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江流域近代經濟發展研究是一本2017年出版的圖書,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長江流域近代經濟發展研究
- 作者:張學恕
- 出版時間:2017年
- 出版社:山西經濟出版社
- ISBN:9787557702410
中國長江流域近代經濟發展研究是一本2017年出版的圖書,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
中國長江流域近代經濟發展研究 中國長江流域近代經濟發展研究是一本2017年出版的圖書,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
出版《職工思想政治教育概論》《中國長江下游經濟發展史》等5部學術專著,發表350多篇論文,各種論著計約600萬字,獲江蘇省政府和有關部門一、二等獎。退休後,著有《中國長江流域古代經濟發展研究》《中國長江流域近代經濟發展研究》《中國長江流域當代經濟發展研究》三部學術著作。長期從著長江經濟研究,有“長江立傳...
《中國長江流域古代經濟發展研究》是2017年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長江流域古代經濟發展研究》以歷史發展順序為縱線,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長江流域古代經濟發展的過程、特點和規律,並以各個經濟門類為橫線,分別敘述工業(古代為手工業)、農業、商業、外貿、交通、郵電、基建、金融、財稅、物資、旅遊和...
一 長江沿江城市的歷史源流 二 近代長江沿江城市發展脈絡 三 長江:黃金水道的意義 四 開埠通商與沿江城市發展 五 沿江城市在近代中國的地位 六 沿江城市研究成果梳理 第一章 沿江城市的開放與對外經濟關係 一 19世紀長江沿江城市的開放和對外貿易 二 20世紀前期長江沿江城市的外貿及其互動 三 長江沿江城市的外資狀況...
戴鞍鋼,1955年生。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晚清史、社會經濟史的學術研究。其主要著作有《二十五史新編·晚清史》、《大變局下的民生》、《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係的歷史考察:1843-1913》、《發展與落差:近代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進程比較研究:1840-1949》等。
《近代日本在長江流域的擴張(1862—1937)》是由李少軍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24年5月出版的 圖書 。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了1862一1937年日本對中國長江流域進行的擴張,討論了全面抗戰爆發前,在近代日本長期對中國長江流域進行的建立租界、實行經濟侵略、進行情報蒐集等活動,分析了日本勢力在長江流域的擴張和中國民眾...
《長江流域文化與近代中國哲學》長江文化研究的興起,有其歷史的必然和現實的緣由。根據20世紀90年代的資料,作為亞洲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面積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90/0,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3010,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40010,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占全國的30%以上。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重心向內地轉移以及長江開發...
《長江流域的近代社會思潮》是2004年8月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福惠 。內容簡介 《長江文化研究文庫》是國家“十五”重點圖書項目,由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任總編。《文庫》分綜論(季羨林主編)、學術思想(湯一介主編)、文物考古(俞偉超主編)、民族宗教(張正明主編)、經濟科教(章開沅主編)、文學藝術...
本書聚焦木帆船航運業自18世紀以迄20世紀中葉在長江中游流域的發展,綜合利用新發現的船民歷史文獻和民船業檔案,與官方記載、中外調查等史料交相印證,系統考察木帆船航運業在近代跨區域商貿往來中的複雜角色,並重新評價其在戰時交通運輸中成就的非凡貢獻,藉此充實與深化中國近代航運業史和經濟史的研究。在此同時,...
《長江法》至關重要 “一個流域一部法律”,這是近現代國際河川立法留下的箴言。從美國的科羅拉多河到西班牙的塔霍-塞古拉河,從萊茵河到多瑙河,都制訂有相應的流域法或國際公約。然而,中國作為世界上大江大河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至今卻沒有一部流域法。誰也無法否認,長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論文按中國民族資本航運業、外國在華航運業、輪船航運業的經營管理、輪船招商局和輪船與近代中國經濟等五類內容收錄。通過收錄的15篇論文,重點體現作為現代交通運輸工具的輪船航運業在近代中國出現後的發展演變狀況,以及對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的影響。這些探討,對於深化中國近代輪船航運業和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有一定的...
《中華長江文化大系·棲息心靈:長江流域的信仰與崇拜》的出版,對於提升長江文化影響力,推進中華文化大發展,促進流域經濟新跨越,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長江流域的信仰與崇拜概覽 第一節 長江流域的環境與信仰崇拜 一 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與信仰崇拜 二 長江流域的人文社會環...
20世紀前30年我國西南地區能源供給轉型研究 徐毅 梁婷婷 抗戰後長江流域機構在湘防洪工程發包問題發覆(1945~1949) 劉長林 近代東北貨幣交易與貨幣市場整合(1905~1931) 李裕威 現代經濟史研究 從外引到內化:改革開放前株洲國營企業技術創新研究 劉琦 易棉陽 中國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轉型 宋博 宋士雲 理論...
開發、保護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與水環境,促進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 長江經濟帶城市建設與流域經濟發展研究 區域經濟是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 共同迎接長江文明的第三次崛起 論長江文化建設中的三大關係 長江文化的特徵與定位 長江文化演進規律初探 對長江流域教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考 西方文明與上海近現代新聞事業 上...
一中國三大經濟區域地理與交通發展特徵 二社會經濟發展對長江三角洲交通運輸的需求 三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狀況基本比較 四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交通基礎設施比較分析 五長江三角洲交通發展的內部與外部環境優勢 六長江三角洲交通一體化規劃目標與實施重點 第四節長江三角洲交通與信息基礎設施一體化研究 一長江...
·經濟史研究·1910年杭州遷移日商案研究 敖光旭 黃翊民 近代“渝行”與長江流域商貿的發展 李超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紓解私人借貸困局的努力 岳靖芝 ·書評·撥開層層歷史迷霧揭示萬國商團奧秘 ——《萬國商團:一部全球視野下的上海史》評介 朱英 晚清史研究的新內卷現象及實踐性突破 ——讀《洋務與賑務:...
二 長江三角洲公路交通一體化的措施204 三 長江三角洲綜合運輸網路建設構想206 第四章 一體化進程中的生態與環境210 第一節 世界流域一體化開發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理論與實踐210 一 水環境是流域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紐帶210 二 文化底蘊是流域社會系統協調發展的基礎211 三 物質與能量交換影響流域經濟系統的發展方向...
在這種生產力逐步發展的情況下,社會經濟不斷取得進步。當黃河流域出現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國之際,代表新的生產力的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已經在北方的遼河流域、長江以南地區紛紛出現,從而使中國大陸的奴隸制王朝得以鞏固和發展,成為東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心。春秋戰國時期 介紹中國從公元前770 年到公元前221 年春秋...
6、《傳承與發展:苗侗民族法文化在林業保護中的作用與意義》,《林業經濟問題》2013年第3期。7、《教化與律法:從諺語看西南苗侗民族法文化特徵與功能》,《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8、《鄉村司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於對鄉村典型司法個案的考察》,《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9、《生計...
自唐伊始,揚一益二,長江領袖天下。魏晉時期,北中國陷入五胡紛爭之亂,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重心拉開南移東遷的序幕。而安史之亂的爆發,讓黃河流域再次赤地千里,長江流域則迎來了領跑千年的輝煌。南宋以後,儘管中國的政治中心再度北上,但長江流域在經濟和文化上的領跑地位,卻從未動搖。第三集 現代脊樑 長江的近代史...
(一)為踐行長江生態文明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長江流域自然資源、區域經濟、水利能源、交通航運、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專題研究,對關係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組織專家調研論證,為政府部門決策提出諮詢意見和建議。(二)組織長江流域技術經濟的調查研究與科學考察活動。(三)與中國國內外...
第二十一章 中華帝國晚期國家對水利的管理 (作者:法國國家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 魏丕信 譯者:林清清 校者: 魯西奇)第二十二章 城市政府組建與民國前期的城市建設和管理 —以長江流域城市為中心的考察 (作者: 國防科技大學 趙可)第二十三章 當代長江流域社會發展與生活質量研究 (作者: 武漢大學 周長城 王小宇...
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上海中山學社副社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晚清史、社會經濟史的教學和研究。著有《晚清史》、《大變局下的民生》、《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係的歷史考察》、《發展與落差——近代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進程比較...
1994年至1998年先後主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簡明教程》、《鄧小平理論普及讀本》等幹部理論學習教材,《上下求索》、《關於硬道理的思考》、《初級階級理論與非公有經濟發展》等論文集。其中《國有企業改革難點所在及其對策思考》獲1993年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理論研討會二等獎,《論中日甲午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獲1996年...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近現代史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晚清史、社會經濟史的教學和研究。著有《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係的歷史考察(1843—1937)》《大變局下的民生》《發展與落差:近代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進程比較研究》等,合著《中華文明史》《中國歷史...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晚清史、社會經濟史的教學和研究。出版圖書 主要貢獻 著有《晚清史》《大變局下的民生》《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係的歷史考察》《發展與落差——近代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進程比較研究》《江浙滬近代經濟地理》等,主編《中國地方志經濟資料彙編》等,發表學術論文百餘...
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歷史學二等獎,《中國近代不同類型城市綜合研究》(合撰)2003年7月。2003年度四川大學青年骨幹教師獎,2004年3月。2002、2003、2004年度均獲四川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重要成果獎。主要貢獻 科研課題 199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世紀岷江流域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問題探討》, ...
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潛心晚清史和社會經濟史的教學研究,著有《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係的歷史考察》、《發展與落差——近代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進程比較研究》等;合著《中華文明史》、《中國政治通史》、《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等;主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