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苗族服飾文化》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龍光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苗族服飾文化
- 作者:龍光茂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1月1日
- 定價:9.8 元
- ISBN:9787119001210
《中國苗族服飾文化》是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龍光茂。
苗族攝影師吳仕忠先生二十年來足跡遍歷苗疆,拍攝到的各類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七十餘種。這一數字還不包括同一分支苗族的男裝、婦裝、童裝、盛裝、便裝等。苗族俗以服飾作為分支依據,以不同服飾不開親作為氏族內婚制的範圍界定。服飾不同,銀飾也有差異。即使是同一分支內,銀飾的款式亦有不同,紋樣更是千差萬別。...
苗族銀飾所顯示出的不同風格及特徵,極大程度上同當地服裝繡染紋飾緊密相關。如與壬司苗族屬同一文化地域的丹寨苗族,其蠟染紋飾中也常見鳥背生蔓、蔓頭長魚、魚口吐枝、枝頭綻花的形象,表達了當地苗族篤信生命不滅、循環無窮的觀念。5、銀插針 銀插針同屬銀髮簪類,但通常造型簡單,因此單獨列類介紹。插針的類型...
苗族服飾(昌寧苗族服飾),雲南省保山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保山市申報的苗族服飾(昌寧苗族服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65。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苗族服飾(...
黔東南黃平縣苗族,是苗族中一支較大的支系,其服飾風格獨具一格,從黃平苗族的服飾風格中可以窺視整個苗族服飾文化的特色。每逢傳統節日,“鮮衣艷妝,男吹蘆笙,女振響鈴,旋躍歌舞”(《貴州通志·土民志》)。黃平縣的九·二七蘆笙會,是中國十大民間集會之一,每年參與集會的人多達30萬以上。苗族典雅別致的民族...
《苗族服飾文化》是1998年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正文。內容信息 人們可以從苗族服飾表現出的獨特創造生命力、巧奪天工的色彩運用,特別是寓意豐富的紋飾中獲得了苗族是個“歡樂民族”的印象。相信本書會受到對苗族文化感興趣、有研究和有了解的讀者的喜歡。苗裝伴隨著苗族歷史發展而變遷,了解苗族發展的...
苗族婦女服飾特色,主要體現在織、繡、挑、染等技術手法,形式有盛裝/便裝。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
錦雞舞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即是一部關於苗族先民社會歷史的人體文化叢書,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在歷史的傳承中,錦雞舞至今仍是苗族人民傳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交場合上,在男女的情愛交往上發揮作用,因之又具有實用的價值。錦雞舞無論從音樂上,舞蹈上和服飾上都是一項審美性的活動。在現代社會...
苗錦是苗族人民傳統生活用品、工藝美術品。苗錦同銀飾、刺繡、蠟染一起,被稱為苗族四大服飾工藝。原料採用彩色經緯絲,基本組織為人字斜紋、菱形斜紋或複合斜紋,多用小型幾何紋樣。苗族服裝用以鑲嵌衣領、衣袖或作其他裝飾。苗錦以緯絲起花,採用多把小梭子織造。開口用多片綜(或提經竿),可以兼用挖梭織法。製作...
興起於明洪武六年普納山戰事後,明朝官兵入苗族、仡佬族女性成家,屯墾戎邊,經數百年繁衍生息,形成了一支新興的喇叭苗族別。其男性服飾與漢人同,女性服飾在仡佬族服飾基礎上融合了苗族、布依族服飾文化,形成獨特的“喇叭苗”服飾。頭飾:耳穿孔戴環,已婚青年婦女束錐形髮髻高約三寸,罩青布或白布,留兩條布尾垂...
黔東南苗族服飾 黔東南苗族服飾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劍河縣、台江縣、三穗縣。傳承保護 2007年5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7〕16號)》,黔東南苗族服飾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貴陽苗族服飾 貴陽苗族服飾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花溪區、烏當區。傳承保護 2007年5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7〕16號)》,貴陽苗族服飾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擺貝苗族服飾 擺貝苗族服飾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榕江縣。傳承保護 2007年5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7〕16號)》,擺貝苗族服飾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苗族嘎鬧支系服飾藝術 苗族嘎鬧支系服飾藝術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丹寨縣。傳承保護 2007年5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7〕16號)》,苗族嘎鬧支系服飾藝術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昌寧苗族服飾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昌寧縣文化館獲得“昌寧苗族服飾”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昌寧縣文化館獲得“昌寧苗族服飾”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安順苗族服飾 安順苗族服飾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西秀區、關嶺縣。傳承保護 2007年5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7〕16號)》,安順苗族服飾歌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後漢書》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因此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雲天”的著名詩句。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髮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
2020年7月30日,地方標準《苗族服飾—第1部分:鳳凰式》(DB43/T 1627.1-2019)實施。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吉首金畢果民族服飾有限公司、湖南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山江苗族博物館、湖南省卓越標準和編碼技術服務中心、湘西山谷居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花垣縣職業教育中心。主要...
桐梓苗族服飾 桐梓苗族服飾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桐梓縣。傳承保護 2007年5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7〕16號)》,桐梓苗族服飾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繡衣的圖案語言裡,記錄著人類起源的神話,記錄著苗族先民悲壯的遷徙歷史,是苗族人民用心血繡出的民族史書。苗族婦女身者盛裝時,頭戴銀冠、銀花、耳環,頸掛銀項圈、銀鎖、銀鏈,腕戴銀手圈,衣有銀片、銀泡、銀鈴,在漫長的歲月里,苗族服飾在諸多歷史因素綜合作用下得以成形並保存下來。欣賞著苗家的刺繡、...
苗繡是苗族源遠流長的古老藝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裝飾手段。苗族服飾,一直有“穿在身上的史書”之說,其歷史久遠,淵源已無從考究。據《苗族古歌》載:大約在唐末宋初,苗族首次遷徙至今劍河縣境內。錫繡服飾是縣境內十二種苗族服飾中較獨特的一種,從表象上看,錫繡服飾製品端莊古樸的服飾特點仍遺存著春秋戰國時...
村民自己還組織的民族文化藝術表演隊的精彩表演,更讓遊客流連忘返。服飾特點 長角頭飾 長角苗至今仍相當完整地保存和延續著一種古老的、以長角頭飾為象徵的獨特苗族文化傳統,其獨特之處在於婦女頭頂上戴有形似長角的大木梳,兩角高於頭頂兩側,角上繞有2-4公斤重的頭髮。這些巨大髮髻都是用一支長角木梳和亡故祖先的...
錦繡中華——2017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恭王府舉行,由布依族刺繡製作的傳統織造面料於“浪哨”黔西南非遺服飾秀中參與展示。2021年11月23日—12月23日,“禮製衣承——布依族服飾展”在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館·非遺工坊舉行,布依族刺繡中的服飾作品參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