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導論》,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2008年4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電視劇導論
- 頁數:188頁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第1版
- 出版時間:2008年4月1日
基本信息,商品描述,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基本信息
叢書名: 明天文庫·電視系列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313051172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電視劇導論》論述了中國傳媒體制和文化理念對中國電視劇發展的影響,分析和闡釋了電視劇類型與形式的演變和電視劇敘事策略的形成,並對電視劇市場和播映平台的特點,電視劇多樣化的社會功能以及電視劇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實證分析和研究。探討了國家意志、大眾意識和精英理念對中國電視劇行業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編輯推薦
《中國電視劇導論》通過對電視劇的本體分析指出,電視連續劇的固有特性可以證明,電視劇屬於大眾文化讀本,能夠為觀眾提供便捷價廉的休閒娛樂,是國家意識形態可以寄託的最好範本,讓觀眾潛移默化地接受國家理念。電視劇也是向觀眾宣揚高尚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情懷的最佳載體,使觀眾通過感性的體驗獲取精神價值和智慧。電視劇這種不同於電影、戲劇、文學的虛構類敘事形式為中國電視劇的價值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作者簡介
邵奇,1992年畢業於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與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部,獲電影學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獲廣播電視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設計學院電影電視系教師,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影視藝術創作,影視傳播和影視產業方向的研究和教學。在核心期刊《當代電影》、《電影藝術》等發表了論文多篇,並執導了電影《幻女》,電視劇《小站故事》和《黑山窪》等多部影視劇。
目錄
第一章 中國電視劇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以國家意志為中心:政治與現實的直播紀錄
第二節 精英意識的強化:“傷痕”後的反思與探索
第三節 國家意志下的大眾意識:多元文化形態
第二章 中國電視劇的價值意義
第一節 中國電視劇社會功能的成因
第二節 中國電視劇的社會功能
第三章 中國電視劇的敘事類型
第一節 主流意識形態電視劇
第二節 通俗題材電視劇
第三節 多元型電視劇
第四章 中國電視劇的市場狀況
第一節 中國電視劇市場的國家管理機制
第二節 中國電視劇的市場特徵
第五章 中國電視劇的評估模式
第一節 電視劇評估模式的內涵意義
第二節 電視劇評估模式的發展演變
第三節 電視劇評估模式的運用方法
第四節 電視劇評估模式的市場運作
第六章 新語境下的中國電視劇
第一節 數字新媒體時代的中國電視劇
第二節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電視劇
附錄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
電視劇管理規定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管理規定
電視劇審查管理規定
中外合作製作電視劇管理規定
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歷屆獲獎名單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中國電視劇的歷史演變
中國電視劇的演進不只是由黑白到彩色、由窄屏到寬屏,由模擬到數字的電視技術進步的結果,也不只是國家政治變革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簡單眼映,所以我們不能把中國電視的歷史單純地分為“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繁榮期”,這只是電視劇“家族史”的簡單紀錄;也不應把電視劇的演進等同於政治史、經濟發展史、社會發展史,雖然中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社會規範對中國電視劇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和衝擊波,甚至對中國電視劇產生質的影響。
作為一種虛構性的戲劇類電視節目,電視劇有其獨特的內在規律和特徵,其發展歷程可以看作是藝術沿革變化的歷史。但不應把電視劇當作單一的藝術美學的對象來研究。為能充分體現中國電視劇的歷史本真和本體特性,應該把電視劇放在社會變革、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現實倫理、藝術探索、美學追求的大背景下進行關照,因此,中國電視劇的意義演變更多的是體現在文化觀念的更替、傳播理念的變化中。
中國電視劇誕生於計畫經濟時代的1958年,當時的電視劇是黨和政府的輿論工
具,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主要任務,因此,直接服務於國家意識形態是中國電視居出初創期的顯著特徵。“四人幫”被粉碎後,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為及時反映或順應社會大眾心理,電視劇對“歷史的傷痛”和“現實的變革”進行了反思和探索,體現了前所未有的憂患意識,精英知識分子的理性精神得到了空前的釋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的最終確立,中國電視傳媒的社會角色由單一的宣傳者開始轉變為輿論引導者和經濟創收者。作為電視傳媒的一種虛構類的節目類型,大眾意識(市場意識)在電視劇中得以強化,電視劇由單一的意識形態的表達轉變為多種意識形態的體現,形成了國家意識、大眾意識和精英意識共存的文化傳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