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獎勵》雜誌由國家科技部主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主辦,是國家科技獎勵工作領域唯一的中央級期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技獎
- 主管單位:國家科技部
《中國科技獎勵》雜誌由國家科技部主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主辦,是國家科技獎勵工作領域唯一的中央級期刊。
2024年6月24日,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獲得中國科技界崇高榮譽,截至當天,共有37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該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辦於1984年9月,是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一。國家...
在獎項中,每年不超過兩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技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評選流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技獎評選流程,要摘取這項桂冠,需經過重重篩選。其評選流程為:省級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推薦或最高獎獲得者個人推薦——院士、專家對推薦人選進行諮詢...
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獲得中國科技界崇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分別授予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 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二等獎48項(“三維流形的有限復疊”等); 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積體電路化學機械拋光關鍵技術與裝備”等),二等獎54項(...
《條例》規定,科技獎勵制度的目標是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明確國家科學技術獎應當與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國家加大對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的獎勵。強調科技獎勵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
《中國科技獎勵》雜誌以國家視角關注國際科技動態,把握國內科技脈搏,追蹤科技最新發展,報導國家最新科技獎勵成果,以最傑出的科學家和頂尖的科技成果為資源,打造最權威的科技傳媒平台,引導科技創新方向,溝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最高科技獎2000萬人民幣。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創新,這樣才有可能成為富翁要:品牌,是一種重要...
(一)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二)熟悉學科或者行業領域發展態勢、社會聲譽良好、管理規範的全國學會、行業協會等,一般應當承辦面向全國的社會科技獎。由科技部在聽取相關部門意見、開展第三方評價等基礎上確定組織機構名單,向社會公布,實施動態調整。第十條 具備提名資格的有關部門...
《中國科技獎勵》雜誌創刊於1993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主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主辦,國家科技獎勵工作領域唯一的中央級期刊,定期向國內公開發行。(主管主辦)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科技獎勵 創刊時間:1993 期刊定位 《中國科技獎勵》作為科技獎勵政策法規和創新理論的宣傳窗、科技創新人才和自主創新...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設立,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每年獲獎者不超過兩名,獎金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度,共有35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歷年獎項得主 2000年 吳文俊,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秈型雜交水稻發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選,漢字...
形成了具有重大套用價值和套用效果的技術體系或者產品,項目完整成熟,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總體技術水平和技術經濟指標達到當前國際同類技術或者產品的領先水平,項目得到大範圍或大面積的推廣套用,取得了特別重大的社會效益或生態效益,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有特別重大意義的,可以評為特等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關心和監督下,將進一步完善獎勵體系,加大獎後服務力度,為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主要影響 中國青年科技獎在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發展、引導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健康成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和影響。20年來,中國青年科技獎始終秉承“為...
第五節 國際科技合作獎 第三十三條 獎勵條例第十二條所稱“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是指在雙邊或者多邊國際科技合作中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科技管理人員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管理等組織。第三十四條 被授予國際科技合作獎的外國人或者組織,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一)在與...
原來的《條例》只規定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2個等級,沒有設立特等獎。新華社2004年1月6日受權全文播發了修訂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條例》共5章26條,約3000字。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獎勵制度成為我國長期堅持...
中國科技獎勵雜誌社 中國科技獎勵雜誌社,主管單位是科學技術部,主辦單位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欄目 卷首、新論、資訊、特稿、本期關注、獎勵故事、創新中國、管理、人物、展示、科技生活。機構成員 社 長:陳傳宏
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主要獎勵以下四類成果:第一,屬於國內首創,本行業先進和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套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第二,在推廣、轉讓、套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成果。第三,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
(一)同中國的公民或者組織合作研究、開發,取得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的;(二)向中國的公民或者組織傳授先進科學技術、培養人才,成效特別顯著的;(三)為促進中國與外國的國際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做出重要貢獻的。第十三條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不分等級。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政局,國務院各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國辦函〔2017〕55號)有關精神,充分發揮國家科學技術獎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激勵作用,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經國...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是202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聯合頒發的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於1987年設立,是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該獎項由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設立,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
(二)全國性學術團體可向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行業歸口部門推薦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經有關部門初審,合格的,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三)國防專用的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申請項目,由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分別負責審查批准,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核准授獎。第九條 經批准的...
第一條 為規範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根據《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精神,依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專家學者、組織機構和相關部門(以下統稱提名者)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活動。第三條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獎勵辦公室)負責相關...
2022中國十大科技創新獎是2023年網易科技編輯部評選的獎項。頒獎意義 1月13日,網易新聞揭曉“2022中國十大科技創新獎”,旨在表彰2022年度中國振奮人心的科研創新成果,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獲獎名單 C919國產大飛機成功交付 一種多收,中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多年生稻 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 ...
中國青年科技獎是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旨在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表彰獎勵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勵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002年中國科學院設立了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03年首次頒發。2012年第五次頒獎時,獎勵對象、獎勵標準、獎勵周期和獎勵形式都發生變化。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不分等級,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授獎總數不超過10個。獎項歷史 2002年,為獎勵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做出重大成果的個人和集體,推動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中國在科技獎勵方面的法律體系主要由行政法規和國務院部門規章組成,主要包括:《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1999)、《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方案》(1999)、《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1999)、《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1999)、《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1999)、《關於受理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薦...
2019年10月26日上午,第一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開幕,會上揭曉了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學軍,分別獲得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學獎和技術獎。2022年8月26日,第二屆中國空間科學...
在國際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或論文被SCI收錄者;學術科研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推廣價值,或套用於實踐領域產生顯著社會經濟效益者;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未來杯”全國中學生創意設計競賽、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獎、“明天小小科學家”等活動中表現突出者;在其他國內外科技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者。
第四部分是其他科技獎勵,包括國家星火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和社會科技獎勵。第五部分是與科技獎勵有關的專題研究,包括中國科技獎勵體系的結構分析、幾個成功的國外科技獎介紹、科技獎勵與科學基金的互補作用和科技獎勵研究的歷史。作者簡介 曲安京,1962年生。現任西北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