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戶的借貸與信用擔保

中國農戶的借貸與信用擔保

《中國農戶的借貸與信用擔保》是2018年10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學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戶的借貸與信用擔保
  • 作者:趙學軍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1日
  • 頁數:320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2013842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當下的農村社會中,農戶在正規金融機構的借貸困難問題始終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究其本質,是農戶缺少正規金融機構認可的信用擔保。因此,破解農戶不易在正規金融機構借貸的難題,在於優先發展與完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有鑒於此,本書從三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是研究農戶借貸需求的結構及其變遷,二是探討農戶借貸渠道及其變遷,三是分析農村信用擔保體系發展變遷及其對農戶借貸的制約,以期為破解農戶在正規金融機構貸款難問題提供政策思路。為了展開研究,筆者大量採用中國近現代農村調查史上對同一地域的農戶經濟情況長時段的連續追蹤調查——“無錫保定農村調查”的資料,並輔以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1949年到1966年前的農村金融檔案資料,以及官方統計資料及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

圖書目錄

導 論
  一 研究的緣起
  二 研究的資料基礎
  三 廣義信用擔保基本理論
  四 研究架構與主要內容
上 篇 農戶借貸需求的變遷
第一章 民國時期農戶的借貸需求
  一 農戶生存環境的惡化與借貸需求
  二 農戶借貸用途的結構
  三 不同階層農戶借貸的用途
  四 基本結論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之前農戶的借貸需求
  一 農戶生存條件與生活環境的巨變
  二 農戶借貸的用途
  三 不同階層農戶借貸的用途
  四 農戶實物借貸的用途
  五 基本結論
第三章 人民公社時期農戶的借貸需求
  一 農戶借貸的情況
  二 農戶生活性借貸需求強烈
  三 實物借貸的比例較大
  四 實物借貸利率極高
  五 基本結論
第四章 改革開放後農戶的借貸需求
  一 農戶生產經營主體地位的恢復
  二 農戶借貸日益活躍
  三 農戶借貸需求的結構
  四 不同收入水平農戶借貸需求的差異性
  五 不同類型農戶的借貸需求
  六 不同地區農戶借貸需求的差異性
  七 基本結論
本篇小結 農戶借貸需求變遷的特徵
中 篇 農戶借貸渠道的變遷
第五章 民國時期農戶的借貸渠道
  一 私人借貸渠道
  二 典當借貸渠道
  三 商戶借貸渠道
  四 錢會借貸渠道
  五 新式金融機構借貸渠道
  六 基本結論
第六章 人民公社化之前農戶的借貸渠道
  一 私人借貸渠道
  二 農村信用合作社借貸渠道
  三 國家銀行借貸渠道
  四 貿易部門商業信用的渠道
  五 一些傳統借貸渠道的消失
  六 基本結論
第七章 人民公社時期農戶借貸的渠道
  一 私人借貸渠道
  二 錢會借貸渠道
  三 農村信用合作社借貸渠道
  四 國家銀行渠道
  五 集體經濟組織借貸渠道
  六 基本結論
第八章 改革開放後農戶的借貸渠道
  一 私人借貸渠道
  二 正規金融機構渠道
  三 錢會借貸渠道
  四 農村合作基金會借貸渠道
  五 集體組織借貸渠道
  六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借貸渠道
  七 基本結論
本篇小結 農戶借貸渠道變遷的特徵及其原因
下 篇 農村信用擔保制度的變遷及其影響
第九章 傳統的信用擔保制度
  一 傳統信用擔保制度形成與發展
  二 傳統信用擔保制度的非正式制度特色
  三 信用擔保制度在借貸中的作用
  四 傳統信用擔保制度的主要特徵
  五 基本結論
第十章 信用擔保制度的當代巨變
  一 信用擔保制度產權基礎的變革
  二 物的擔保制度受到嚴重削弱
  三 人的擔保制度發生巨變
  四 社會資本抵押價值的下降
  五 基本結論
第十一章 改革開放後農村信用擔保制度的重建
  一 抵押擔保
  二 保證擔保
  三 質押擔保
  四 基本結論
第十二章 信用擔保缺乏對農戶借貸的束縛
  一 正規金融機構強調信用擔保
  二 農戶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
  三 擔保品評估、管理與處置存在障礙
  四 農戶難於尋找擔保人
  五 基本結論
本篇小結 信用擔保與農戶借貸的相生相剋
結 語 必須優先發展農村信用擔保體系
附 錄 農戶借貸問題的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後 記

作者簡介

趙學軍,1968年生,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農村經濟、金融體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