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發展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素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幾秒鐘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
風暴潮、
冰雹、
雪災、暴雨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
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則稱之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
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
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
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導生出一系列其他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
中國概況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中國的自然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災情嚴重。中國自然災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有明顯的南北不同和東西分異。廣大的
東部季風區是自然災害頻發、災情比較嚴重的地區,華北、西南和東南沿海是自然災害多發區。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複雜,自然災害種類多且發生頻繁,除現代火山活動導致的災害外,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如水災、
旱災、地震、
颱風、風雹、
雪災、
山體滑坡、
土石流、病蟲害、
森林火災等,每年都有發生。自然災害表現出種類多、區域性特徵明顯、季節性和階段性特徵突出、災害共生性和伴生性顯著等特點。
災害特點
分布地域廣。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災害影響,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
人口分布在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2/3以上的國土面積受到洪澇災害威脅。東部、南部沿海地區以及部分內陸省份經常遭受
熱帶氣旋侵襲。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
旱災頻發,西南、華南等地的嚴重乾旱時有發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發生過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約占國土面積69%的山地、高原區域因地質構造複雜,滑坡、
土石流、山體
崩塌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發生頻率高。中國受季風氣候影響十分強烈,氣象災害頻繁,局地性或區域性乾旱災害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東部沿海地區平均每年約有7個熱帶氣旋登入。中國位於歐亞、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塊交匯地帶,
新構造運動活躍,地震活動十分頻繁,
大陸地震占全球陸地
破壞性地震的1/3,是世界上大陸地震最多的國家。森林和
草原火災時有發生。
人財損失嚴重。據民政部統計,2009年全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4.8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和失蹤1528人,緊急轉移安置709萬人,倒塌房屋83萬間,農作物受災4721萬公頃,絕收491萬公頃,因災
直接經濟損失2523億元。
嚴重程度
中國是世界上
自然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國受災害影響的人口約2億人,其中因災死亡數千人,需轉移安置300多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000多萬公頃,成災2000多萬公頃,倒塌
房屋300萬間左右。隨著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生產規模擴大和
社會財富的積累,災害損失有日益加重的趨勢。災害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
災害區劃看,全國有74%的省會城市以及62%的地級以上城市位於地震烈度VII度以上危險地區,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數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農業產值,分布在氣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災害嚴重的地區。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
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
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
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以導生出一系列其它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如大旱之後,地表與淺部淡水極度匱乏,迫使人們飲用深層含氟量較高的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病,這些都稱為衍生災害。
當然,災害的過程往往是很複雜的,有時候一種災害可由幾種災因引起,或者一種災害因會同時引起好幾種不同的災害。這時,災害類型的確定就要根據起主導作用的災因和其主要表現形式而定。
法律法規
自20世紀80年代始,我國就已經開始了自然災害的立法應對,現有的專門應對自然災害類的法律主要有:
除此之外,一些法規和條例的頒布實施也有力地應對了自然災害的發生。例如:2005年6月7日頒布同年7月1日起實施的《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2003年11月24日頒布2004年3月1日起實施的《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02年3月19日頒布同年5月1日起實施的《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00年5月27日頒布實施的《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1995年2月頒布同年4月1日起實施的《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1994年10月9日頒布同年12月1日起實施的《自然保護區條例》、1991年7月2日頒布實施2005年7月15日修訂的《防汛條例》、1991年3月22日頒布實施的《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1983年12月29日頒布實施的《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
災害統計
2000年12月31日採集
地區
| 總計
| | 洪水災
| | | | | | |
受災
| 成災
| 絕收
| 受災
| 成災
| 絕收
| 受災
| 成災
| 絕收
| |
全國總計
| 54547
| 349999
| 10137
| 40415
| 26718
| 7932
| 7318
| 4322
| 1324
|
北京
| 204
| 89
| 15
| 170
| 78
| 15
| 14
| 1
| |
天津
| 310
| 185
| 70
| 300
| 180
| 70
| | | |
河北
| 2710
| 1860
| 611
| 2390
| 1640
| 540
| 220
| 135
| 51
|
山西
| 2460
| 1620
| 395
| 2320
| 1550
| 309
| 45
| 32
| 16
|
內蒙古
| 3400
| 2350
| 1200
| 3160
| 2200
| 1140
| 77
| 63
| 30
|
遼寧
| 2830
| 1890
| 1200
| 2790
| 1860
| 1190
| 5
| 2
| |
吉林
| 3250
| 2580
| 922
| 3100
| 2490
| 888
| 53
| 37
| 14
|
黑龍江
| 3480
| 2300
| 752
| 3390
| 2240
| 732
| 30
| 20
| 10
|
上海
| 18
| 13
| 1
| | | | | | |
江蘇
| 3180
| 2060
| 165
| 1900
| 1360
| 40
| 80
| 36
| 16
|
浙江
| 787
| 416
| 57
| 98
| 66
| 10
| 41
| 30
| 7
|
安徽
| 3500
| 2500
| 624
| 2990
| 2250
| 565
| 373
| 190
| 58
|
福建
| 502
| 328
| 120
| 72
| 40
| 10
| 215
| 125
| 54
|
江西
| 1420
| 1010
| 224
| 820
| 627
| 114
| 290
| 172
| 30
|
山東
| 3700
| 2270
| 389
| 3340
| 2110
| 355
| 120
| 73
| 12
|
河南
| 4610
| 2650
| 805
| 2400
| 1320
| 221
| 1940
| 1260
| 547
|
湖北
| 3190
| 2000
| 418
| 2210
| 1470
| 313
| 582
| 365
| 62
|
湖南
| 1550
| 687
| 186
| 930
| 400
| 121
| 334
| 161
| 45
|
廣東
| 688
| 313
| 62
| 100
| 80
| 10
| 175
| 61
| 14
|
廣西
| 1520
| 836
| 218
| 1000
| 541
| 121
| 234
| 150
| 35
|
海南
| 541
| 264
| 97
| | | | 297
| 132
| 59
|
四川
| 708
| 434
| 78
| 270
| 190
| 36
| 361
| 202
| 30
|
重慶
| 2320
| 1130
| 164
| 1640
| 763
| 64
| 513
| 293
| 90
|
貴州
| 1020
| 504
| 89
| 216
| 160
| 34
| 505
| 290
| 50
|
雲南
| 941
| 470
| 85
| 206
| 113
| 10
| 375
| 204
| 25
|
西藏
| 32
| 15
| 4
| | | | 28
| 13
| 4
|
陝西
| 1910
| 1240
| 397
| 1650
| 1110
| 366
| 198
| 116
| 31
|
甘肅
| 2320
| 1310
| 430
| 1860
| 1110
| 371
| 144
| 106
| 19
|
青海
| 444
| 345
| 118
| 404
| 313
| 110
| 25
| 19
| 4
|
寧夏
| 526
| 370
| 166
| 450
| 320
| 149
| 27
| 22
| 7
|
新疆
| 476
| 259
| 75
| 239
| 137
| 28
| 17
| 12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