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太陽電池研究中心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09年7月開始籌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太陽電池研究中心
- 建立年份:2009年7月
- 地區:上海
- 類型:科學研究單位
中國科學院太陽電池研究中心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09年7月開始籌建。
中國科學院太陽電池研究中心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09年7月開始籌建。簡要概況 根據中國科學院太陽能行動計畫指南,2009年7月27日,中科院高技術局正式批文依託上海高等研究院(籌)成立中國科學院太陽電池研究中心(籌)。太陽電池...
中國科學院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研究示範中心以太陽能光熱轉化、(光、熱、電)綜合利用和規模化示範技術開發,培養太陽能各領域的套用與研發人才為目標,綜合集成科學院在熱力學、熱化學、傳熱傳質學、材料學等領域的優勢力量,解決太陽能轉換...
上海太陽能電池研究與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張江集團公司共同組建,是中科院上海浦東科技園重點科技領域“資源與環境—清潔可再生能源技術套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於2008年,是經上海市浦東新區...
中國科學院太陽能光-生物轉化研究中心瞄準太陽能光生物轉化的關鍵科學問題及關鍵技術。目前致力於研究藻類光合放氫的生物學基礎及產業化途徑;高光效微藻製備生物柴油的基礎及產業化問題;高光效低成本生物太陽電池的研製;以及太陽能光生物高效...
中國科學院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究示範中心集成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及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研究優勢,重點進行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系統平衡部件、光伏組件檢測技術及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研究,建設太陽能發電研究測試平台,開展太陽能發電系統示範工程...
中國科學院太陽能光-化學轉化研究中心心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理化技術所為共建單位,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瀋陽金屬研究所、過程工程研究所、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等多個單位的相關科研力量共同參與建設...
2008年12月院基礎局正式批覆成立中國科學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太陽能材料與工程研究室為主體,結合了中國科學院安徽光機所和固體物理所等相關優勢資源。實驗室以薄膜太陽電池研究為出發點,旨在結合...
研製並建成了國內最大開口寬度(6.77米)的槽式聚光器;在廣州(番禺)互太紡織園區建成1000平方米基於太陽能導熱油/蒸汽雙迴路太陽能鍋爐系統,為紡織工業定型過程提供160℃飽和蒸汽;攻克了MW級薄膜矽/晶體矽異質結太陽電池產業化關鍵...
中國科學院深圳超算分中心、MRI成像開放實驗室、光伏太陽能電池實驗室、先進材料實驗室、汽車電子實驗室、精密工程實驗室、人機互動實驗室、人機控制實驗室、微納製作實驗室、納米技術實驗室、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可視計算實驗室、智慧...
1956年,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成立,吳仲華任動力室主任,辦公地點暫設清華園內。1957年,動力研究室下設了8個研究小組,分別為:內燃機組、煤的動力工藝綜合利用組、傳熱及太陽能利用組、燃燒組、...
五個中心:在中科院院現有基礎、全院的地域布局和太陽能各個研究領域,設立五個中心:太陽電池研究中心、太陽能光伏系統及規模化利用研究示範中心、太陽能光化學轉化研究中心、太陽能光生物轉化研究中心和太陽能光熱轉化及規模化研究示範中心...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在鋰離子電池、納晶太陽能電池、GaN半導體照明和ZnO半導體照明等項目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方面基礎雄厚,成果突出,以此為基礎組建物理所清潔能源中心,進一步凝聚物理所清潔能源和高效節能相關的研究力量,尋求國家和中科院層...
中國科學院光化學開放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膠體與界面科學聯合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感光材料檢測中心均設在感光所,是中國感光學會、中國化學會光化學委員會、中國太陽能學會光化學委員會、中國化學會LB膜專業組的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慧型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 。典型案例 固體核磁共振方法可助實現酪氨酸磷酸化的定性和定量檢測 拓撲絕緣體量子線研究取得新進展 太陽電池標準...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套用工作項目 審核。太陽電池,指的是可以有效吸收太陽能,並將其轉化成電能的半導體部件。用半導體矽﹑硒等材料將太陽的光能變成電能的器件。具有可靠性高﹐壽命長﹐轉換效率高等優點﹐可做人造衛星﹑...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1個):古陶瓷與工業陶瓷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累計共取得科技成果1031項,獲得國家、中國科學院、上海市等省部級以上各類科技獎項410項,其中國家發明獎29項,...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 科研部門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實驗室,及過程工程研發中心、生物質研究中心、循環經濟技術研究中心、過程污染控制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太陽能研究中心、過程工程中關村...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低成本多孔黑矽材料可控制備及其高效太陽能電池研究(2013-2015)2. 主持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項目:微納結構矽材料及其高效太陽能電池研究 3. 參與國家科技部973項目:新型微納結構矽材料及廣譜高效太陽能電池研...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嘉興工程中心承擔了多項省市級重大科研項目,其中包括MCZ (磁場直拉)太陽能矽片專用磁場裝置、高性價比太陽能矽片綜合技術開發、超級電池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嘉興工程中心擁有一種太陽能單晶矽製備專用磁場裝置、一...
研究成果 圍繞太陽能利用,展開了銅銦鎵硒太陽電池、納米光電材料、透明電極薄膜、新型超導材料、石墨烯等的性能探索、製備工藝及器件集成研究,取得較好的工作。2010年發表SCI論文約15篇(包括JACS、Adv. Mater.、Adv. Funct. Mater.、...
在這項研究ECN發揮了關鍵作用,獲得的有關知識,在核研究證明了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幸的是,市場前景是令人不滿意的和高工業雄心必須縮減。同時,ECN已經成長為一個國際知名的燃料電池技術領域的知識中心。太陽能計畫,ECN在80年代末開始的另...
陽仁強,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從2004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從事研究工作。對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的分子設計和合成,有機發光顯示屏、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場效應管的器件...
在美國留學期間曾參與研發、申請美國能源部等機構資助的燃料電池、太陽能制氫等清潔能源類研究項目10項,項目總金額1000萬美元;在Nature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emistry of Materials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SCI檢索論文13篇,...
2008年與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肖旭東教授和林海青教授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建立光伏太陽能實驗室,致力於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她在國內外重要學術研討會作邀請報告10餘次。現為JACS., Adv. Mater., Adv. Func. Mater., ...
主要致力於極低缺陷密度氮化物材料物性和相關器件研究、納米結構高效太陽電池、納米表征技術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承擔有納米結構高效太陽電池973項目部分任務、非極性GaN襯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蘇州市納米專項、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等。發...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致力於超分子體系中的光誘導電子轉移、能量傳遞和化學轉換的研究,涉及太陽能光化學轉換、光化學合成與技術、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學過程調控套用三個領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
職稱: 研究員專家類別: 中國科學院現有關鍵技術人才通訊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11號研究方向 編輯 多能源互補的分散式供能系統,主要包括:1、分散式冷熱電聯供技術2、吸收式熱泵技術3、太陽能與化石燃料互補利用技術及槽式太陽能...
1994年,成立了“太陽能研究發展中心”;與台灣大方公司合作組建“廣州科方能源生物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廢除幹部職務終身制,對中層領導班子實行聘任制。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專利工作先進科研院所。1998年,原中科院人造衛星觀測站併入廣州...
198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88年留學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2002年諾貝爾環境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1991年以優秀的多晶矽薄膜太陽電池技術獲博士學位。後任該中心研究員和澳大利亞...
規劃籌建研究部:化石能源與套用催化、低碳催化與工程、節能與環境、燃料電池、儲能、氫能與先進材料、生物能源、太陽能、海洋能、能源基礎和戰略、能源研究技術平台 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