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在對中國霧霾防治政策的現實需求進行實證調查的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梳理了霧霾防治政策的供給演進情況;構建了霧霾防治政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國霧霾防治政策績效情況進行了調查,評價了中國霧霾防治政策的績效水平;從政策制定、政策實施兩方面考察了中國霧霾防治政策績效的影響因素,揭示了中國霧霾防治政策制定與實施對政策績效的影響機理;在對中國之外霧霾防治政策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基礎上,提出了最佳化霧霾防治政策的對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三章 中國霧霾現狀及成因 第四章 中國霧霾防治的政策需求 | 第五章 中國霧霾防治政策的供給演進過程 第六章 外國霧霾防治政策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經驗 第七章 中國霧霾防治政策的最佳化策略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
創作背景
霧霾天氣是由工業廢氣、汽車廢氣、煤炭和垃圾燃燒廢氣、建築灰塵等多種污染物混合形成的。當這類混合物在大氣中超過一定含量,再加上特殊的氣象條件時,就形成了霧霾天氣這一大氣現象。自2013年以來,中國多地霧霾災害天氣頻繁爆發,媒體關於霧霾的報導不斷增多,這一天氣現象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2015年
柴靜《穹頂之下》紀錄片的播出,引發國民一片熱議,將對霧霾的關注推入了一個新高潮。儘管為了能夠對霧霾進行有效的防治,中國從財政、稅收、公共服務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霧霾防治政策,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政策執行後,霧霾污染治理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為了更好地解決中國的霧霾問題,使霧霾防治相關政策的未來走向更具有針對性,對中國霧霾防治政策的發展演進、現實需求、最佳化策略等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實踐指導作用。基於此,《中國霧霾防治政策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以提高政策績效為目標,從霧霾防治的財政、稅收、金融、人才、技術、產業和公共服務等政策類型著手,提出最佳化霧霾防治政策的對策建議。該書認為,在霧霾防治財政政策方面,應該加大對霧霾防治的財政投入,完善財政補貼政策,增加對霧霾防治產品的政府採購力度,建立健全霧霾防治相關基金,健全科研資助體系和霧霾防治相關的制度;在霧霾防治稅收政策方面,應該節能減排,儘快開徵有關廢氣污染的環境稅,完善其他稅收政策,最佳化現有稅收內容,加快實施稅收優惠、減免、差別稅率政策和加快推進排污費改稅的進度;在霧霾防治金融政策方面,應該完善與霧霾防治相關的金融政策體系,建立與完善霧霾防治金融市場,加大對霧霾防治金融政策實施的監管力度,集中解決霧霾防治風險投資發展的瓶頸,更好地發揮綠色信貸的引導作用,建構
PPP霧霾防治產業基金,靈活套用金融政策組合和完善金融業的法制體系建設;在霧霾防治產業政策方面,應該加快中國霧霾防治區域產業規劃的升級改造工作,加大環保產業扶持力度,積極發展多種類型的生態產業園區,加快制定霧霾防治重點領域專項規劃和加強霧霾防治產業規劃法律體系建設;在霧霾公共服務政策方面,應該儘快完善中國霧霾防治法律法規體系,有效整合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和公眾力量,構建霧霾防治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統一和細化霧霾防治的標準,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霧霾防治公共服務政策,構建多元化的霧霾政策評價主體;在霧霾防治人才政策方面,應該努力營造霧霾防治人才創新環境,積極實施霧霾防治人才引進工程,加大對霧霾防治人才教育培養力度和最佳化霧霾防治人才激勵機制;在霧霾防治技術政策方面,應該提高技術引進的使用效率,完善霧霾防治智慧財產權政策,創建“官、產、學、服、資、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霧霾防治相關專利申請制度建設和建立完善的技術轉化政策體系等。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周景坤,男,1970年生,湖南新化人,浙江大學博士後,河北經貿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大氣環境政策評價、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大氣環境自淨能力、高校教師績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