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一號

蒼穹一號是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名稱,中國載人空間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具體是指中國於2010年10月正式啟動的載人航天工程最後一步(第三步)要實施的載人空間站,是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蒼穹一號
  • 屬性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名稱
  • 啟動時間:2010年10月
  • 實驗艙Ⅰ名稱:問天、探索者、長江、啟明星
載人空間站,票選名稱揭曉,2020前後建成,空間站歷史,

載人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為一個空間實驗室系統。該計畫預計於2010年至2015年間進行。其組成過程中將先發射無人空間實驗室,而後再用運載火箭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與停留在軌道上的實驗室交會對接,航天員從飛船的附加段進入空間實驗室,開展工作。 航天員的生活必需品和工作所需的材料、設備均由飛船運送,載人飛船停靠在實驗室外邊,作為應急救生飛船。如果實驗室發生故障,可隨時載航天員返回地面,航天員工作完成後,乘飛船返回。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實施。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套用;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套用。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將充分繼承載人航天工程前期成果,繼續使用已有的神舟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場和著陸場。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可進一步推動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將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貢獻。按照工程計畫,我國將於2011年下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神舟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
?

票選名稱揭曉

中國空間站征名活動網路票選結果2011年9月2日揭曉,中國載人空間站、核心艙及兩個實驗艙各有10個名稱獲獎,並將作為推薦名稱,報請批准後定名。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9月2日訊息,歷時近一月的中國載人空間站名稱網路投票前日零時截止,近159萬人次參與投票。評審委員會專家投票與公眾投票結果加權計算,最終確定各類標識和名稱前10名。這些獲獎作品將形成推薦方案,按相關程式報請批准,最終名稱將從中誕生。
中國載人空間站整體名稱
蒼穹一號、和平方舟、華夏驛站、軒轅、紫微宮、龍驛、開拓者、天穹、凌霄、崑崙
中國載人空間站核心艙名稱
天樞、華夏、龍芯、祥龍、問天、天行者、翱翔、炎黃、開拓者、華心
實驗艙Ⅰ名稱
問天、探索者、長江啟明星指南針、天翼、超越、黃河、開拓者、天研
實驗艙Ⅱ名稱
致遠、曙光、華翼、天問、求索、超越、征程、長江、拓遠、崑崙
?

2020前後建成

“按照規劃,中國載人空間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文寶日前在京舉行的“中國載人空間站名稱徵集活動”上這樣表示。?
蒼穹一號蒼穹一號
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
說到中國載人空間站,2010年9月是個繞不開的時間節點,正是在這個月,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建設工作啟動獲批,這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和服務技術,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開展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空間科學套用,為開展載人登月等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等,是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的目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實施。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套用。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大規模的空間套用。
時間倒回至1992年。當年9月21日,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套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套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套用問題。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戰略任務和第二步戰略任務第一階段的7次飛行任務,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為實施第三步戰略任務做準備。
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下半年實施
“中國載人空間站包括核心艙、實驗艙Ⅰ、實驗艙Ⅱ、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5個模組。各飛行器具備獨立飛行能力,同時又可與核心艙組合成多種形態的空間組合體,在核心艙統一調度下協同工作,完成空間站承擔的任務。”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提供的文字材料中,記者看到了這樣的描述。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空間站的建設過程是:首先發射核心艙,核心艙順利入軌後,完成平台測試及相關任務支持技術驗證;之後分別發射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與核心艙對接,組合形成空間站。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
具體到核心艙,主要任務包括為航天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持航天員的長期在軌駐留,支持飛船和擴展模組對接停靠並開展少量的空間套用實驗,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核心艙以組合體控制任務為主,實驗艙Ⅱ則以套用實驗任務為主,實驗艙Ⅰ兼有二者功能。貨運飛船是空間站的地面後勤保障系統。
“目前正在緊張進行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行任務的準備工作,計畫於今年下半年實施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實驗,預計於明年再通過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兩次飛行,突破和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為載人航天后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王文寶說。
?

空間站歷史

上世紀70年代初,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並曾前後運行過8座空間站。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之前發射的空間站——“天空實驗室”完成使命後墜落。隨後,由於空間站的投入巨大,各國開始研究合作建設空間站。經過10餘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國際空間站在199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等16個國家參與研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