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的原址是上海德國總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總會被中國政府接管。中國銀行以63萬兩銀元買進,於1922年改建成銀行營業樓,1934年建新樓,1937年建成。這幢大樓是外灘(中山東一路段)眾多建築中惟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樓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銀行大廈
  • 外文名:Bank of China Building
  • 原址:上海德國總會
  • 類型:摩天大樓
  • 性質鋼筋混凝土結構
  • 地址: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3號
中國銀行大廈分東西兩幢大樓,西大樓為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東大樓是主樓,高15層,地下層2層,共17層,鋼框架結構。採用中國民族風格方形尖頂,其他欄桿及窗格等處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每層的兩側有鏤空圖案,中國銀行大樓是近代西洋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大樓。 中國銀行原定建造34層樓,使之成為上海第一高樓,由中國銀行建築部的建築師陸謙受設計,英商公和洋行外國建築師任顧問,並由一流的陶桂記營造廠承建。隔壁的沙遜大廈業主維克多·沙遜出來干涉,提出高度不得超過沙遜大廈金字塔尖頂,官司從南京一直打到倫敦。結果,中國銀行放棄原來計畫,新建大樓比沙遜大廈金字塔頂矮了60公分。 1937年,大樓建成後,中國銀行總行與上海分行均遷入新樓辦公。不久,抗戰爆發,上海淪陷,中國銀行總部被迫遷往內地。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銀行被汪偽中央儲備銀行占用。抗戰勝利後,中國銀行接收了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德國德華銀行和被汪偽改組的中國銀行。解放後收歸國有,現在為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辦公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