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哈獸研的前身是東北行政委員會家畜防治所。
1949年改名為東北人民政府農業部獸醫研究所。
1957年劃歸剛組建的
中國農業科學院 領導,定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
1960年5月25日,由哈獸研創辦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獸醫學院”正式成立。7月1日,獸醫學院面向各省、市、自治區農牧廳和院屬各畜牧獸醫單位招生。
196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因國家糧食問題形勢嚴峻,中央作出大幅度精減城鎮人口的重大決策。8月1日,根據中央精減機構壓縮城鎮人口的指示以及國務院和農業部領導的決定,獸醫學院停辦,學員返回保送單位。
1965年更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2004年和2005年,中國兩次發生了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依靠近二十年的技術儲備研究,先後提供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項成熟技術和系列高效實用疫苗產品,解決了不同禽種的有效免疫問題,為有效防止疫情大範圍暴發流行作出重要貢獻。
2005年10月18日,荷蘭首席獸醫官PETER DE LEEUW先生、荷蘭萊利斯塔德研究所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國家參考實驗室VAN ZIJDERVEKD 博士,荷蘭駐中國大使館農業參贊HENK VAN DUJIN先生以及荷蘭駐中國大使館農業參贊助理王永鋒先生一行在農業部國際合作司的協調與安排下,對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進行了友好訪問。
2006年8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Mike Perdue博士、Hiroshi Kida博士及世界糧農組織(FAO)官員Juan Lubroth博士、Guo Fusheng博士對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參觀訪問。農業部動物流感重點開放實驗室陳化蘭主任等相關專家與來賓進行了友好的學術交流,就青海野生鳥以及新疆家禽的流感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與來賓共同討論了全球公共衛生領域WHO和FAO專家與國內專家的合作計畫,以及國際技術援助的優先區域劃分等問題。
2012年1月12-1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主持承擔的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新型動物疫病診斷技術套用研究”啟動會在哈爾濱召開。
2015年7月,經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研究決定,
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 在全院“院所結合兩段式培養”模式的整體框架內,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獸醫學院。
總部大門 科研條件 科研部門 國家參考實驗室: 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
國家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
研究所級研究室、服務 中 心: 人獸共患病研究室、禽傳染病研究室、豬傳染病研究室、動物細菌病研究室、大動物病研究室、實驗動物研究室、動物疫病診斷及技術服務中心
人員編制 根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編制566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11人。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
百千萬人才工程 ”人選2人,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2人等。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陳化蘭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陳化蘭、王雲峰
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孔憲剛、陳化蘭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王笑梅、馮力、
孔憲剛 、魏鳳祥、陳化蘭、王雲峰、
蔡雪輝 創新團隊(截至2017年10月)
動物流感基礎與防控研究創新團隊
禽免疫抑制病創新團隊
禽呼吸道病創新團隊
豬烈性傳染病創新團隊
豬消化道傳染病創新團隊
重要人獸共患病與烈性外來病研究創新團隊
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創新團隊
動物細菌病研究創新團隊
牛羊傳染病研究創新團隊
馬傳染病和慢病毒病研究創新團隊
基礎免疫創新團隊
動物病原監測與流行病學研究團隊
自然疫源性人獸共患病研究創新團隊
動物支原體病創新團隊
設備設施 根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主要有螢光差異凝膠雙向電泳系統、3D活細胞雷射共聚焦成像分析系統、酶聯免疫斑點分析儀、微生物全自動鑑定系統、高內涵活細胞分析/篩選系統和全自動DNA、RNA分析儀。
合作交流 2017年10月12日,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醫科大學、
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 、黑龍江省CDC和哈爾濱醫科大學“一帶一路”加“BRICS”合作項目專家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交流訪問。
2017年4月,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 助理署長薛漢宗、楊莉高級獸醫師、曾然宙獸醫師以及香港賽馬會獸醫管制及國際聯絡部主任施卓華、獸醫顧問林嘉豪等一行5人代表團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訪問,賓主雙方就禽流感疫苗的最新研究進展及馬屬動物疫病診斷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交流和座談。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為促進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國科技交流,拓展“一帶一路”合作領域,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舉辦了“中哈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及教學示範基地”項目培訓班。哈薩克斯坦國斯塞弗林農業技術大學獸醫系系主任Zhanbolat教授一行5人參加了該次培訓。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343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2項,是中國獸醫行業全部囊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發明獎和進步獎”三大獎的科研單位。此外,有60餘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家自然科學獎
流感病毒進化、跨種感染及致病力的分子機制(2013年二等獎)
國家發明獎
馬傳染性貧血弱毒疫苗(1983年一等獎)
豬瘟兔化弱毒疫苗(1983年一等獎)
布魯氏菌羊種五號疫苗(1991年二等獎)
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兔化綿羊適應菌苗和微量凝集診斷技術(1999年三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共12項,僅列部分,詳情見官網)
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1988年三等獎)
哈爾濱白兔育種(1990年三等獎)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油佐劑滅活菌苗(1995年二等獎)
馬傳貧病馬與其弱毒疫苗免疫馬血清抗體鑑別法(1995年三等獎)
學術刊物 《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 》月刊是國家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主辦的國家級學術類刊物。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以及國內各大資料庫收錄及來源期刊。自1979年創刊以來,影響因子和引文頻次均位居全國畜牧獸醫類期刊前列,多次被授予全國農業優秀期刊、全國畜牧獸醫科技優秀期刊、《CAJ-CD》執行優秀期刊,A類學術核心期刊。《中國預防獸醫學報》已成為美國《
化學文摘 》(CA)、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波蘭《
哥白尼索引 》(IC)等資料庫來源期刊。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有
博士後流動站 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
一級學科博士點: 獸醫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 預防獸醫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 預防獸醫學
哈獸研鳥瞰圖 教學建設 根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讀研究生350人,獲得1篇全國百篇優博論文,連續多年獲得中國農科院優秀博碩士論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讀研究生可以享受
國家獎學金 、
國家助學金 、學業獎學金、研究生院助學金、導師助研津貼以及其他企業獎學金。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圓環:代表團結。
哈獸研所標 世界地球:代表研究所服務的方向——人類社會。
蛇繞拐杖:醫術研究更新,追求卓 越。
藍色:代表生命之星——預防和救助。
雙手:“V”字形象徵雙手,寓意對生命的呵護;“V”字形又象徵鳥的翅膀,寓意研究所展翅
翱翔;“V”字形是獸研英文開頭字母,同時在英文裡還表示勝利的意義。
蛇徽由來已久,具有特定的意義。希臘偉大詩人大荷馬,在史詩總讚頌民間醫生阿斯扣雷波為偉大的十全的醫生。傳說,他是公元前400年被奉為醫神阿波羅的兒子。阿斯扣雷波是一個 莊嚴、文雅、慈祥的醫生,他手持一根盤繞著靈蛇的神仗,雲遊四方,治病救人。因為醫術高 明,為人善良,特別受人擁戴。後世出於對神醫和靈蛇的崇敬,也為了紀念阿斯扣雷波,便以 蛇繞拐杖作為醫學標記,這就是蛇徽的來歷。據說,神仗表示雲遊四方,為人治病之意,靈蛇 則是健康長壽的象徽。
蛇每年都蛻皮,代表恢復和更新。拐杖代表人體的脊椎骨,也是中脈所在的位置。蛇沿著中脈升起時,作螺旋狀向上推進的活動。蛇活動的這種形態,與人體遺傳基因的DNA分析結構極為相似。
註:蛇繞拐杖——醫學的標誌和徽記,人們稱之為蛇徽。
文化活動 2014年8月5日,由哈獸研科研處主辦,學生會承辦的籃球賽開幕,經過角逐,在20日落幕。該籃球賽的參賽隊由哈獸研13個創新團隊組建的8個代表隊以及工程中心代表隊組成。
2014年9月28日,由哈獸研科研處和國際合作處主辦,學生會承辦的羽毛球賽開幕,經過一天角逐,比賽落幕。該羽毛球賽的參賽隊由哈獸研13個創新團隊組建的8個代表隊組成。
現任領導
所長、黨委副書記: 步志高
黨委書記、副所長: 王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