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政治思想

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政治思想,19世紀末中國主張變法維新的進步士大夫團體的政治主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政治思想
  • 分類:政治主張
歷史,基本概況,主要內容,總體特徵,

歷史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洋務派經營數十年的北洋水師毀於一旦,從而宣告了洋務派政治思想的破產。1895年激進的公車上書,預示著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思潮的興起。隨後,中國知識階層援引中國傳統思想資源,倡導西方政治理論,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形成了戊戌變法的高潮。在此期間,形成了中國政治思想的一個承前啟後的轉折點,並成為劃分中國政治思想的“傳統”與“現代”性質的標誌性分界。

基本概況

中法戰爭前後,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如王韜、薛福成、陳熾、陳虹、鄭觀應等人,在闡述采西學、制洋器、振興商務、以工商立國、開展商戰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思想時,開始涉及政治、法律改革的議題。他們在政治方面主張立議院,實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憲);在法律方面則提出立憲法,定商律,研究國際公法,簡化律例司法,參照西律,修訂刑法及建立近代資產階級法學教育等主張。但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仍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之上,政治改革還只限於某些局部的和具體的問題,並未形成思想體系,但卻為戊戌維新改良派提供了思想方向的指導。甲午戰爭的失敗強烈地刺激了中國知識分子,於是明確提出採用西方政治和法律制度的要求。“戊戌變法”前後,他們不僅對中國傳統政治進行了激烈的批判,而且著重從思想基礎的角度反綱常、反專制,並且對中國深層國民性問題提出反思,其批判取向開始滲透到政治文化和政治思維的領域,顯示出這一政治思想流派超越於前輩的突出特點。

主要內容

資產階級改良派政治思想的總體特點則是,用中國固有政治精神對西方政治學說進行重新闡發和現代解釋。主要內容有:
①當時的改革志士們普遍把“進化論”作為自己的理論武器,康有為、譚嗣同、嚴復、梁啓超等人都主張政治應因時而變。1898年,赫胥黎所著《進化論與倫理學》由嚴復翻譯出版,並定名《天演論》。嚴復之所以選擇該文作為傳播“進化論”的藍本,其目的在於不僅闡發生物進化的競爭道理,更為重要的是突出了“群族道德”在社會生存中的決定意義,以此適應危機之中國的改革現實。從此,“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了中國政治思想的“口頭禪”,影響了數代中國知識分子。
②在政治理論方面,資產階級改良派引進西方的“天賦人權論”和“社會契約說”,以此支撐和指導他們要求政治體制變革的現實要求。康有為明確提出,國家為國民集體組成,而非君主個人私物。譚嗣同也指出,由於“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於是共選一民為君。夫曰共選之,則非君擇民,而民擇君也……”嚴復則鼓吹西方政治“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身貴自由,國貴平等”,把“天賦人權論”作為設立議院制度的理論基礎。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家還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資產階級自然法學派的“社會契約論”的觀點,要求法律應合乎“公意”,認為真正出於“公意”方可謂之法律,立法權應歸“國民之多數”。
③在政治制度的改革層面,改良派思想家們的具體主張與措施被限制在“君主立憲”的架構之下。他們首先提出“開議會”的主張。他們還主張參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來制定中國原來所無的民法、商法、舶則、訟律、軍律等;至於刑法,中國雖已有之,他們仍主張參酌英、美、德、法、日諸國的法律,重新修訂。
④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另一項重要的理論貢獻是進行政治思想的啟蒙宣傳。他們認為政治體制改革的根基在於改變人民的觀念,失去了思想觀念的深層更新,制度層面的改革將不會持久。於是提高國民素質就成為改革的當務之急。梁啓超更把“新民”當成“今日中國之第一急務”。這一思想不僅遠超出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思想水準,而且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家們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總體特徵

在19世紀末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為改變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拯救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鼓吹變法圖強,批判專制政治,提出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綱領與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的政治改革綱領,具有促進民主思潮發展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大量引進西方資產階級的歷史進化論、天賦人權說和社會契約論以及政治分權論等,使中國政治思想的發展呈現出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階段,其思想啟蒙的業績功不可沒。但是,這一派別的政治思想同樣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他們要求改變君主專制,但又主張保留君主政體;主張開議院,行憲法,但又認為民智未開,民德未新而不能立刻實行;希望建立資產階級的政治與法律制度,卻又反對用革命手段去實現,把希望寄託於清王朝的某些上層統治者,特別是光緒皇帝身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