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於2010年10月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2018年3月2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工程已全面展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
  • 屬於國家:中國
  • 類型:空間站
  • 啟動時間:2010年
工程啟動,空間站構成,工程計畫,工程進展,選拔工作,

工程啟動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於2010年10月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空間站兩個階段實施。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套用;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套用。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將充分繼承載人航天工程前期成果,繼續使用已有的神舟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場和著陸場。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貢獻。按照工程計畫,我國將於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
“空間站”這個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897年,當時德國科幻作家拉塞維茨認為“空間站”是太空旅行的關鍵。從歷史上看,上世紀70年代初,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個宇宙空間站“禮炮1號”,並曾前後運行過8座空間站。而70年代末,美國唯一一座空間站——“天空實驗室”墜落,隨後,由於空間站的投入巨大,各國開始研究合作建設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在199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它耗資約1200億美元左右,可載6人,工作壽命為15~20年,是人類在太空營造的大型科學宮殿,也是世界各國通力合作,聯手放飛的超級"人造衛星"。
30多年前,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立項上馬;16年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啟動;今天,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啟動,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問天之旅中,中國正在加速奔跑。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規劃的最後一步,我國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航天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貢獻。

空間站構成

中國空間站包括核心艙、實驗艙I、實驗艙II、載人飛船(即已經命名的“神舟”號飛船)和貨運飛船五個模組組成(如圖1所示)。各飛行器既是獨立的飛行器,具備獨立的飛行能力,又可以與核心艙組合成多種形態的空間組合體,在核心艙統一調度下協同工作,完成空間站承擔的各項任務。
空間站建設過程是:首先發射核心艙,核心艙入軌後,完成平台測試及相關任務支持技術驗證;之後分別發射實驗艙I和實驗艙II,與核心艙對接,組合形成空間站。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
核心艙(如圖2所示)。全長約18.1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質量20-22噸。核心艙模組分為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主要任務包括為航天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持航天員的長期在軌駐留,支持飛船和擴展模組對接停靠並開展少量的空間套用實驗,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實驗艙Ⅰ(如圖3所示)和實驗艙Ⅱ(如圖4所示)。全長均約14.4米,最大直徑均約4.2米,發射質量均約20-22噸。空間站核心艙以組合體控制任務為主,實驗艙II以套用實驗任務為主,實驗艙I兼有二者功能。實驗艙I、II先後發射,具備獨立飛行功能,與核心艙對接後形成組合體,可開展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套用和新技術試驗,並對核心艙平台功能予以備份和增強。
貨運飛船(如圖5所示)。最大直徑約3.35米,發射質量不大於13噸。貨運飛船是空間站的地面後勤保障系統。主要任務,一是補給空間站的推進劑消耗,空氣泄漏,運送空間站維修和更換設備,延長空間站的在軌飛行壽命;二是運送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間站航天員在軌中長期駐留和工作;三是運送空間科學實驗設備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間站具備開展較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套用的條件。

工程計畫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號任務完美收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26日表示,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整體發展規劃和計畫,下一步我國將開展空間實驗室工程的研製建設,計畫在2015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王兆耀是在26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作上述表示。他說,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同步進行的載人空間站工程也在按計畫順利推進,計畫在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性核心艙,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建造。在此期間,根據需要發射一系列的貨運飛船載人飛船,向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提供物資的補給和成員的往返。
王兆耀同時表示,此次神十任務,利用天基測控和地基測控來共同完成太空授課活動,今後根據授課活動的內容,還可以再延長時間。載人航天今後還會繼續開展類似活動。據介紹,神十歸來後續還將在地面開展一系列活動,把太空授課活動繼續延伸。

工程進展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天宮一號。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承載著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6時07分進入軌道,開始“追趕”天宮。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時36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對接;11月14日20時許神舟八號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
2012年6月16日,我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駕乘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在順利完成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和手控交會對接,並進入天宮一號圓滿完成一系列科學實驗後,於6月29日安全返回地面。
2013年6月11日,我國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駕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成功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入天宮二號。
2018年3月2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工程已全面展開,各項研製建設工作正穩步推進。

選拔工作

2018年為滿足空間站任務需求,上半年將組織開展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其中既包括航天駕駛員,也包括航天飛行工程師。套用系統相關載荷將完成階段性研製工作,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後續產品正在按計畫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