡消費核定等,單方面均難以精準認定。作者在國內大規模抽樣調查的基礎上,設計了中國高校貧困生認定模型,並在樣本學校進行了試驗驗證。貧困生認定後就是資助的提供,始於1999年的國家助學貸款是中國學生資助體系的重要組成。作為政策性非商業性無抵押貸款,在個人徵信系統尚未完全建立時,貸款成本高,回收風險大,導致銀行惜貸。該書分析了學生貸款違約的主要因素,設計了還本付息的期限和優惠等,還比較了校園地和生源地兩種助學貸款模式,提出因人而異的“彈性學費+固定資助”和“固定學費+彈性補助”的貧困生資助模式。
作者對中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進行多維效應評價,其中對學生貸款的財政效率、社會經濟效應、倫理價值和政策效應,對學生資助產生的影響學生學業發展和培養質量等效應,均在大量實證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了論證。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高校學生資助的理論與實踐:1997~2016》
2016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7955-0

作者簡介

沈紅,華中科技大學二級教授,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經濟研究所所長,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