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的代表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錢穆的代表作。作者自1931年秋始任教北京大學,即為學生講近三百年學術史,邊講邊撰,反覆修訂,首尾5年成書。1937年由商務印書館初版,在學術界產生過較大影響。全書除自序和首章引論外,以13章分論明季至清末學術思想史上的主要思潮、流派、人物的主要學術思想及其相互關係。論述對象有:黃宗羲(附陳確、潘平格、呂留良),王夫之,顧炎武(附馬驌),顏元、李塨,閻若璩、毛奇齡(附姚際恆、馮景、程廷祚、胡渭、顧祖禹),李紱(附萬字兆、王白田、朱澤沄、全祖望、蔡上翔),戴震(附江永、惠棟、程瑤田),章學誠(附袁枚、汪中),焦循、阮元、凌廷堪(附許宗彥、方東樹),龔自珍(附莊存與、莊述祖、劉逢祿、宋翔鳳、魏源、戴望、沈垚、潘德輿),曾國藩(附羅澤南),陳澧(附朱一新),康有為(附朱次琦、廖平、譚嗣同)等。書末附表以編年體例介紹300年主要學術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 作者:錢穆
  • 出版時間:1937年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類別:學術活動
錢穆反對宋學與清學的二元分割論,詳論明季和有清一代學術與宋學的內在聯繫,指出明清之際學術的源頭乃宋學精神。宋學精神就是“道德仁義聖人體用以為政教之本”的精神,其革新政令、創通經義之所寄,則在書院。宋元明三朝600年學術與書院興衰息息相關,而以東林為殿。而明清之際學者則源於東林。陽明學繼朱子(見朱熹)而有變異,東林學繼陽明而有變異。在“無善無惡性之體”、“工夫與本體”、“氣質之性與義理之性”諸問題上,東林諸儒頗欲挽王學末流之弊而有自王返朱之傾向,其氣節操守和避虛歸實,重在實行之實學精神,不僅啟導清初遺老,而且啟導乾嘉樸學。
作者精於考據,忠實史實、史料,爬梳論主精華,述介論主主要學術精義,尤其能注意論主對宋明學術某派、某論之批判繼承的關係,又能準確抉發論主之師承流派和理論淵源,以及論主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批評,使讀者對整個17~19世紀的中國學術史及其流變有全面的了解,亦對此間傑出人物之個案有深切的認識。由於本書史料準確,論證嚴謹,因此,迄今為止,仍為研究這一斷代思想史的重要參考書。其中關於宋明義理與清代考據之學(即宋漢之間)和今古文經學之間的關係,關於經學與理學、與史學之關係,關於程朱陸王學術在清代的發展,關於實學思潮,關於乾嘉樸學內部的分歧等等,作者都有不同於流俗的見解。此書現有台灣商務印書館印本和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