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2011年》是2018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2011年
- 作者:呂品田主編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3961885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2011年》是2018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2011年》是2018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2011年)》是一部特色突出的專業年鑑,是具有綜合性、系統性、規範性、資料性、實用性的工具書,它載錄的是201...
201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 《201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是2017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報告(2012)》本書分總報告、分題報告、2011年年度熱點、國際非遺保護、2011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事記、附錄六部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分若干專題對201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與回顧,是一部較為全面的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力作,具有較強的資料性與實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報告(2011)》是2011年11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康保成。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是近年來我國政府在文化方面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本書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以及關於生產性保護的問題,並在附錄部分匯集了我國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目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目錄...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中國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截至2023年12月...
《中國蜀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2011年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通過對蜀繡的原料、蜀繡的針法、蜀繡的紋樣與布局等的介紹,讓我們對古蜀絲綢文明與蜀繡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於保護和傳承蜀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較大作用。《中國蜀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史料、博物院(館)蜀繡藏品及當代蜀繡大師的作品...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2011年1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編寫組。主要內容 本產品與《中國的世界遺產》(精裝版)為系列產品,由10張高清DVD、1本彩色圖書組成。本產品精選了60種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10類,即10個單元,每單元6個文化項目,每個文化項目單獨成篇...
《中國文化檔案:非物質文化遺產》是2011年4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語世界》雜誌社。內容簡介 asaresultofwhich,KunquOperahascomebackintopublicfavorDesp-iteItSamazingresilienceandtenacity,wehavetoconsiderhowthe600-year-oldoperacansurviveinmodernsocietyandwhatthefutureholds.圖書目錄 KUNQU OPERA ...
手工刺繡指以手工方式,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最珍貴的物種之一。中國尚存留的手工刺繡種類不多,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已呼籲,要加強保護這一民族文化至寶的力度。 手工刺繡的最為盛名的產地與緙絲一樣,同產於蘇州。分類 按產地劃分:可分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沫勤,孫若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科全書》是由馮驥才總主編的一部書籍。於2015年6月12日在北京首發。包含《史詩卷》、《傳承人卷》、《代表性項目卷》。12日在北京首發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科全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科全書》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非物質文化研究專家馮驥才擔任總主編。12日推出這套百科全書的...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2010年)》是2014年12月1日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品田。內容簡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鑑(2010年)》是一部特色突出的專業年鑑,是具有專業性、綜合性、系統性、規範性、資料性、實用性的工具書。它載錄了反映本年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新變化、新成就、新事件和新...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畢節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畢節市彝文文獻翻譯研究中心。內容簡介 “撮泰吉”屬於彝族戲劇的一種。在彝語中,“撮”意為人或鬼,“泰”意為變化,“吉”意為遊戲,一般譯為“人類剛剛變成的時代”或“人類變化的遊戲”,簡稱“變人戲””。但也有學者認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0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0輯)》是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春生。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1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1輯)》是2006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十一輯。紀念王季思、董每戧百年誕辰暨中國傳統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下)。
《信陽年鑑2011》由信陽市政府主辦、信陽市地方史志辦公室承編,於2011年12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信陽年鑑》2011卷在保持原有優點的同時,對相關條目及內容作了最佳化調整,使設定更加合理、重點更加突出,時代和地域特色更加鮮明。歸結起來,本卷《信陽年鑑》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全面把握年度熱點,重點...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年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年》是2015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申報地區 中國 批准時間 2009年 遺產類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 播報 編輯 先唐 北朝對馬團花剪紙(左為殘片,右為復原圖)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滑縣木版年畫 等4家木版年畫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老河口木版年畫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木版年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發展歷史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手冊》是《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普查工作手冊》的修訂版。修訂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手冊》,將原單獨印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書參考範本》合併在內,以供各地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時借鑑。此外,新版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手冊》還根據國務院公布的“第...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為廣大中小學生編寫的首部系統介紹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保護價值的通俗讀物。閱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有利於廣大青少年增強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起建設祖國的信心和決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主要內容包括:節氣與節日;民間信仰;廟會;民間娛樂;...
近兩三年來,主要的展演活動如2009年文化部在北京農展館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2010年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巧奪天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名工藝美術大師技藝大展”,2011年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師徒同台展演”,2012年年初文化部等部門在北京農展館舉辦的“中國非物質...
楊兆群,男,1955年11月出生,江蘇金壇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剪紙(金壇刻紙),申報地區為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常州市金壇區刻紙研究所獲得“剪紙(金壇刻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
2011年5月23日,京族獨弦琴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54。歷史淵源 獨弦琴的歷史源流,中國學者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獨弦琴源於中國,另一種觀點認為獨弦琴起源於越南,由京族先民攜帶獨弦琴遷徙到京族三島。中國起源說 宋唐(2007)在《京族獨弦琴考察與研究》指出,若從...
2011年8月11日,由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文聯、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及長春農博會執委會聯合舉辦的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在長春農博會展館舉辦,展示了吉林省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長白山滿族剪紙”。2012年,“長白山滿族剪紙”參加中國(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015年,“長白山滿族剪紙”參加深圳文博會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