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綱》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在2014年3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路新生。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綱
- 作者:路新生
- ISBN:9787309101171
- 類別:歷史 > 歷史研究與評論
- 定價:68.0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中國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綱》
路新生 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3月
內容簡介
疑古,作為史學的一種思想,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包括韓非子、孟子等的諸子大家就已經開始了對古史的質疑,而後漸成中國的學術傳統,影響深遠。然而,形成一種理論、方法或學派,疑古思潮則是從明清之際開始的,至今已有三百餘年。錢穆和梁啓超都曾出版過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同名專著,其中對疑古思潮有所涉及,但是專門就三百年來疑古思潮的演進進行通史性梳理和研究的著作,學界並不多見。路新生教授花費近三十年心血,“磨”出了一部 《中國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綱》,“就全面性討論清代與近代的疑古辨偽學風來說,本書可說是當今最完備的著作”(台灣史學家林慶彰語)。
路新生教授的《中國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綱》一書對三百年來的疑古思潮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和回顧,上自明末清初,下至抗戰前後,從理學清算到漢宋之爭,從今文經學的興起到崔述的疑古思想,從近代龔自珍、魏源、廖平及康有為的疑古論到胡適、顧頡剛、蒙文通的疑古新走向,脈絡分明,蔚為壯觀。
路新生為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史學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路教授對疑古思潮的研究可以說是歷時久遠,幾乎伴隨了他整個的學術生涯,從研究生時的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再到國家社科重大課題,不斷深耕細作,漸成體系。作者在序中感慨道:“廿八載之勞,一旦書稿殺青,恂恂而未能出辭,惴惴兮怵惕”,其間所經歷的冷暖自知溢於言表。林慶彰在序中也提到:“從清初疑古思潮追溯到理學的清算,亦即理學的自我批判運動,由東林士子從辟二氏入手,主張尊孔讀經,棄形上而取形下,崇尚實學、實證、實踐。近代史上的疑古思潮,追溯到近代知識分子的救亡圖存,也討論到清代經學的嬗變,與經世學風的勃興。以上的論述模式倘若沒有通貫整個清朝學術思想史的能力,是無法做到的。”正是由於路教授幾十年如一日的學術堅守,才形成了對長時段學術思想進行總結和回顧的“功力”。
路教授的史綱一書最早出版於十餘年前,此次新版可以說是“舊瓶裝新酒”,作者對十餘年前出版的舊作進行了大幅的增補和修訂。作者在序中曾梳理了新作的九大特點,比如,作者強化了對理學“形上之思”與“形上之用”的區分,並且指出理學的形上之思主要襲取自佛老“二氏”,其形下之用則來自“自家”的傳統文化———主要來自儒學。再比如,批判地剖析了線性進化論,尤其著眼於其對於歷史學發展的負面影響。再比如,清初學者戴名世原並不太為學界所重視。這或許是因為戴氏早遭《南山集》文字獄迫害而罹難,其著述大多因此飄零散佚而使然。然而戴氏是清代最早重視老子研究的學者,開清代諸子學研究之先河,其地位不容忽視,故作者增補了戴名世學論一節。再比如,作者增補了“尊德性”與“道問學”之爭的論述,該爭論不僅深刻影響著明清學風的轉軌,而且是理解理學向考據學推身移步之樞機所在,其影響甚至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初的“科玄之爭”,等等。
路教授的史綱一書,對三百年疑古思潮的回顧和總結是意義深遠的,將有助於我們對疑古思潮三百年的興衰進行總體的評價,從而有助於釐清疑古思潮所帶來的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
關於疑古的爭論在當今的學術界並沒有消歇。李學勤教授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提出了“走出疑古時代”的說法,他認為:痛感疑古思潮在當今學術研究中產生的負面作用,於是以大量例證指出,考古發現可以證明相當多古籍記載不可輕易否定,我們應從疑古思潮籠罩的陰影下走出來,真正進入釋古時代。這種提法一出,質疑紛紜。至今關於疑古的爭論仍在繼續。相信通過路教授的《史綱》一書,我們對疑古時代的看法會更加深刻,得出的結論也會更加理性。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理學清算與清初學術思潮
第一節 援佛入儒與理學興衰
第二節 辟“二氏”與棄虛蹈實:清初理學清算之學術路徑
第三節 陳確與《大學辨》
第四節 《偽古文尚書》的考辨與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
第五節 《易》學圖書派批判及胡渭的《易圖明辨》
第六節 戴名世學論
小結
第二章 漢宋之爭與漢宋兼采: 乾嘉間學術思潮的伏流與累積
第一節 舍“道”就“器”與漢宋之爭
第二節 “尊德性”還是“道問學”?——以學術本體為視角
第三節 “道問學”世風激盪下的戴學與凌廷堪
第三章 清代今文經學之興起與疑古思潮的最初積累
第一節 莊存與學論
第二節 劉逢祿的今文疑古學
第三節 宋翔鳳學論
第四章 中國古典疑古思潮的集大成者——崔述
第一節 崔述生平和學風
第二節 崔述的歷史觀和政治思想
第三節 崔述考信辨偽的成就與不足
第五章 中國近代史上的疑古思潮
第一節 救亡圖存與中國近代學風的演變
第二節 論龔自珍學風
第三節 論魏源學風
第四節 廖平《今古學考》經學思想體系中的幾個問題
第五節 康有為學論
第六章 現代疑古思潮的涌動與發展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與現代疑古思潮
第二節 胡適辨偽學甄別
第三節 顧頡剛的疑古學
第四節 “新”、“老”之爭與諸子學研究的“現代轉型”——以章太炎、梁啓超、胡適的諸子學研究為例
第五節 疑古史學對蒙文通的影響
第六節 關於新文化運動和“古史辨”疑古運動的幾點思考
附錄《互校記》與《先秦諸子系年》之史源發覆
參考書目
後記
第一節 援佛入儒與理學興衰
第二節 辟“二氏”與棄虛蹈實:清初理學清算之學術路徑
第三節 陳確與《大學辨》
第四節 《偽古文尚書》的考辨與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
第五節 《易》學圖書派批判及胡渭的《易圖明辨》
第六節 戴名世學論
小結
第二章 漢宋之爭與漢宋兼采: 乾嘉間學術思潮的伏流與累積
第一節 舍“道”就“器”與漢宋之爭
第二節 “尊德性”還是“道問學”?——以學術本體為視角
第三節 “道問學”世風激盪下的戴學與凌廷堪
第三章 清代今文經學之興起與疑古思潮的最初積累
第一節 莊存與學論
第二節 劉逢祿的今文疑古學
第三節 宋翔鳳學論
第四章 中國古典疑古思潮的集大成者——崔述
第一節 崔述生平和學風
第二節 崔述的歷史觀和政治思想
第三節 崔述考信辨偽的成就與不足
第五章 中國近代史上的疑古思潮
第一節 救亡圖存與中國近代學風的演變
第二節 論龔自珍學風
第三節 論魏源學風
第四節 廖平《今古學考》經學思想體系中的幾個問題
第五節 康有為學論
第六章 現代疑古思潮的涌動與發展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與現代疑古思潮
第二節 胡適辨偽學甄別
第三節 顧頡剛的疑古學
第四節 “新”、“老”之爭與諸子學研究的“現代轉型”——以章太炎、梁啓超、胡適的諸子學研究為例
第五節 疑古史學對蒙文通的影響
第六節 關於新文化運動和“古史辨”疑古運動的幾點思考
附錄《互校記》與《先秦諸子系年》之史源發覆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