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論

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論

《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論》是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9月1日出版的圖書,由張阿利編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論
  •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 叢書名:影視藝術學博士論叢
  • 正文語種:漢語
基本信息,商品描述,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電影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叢書名: 影視藝術學博士論叢 平裝: 204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106029784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論》主要在探討陝派電視劇的地域文化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起因與形成是與中國電視劇地域文化問題密切相關的,是中國電視劇地域文化問題中局部與全部、個性與共性、微觀與巨觀、個體與整體等等邏輯關係和分析角度的具體呈現。因此,《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論》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對於中國文化、中國地域文化、中國電視劇、中國地域文化電視劇等等不同層面巨觀問題的背景性關注和把握,只有建立於這樣的學術參照視野之上,筆者對於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問題的探討才會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才會促使筆者將陝派電視劇的諸多地域文化問題放置在更為廣闊的參照領域和學術視野之內加以較為客觀、真實的考量和評判。

編輯推薦

《陝派電視劇地域文化論》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阿利,男,陝西省西安市人。西北大學廣播電影電視系主任、教授,由電影學研究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陝西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高校影視學會理事,中國視協高校藝委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工作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廣電學會特邀理事等。
主要從事廣播電影電視學、新聞與傳播學、文化產業研究及教學工作,致力於中國西部影視文化與產業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兩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一項,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兩項,陝西省教育廳社科項目兩項,西安市科技項目一項等。出版專著《電影讀解與評論》、《大話西部電影》等,參與主編《電視產業經營學》、《電視劇策劃藝術論》、《紀錄片解析》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中國電視》、《當代電視》、《電影藝術》、《當代電影》、《文藝報》、《中國電影報》、《南方周末》、《人文雜誌》、《新聞知識》等報刊發表多篇論文和文章,獲多項科研獎勵。榮獲陝西省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
兼任陝西省“五個一工程”獎廣播影視組評審,陝西省文藝大獎評審,陝西省廣播電視獎評審,陝西省電視劇、電影(含劇本)審查組專家。陝西省委宣傳部文藝閱評組專家等。

目錄

序言/曾慶瑞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獻綜述
解題——對研究對象的理論界定
導論 中國電視劇與地域文化
一、中國文化多樣性的歷史與現實
二、中國地域文化與文學藝術的關係
三、中國電視劇地域文化分布譜系
四、中國電視劇地域文化理論意義
第一章 陝派電視劇的文化生成
第一節 陝西地域文化客觀成因
一、陝西自然地理狀況及其分布
二、陝西民俗風情之關中十大怪
三、陝西政區沿革與文化區分布
第二節 陝派電視劇與陝西文學
一、漢唐因子與史詩風格
二、黃土情結與三分天下
三、直面生活與現實主義
第三節 陝派電視劇與陝西藝術
一、陝派電視劇與秦腔藝術
二、陝派電視劇與陝北民歌
三、陝派電視劇與西部電影
第二章 陝派電視劇的發展流變
第一節 陝西電視劇誕生和發展概況
一、陝西電視劇國營三大機構
二、陝西電視劇歷年產量情況
三、陝西電視劇與中國電視劇
第二節 陝派電視劇形成與發展歷史
一、陝派電視劇的探索期(1980年至1988年)
二、陝派電視劇的成熟期(1989年至1999年)
三、陝派電視劇的轉型期(2000年至2007年)
第三章 陝派電視劇的文化類型
第一節 關中風情與農村視野
一、農耕文化背景與陝派電視劇
二、關中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形成
三、關中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特徵
第二節 西京風味與城市意象
一、對古城西安的兩種不同表述
二、西京風味電視劇的形成因素
三、西京風味電視劇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歷史演義與宏大敘事
一、歷史題材電視劇中的秦人作為
二、歷史題材電視劇中的秦人個性
三、歷史題材電視劇中的秦風民俗
第四節 俠士義匪與民間傳奇
一、俠士義匪文化與歷史淵源
二、人物性格塑造與故事建構
三、地域特徵展示與影像奇觀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從1999年秋天起,我所任教的原北京廣播學院,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開始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當時,在文學門類的藝術學一級學科里,我所在的一個二級學科——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設有四個研究方向,其中,我和在學校兼職擔任博士生指導教師的王偉國教授,招收了國內也是世界上第一批的“電視劇歷史與理論”研究方向的兩位博士研究生,各指導一名。偉國教授指導吳三軍,我指導李勝利。2005年,同樣在我校兼職擔任博士生指導教師的楊偉光教授,也開始在這個方向招收博士生。十年下來,我名下,共有23位博士生在這個研究方向里攻讀博士學位。
六年前,我就開始在學校的各種相關會議上提出了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問題。從那以後,凡有機會,我都要大聲疾呼,迫切要求重視並且花力氣解決這個問題。我一再提請有關領導注意的是:不僅全國博士學位論文“百優”的是否參與評選和是否榜上有名,是學校博士生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標誌,博士學位論文的出版同樣也是學校博士生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標誌;而且,大面積的成規模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出版,還意味著我們在一系列的前沿學術課題上在努力傳承並且發揚光大知識,乃至創造知識,其中,完全有可能造成某種知識的突破性的創新與發展。就此而言,編纂和出版我校的“博士學位論文文庫”,更有學術積累的重要意義。自然,博士論文的出版,還意味著我們用傳承中發揚光大了的知識,以至於新創造的知識,為社會服務了。國內一些一流的大學已經在這樣做了。

後記

這部書稿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加工而成的,當全部書稿接近完成的時候,一種油然而生的感恩之情始終在我的心底躍動。
2005年9月,我從古城西安來到北京求學,開始了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段光陰。在此,我要首先感謝恩師曾慶瑞教授。
我認識曾慶瑞教授是在2002年的8月31日,是在北京的魯迅文學院參加“海峽兩岸歷史文學學術研討會”的時候。那次會議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台灣歷史文學學會、長江文藝出版社、華藝出版社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雖然會議的規模不算浩大,但是會上卻是高朋滿座、嘉賓如云:來自台灣方面的貴賓有台灣歷史文學學會理事長、時任台灣佛光大學校長的著名學者龔鵬程教授,台灣歷史小說作家、台灣歷史文學學會副理事長林佩芬女士等一行六人;大陸方面有著名作家王蒙、唐浩明、熊召政、趙玫、凌力、葉廣芩,劇作家延藝雲,著名學者陳遼、趙退秋、曾慶瑞、王先霈、古繼堂、駱玉明、俞汝捷、於可訓、吳秀明等。作為來自古城西安的一位高校學者,我能在這樣的會議上結識眾多創作界、學術界的名家,和他們切磋學術,相互交流,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然而對於我來說,這次會議上一個更大的收穫就是結識了久已聞名和仰慕的曾慶瑞教授,他也是我所認識的第一位北京廣播學院的教授,正是通過先生這扇“窗戶”,一個全新的北京廣播學院和後來的中國傳媒大學的精彩世界不斷湧向我的眼前,並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最美好的一段歷程。
在中國傳媒大學求學的這三年中,無論是從學識方面還是從人生方面,都使我感受到了全新的收穫。因此,我要感謝這所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的一切,感謝這所學校為我創造的一切機會和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