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童對聯》分“名家巧對”和“對聯故事”兩部分。所收對聯,以作者姓氏音序先後排列,同姓者以生年先後排列,不知生年、又無活動年代可考的放在該姓最後。作者只說是書生(包括學生、秀才)、兒童(包括牧童、書童、小和尚)、小姐(包括丫鬟、侍女、尼姑)的,歸類放在全書最後。有的作者雖有姓名,但不見諸史冊的,亦放全書最後。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神童對聯
-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0頁
- 開本:16
- 作者:黃培需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4913789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白圻與師聯對
卜昌聯對找難堪
蔡壽昌以龍對魚
曹宗佳對數章
曹大章上元觀燈對父
儲巏對旬得石頭
陳起宗對師妙聯
陳韋華對聯驚朱熹
陳振孫八歲對父
陳塤四歲對客人
陳洽父子諧音對
陳燧對師佳聯
陳景著對父對師
陳琛的拙形對
陳夢吉鼠牙對魚翅
陳大受幼對先生
陳沆除夕對父
陳璞對父同音聯
陳金對父氣勢宏偉
陳挹香巧應對
陳子忠妙聯準參試
陳敏勛以“二程”對“三蘇”
程敏政因聯得妻
程敏政、李東陽妙對皇帝
程敏政與李東陽佳對
戴叔倫猛省出妙對
戴大賓妙聯串珠
鄧廷楨以聯自警
都穆學詩於沈石田
翰林監斬斬翰林
董圮巧對縣令
竇光鼐對旬免挨打
法式善七歲有妙對
范鴻書聯退縣令
方苞的“龍氣成雲”佳對
方爾謙聯答方丈
馮夢龍以“咬青天”對“捶白日”
馮益對叔
馮夢招以武術報國
高則誠應對戲客人
龔煒以“鶯啼”對“燕語”
顧鼎臣妙聯師父喜
郭希賢與父妙對
何孟春對聯顯博識
何景明敏對監考官
何紹基寫輓聯亦俗亦雅
何淡如詼諧的方言對
洪英以“龍”對“鳩”
洪秀全搖動滿天星斗
黃鰲的“螢”聯
黃鑒開口出佳對
黃庭堅巧對舅父
黃庭堅聯敗江州府
黃碧川二十年後得下聯
黃遵憲以聯勸祖父戒菸
黃策行巧對老師
對聯大師紀曉嵐
姜夔對旬得賞銀
蔣燾巧對數章
蔣士銓妙對老秀才
蔣敦復的一字對
焦亮妙對得還家
金公清佳聯獲東床
金光悌巧聯對知縣
景芝榮幼慧長痴呆
康大和挽亡婦
柯潛對師
孔尚任雅對震欽差
況鐘高聲答縣令
蘭仙果八歲善對
郎瑛、王蔭伯對聯
黎璉的巧聯
李白笑罵胡鄉紳
李群玉赴考逢聯友
李泰以雞鳴對龍化
李廷用巧對知縣
李東陽四歲對天子
李夢陽戲對試才
李開先妙聯感動田進士
李時珍妙對老師
李自成聯語驚知府
李漁對師做妙聯
李方希佳聯獲賞識
李馥堂佳對顯真功
李調元回敬塾師
李元度廟聯顯身手
李仕彬聯對師
梁儲對父表大志
梁耀樞童年妙對
梁章巨教孫屬對
梁啓超傲對張之洞
廖四公受藝林玉貞
林大同對師
林環巧對難對兒
林聰對縣令
林大欽答聯討公道
林六隱妙對服都爺
林召堂妙聯服船工
林則徐對聯顯大志
林之望解難縣令
凌濛初佳對蒙師愛
兩婦人聯敗劉道真
劉少逸妙對二公
劉鄰對聯繞口令
劉珙夢聯對皇帝
劉辰翁因聯交好運
劉昌因棋對族人
劉師亮以“吊腳樓”對“穿心店”
劉靖宋斗聯敗惡少
柳貫對客論節令
陸粲妙對數章
陸采妙對數章
陸夢龍對塾師
陸志道壯語對縣令
呂蒙正的春節對聯
呂升聯語缺字請賞
龍啟瑞巧對塾師
倫文敘題名豐寧寺
駱成驤意志堅強
羅貫中應對拜師
馬鐸夢聯獲狀元
滿朝薦對縣令、對知府
孟郊聯驚貪官膽
孟昭暹巧對曾國藩
閔鶚元作對得妻
莫宣卿回敬梁知縣
莫少年聯對方國老
倪師孟反擊蔡某
倪照乾一聯顯身世
年富妙答師聯
牛富巧對方丈
鈕福保對學府
歐陽修妙對城官
潘庭堅的竹梅對
潘世恩聯預必貴
彭印山幼年會拍馬
彭輅聯對揭老底
彭文勤以聯勵志
戚繼光妙對顯奇才
齊彥槐向祖父要雞腿
錢福佳對摺書生
秦士奇與胡天官謔對
邱浚妙聯得西紅柿
丘玫華聯服宿儒
丘逢甲對丁日昌
任道遜殿對帝聯
阮元善對
阮席巧對傳佳話
單懋謙幼對長輩
商輅攔考顯真才
邵珪對師
沈義甫以“為雪白頭”對“因風皺面”
沈龍聯勸莫老虎止殺
沈、陳兩秀才以聯取笑
施槃妙對進塾學
施伯雨對父友
史致儼一聯出名
宋湘妙對種種
宋文甫妙對三章
蘇軾、蘇轍對道士
蘇軾、蘇轍補缺字
蘇軾悔悟改對聯
蘇門才人娛心園聯壓表兄
父子女口占冷香
蘇、黃佳對
蘇東坡與小妹互嘲
蘇小妹智對佛印
蘇福早慧又早夭
孫周翰與太守聯旬
蘇東坡讚譽孫仲益
孫川廷聯諷主考官
孫星衍妙對父友
孫詒讓撮字得佳聯
譚意歌聯難眾秀才
譚嗣同志存高遠
湯鼐妙對感朝臣
湯顯祖以聯息爭
湯門四弟子聯嘲知府
唐寅答聯屬秋香
唐寅聯交理髮師
唐荊川頑劣抗塾師
陶宗儀壽人百歲
陶澍作對驚鄉親
萬安巧對拆字聯
汪應辰巧對感縣尉
汪儒揚美聯成佳婿
汪宜秋挽金纖纖
王勃妙對
王禹偶太守席上逞奇才
王安石父子對謎聯
王琪愧對蘇軾
王伯廣以“蝴蝶夢”對“杜鵑花”
王十朋題聯江心寺
王異妙對發難者
王彝對友妙聯
王洪佳對
王汝玉妙對數聯
王鏊答舅氏
王守仁對父聯
王百穀智對張敉聯
王格佛殿對父
王應斗聯驚指揮使
王士稹學書對妙對兒
王鳴盛續聯演好戲
王爾烈以“十八川”對“五百出”
王元昭以“錦鱗魚”對“烏尾鵲”
王應遇從小善擬佳聯
紅蓼營神童王錫齡
王波對舅借糧
魏源回敬狂妄舉子
文天祥應對二販
文必正聯訂霍定金
翁邁借聯刺太守
吳文泰和丁敏聯旬
吳文之妙對
吳邦泰長聯顯才思
吳楚生妙對
夏言應對用父名
項炯與老師的地名對
向寶對師
謝書同巧對吳學士
解縉妙對串珠
謝遷妙聯兩副
邢雉山巧對工部主事
熊廷弼佳旬對友人
熊希齡妙旬得佳偶
熊天豪對同音字
徐稚妙對
徐唏以五平對五仄
徐階答聯預前程
徐渭戲對竇太師
徐廣文聯對周公夢
許將妙對老伯得飲茶
許應龍五歲氣食牛
許思溫巧對客聯
嚴嵩幼年有大氣
楊億巧對寇準
楊溥對聯救父
楊一清對答朝臣
楊循吉對師聯
楊廷和席宴對聯受誇讚
楊慎三影對三花
楊繼盛應對
楊時芳對慰縣令
楊漣年傲對考官
楊性以“麗水生金”對“藍田種玉”
姚淶聯對王御史
葉小鸞仙境悔過對
尹直反譏盲師
尤瑛對學士
虞子匡題扇聯
於立以莊子語對李白詩
于謙巧對串珠
于慎行出口即有宰輔氣象
余童妙對得妻
俞繡孫巧改西湖聯
袁煒妙對三章
袁太沖佳對得妻
公安“三袁”皆有佳對
袁桐續聯求放學
曾公亮巧聯對父
曾棨以“荷花”對“麥葉”
詹會龍幼年對皇帝
章節對戴太史
章武運父子合聯
張蘭、張芳巧對武后受重賞
張適應對感學士
張居正對句得金帶
張扆應對顯大志
張岱答陳眉公
張廷玉妙筆點天文
張逸民妙對得入席
張能一聯戰群儒
張玉溪以草對樹
張之洞對師顯精巧
張權巧對客人
張興盛聯斥考官
趙宗文反擊和尚
趙執信對師獲贊
趙中元頑皮善對
甄廣才妙聯驚主考
鄭成功巧對母聯
鄭板橋聯得田黃石
鄭小谷一路聯對
鐘芳巧對得木屐
鐘惺、譚元春二人對學台
對聯才子鐘耘舫
周文山妙聯諧婚姻
周文賓當選尚書婿
周延儒因才獲妻
周一敬以“天開眼”對“地出頭”
周漁璜妙對驚巡撫
周清誠巧對連襟
周錫恩對祖對師
周秉成臨亂不驚
朱元璋食牛騙田主
朱棣、朱允炆對旬顯氣量
朱贍基對明成祖
朱奎圍爐答父聯
朱廷立聯勝騎馬
朱彝尊妙對知府
朱軾以“入閣”對“登樓”
朱亦巢趣詞入對
朱、尹幼子妙對
祝枝山巧對老師
諸大綬對師論做人
莊有恭坦然對將軍
莊山佳聯感知府
宗澤對嫂
鄒體亞對父
左宗棠心憂天下
對聯故事
童子巧對觀音聯
童子聯難李調元
兄弟夜行巧聯
兒童作偷桃聯
學童的討蚊聯
學生巧對難對兒
神童妙對乾隆
知府大人試神童
貧家兒大言駭皇帝
伊尹對阮元
馬童對朱元璋
小兒以對表上進
掌柜頑童因聯成父子
童子聯選龍王廟
學童巧對老翰林
童子避雨對平章
童子代父續聯
小童有佳聯
學生以“不弦琴”對“無墨字”
學生對師免責罰
上下對聯暗含成語
夫人解悟茶童聯
去四點與加一橫
兩學生的藏物謎聯
青陽腔對黃梅戲
跛腳學生對獨眼老師
學生對師揭師短
羅漢松對紫薇花
師生對
學生佳對師回心
村童賣魚
書童趣對王安石
書童得聯救主人
乞兒答對老先生
乞丐妙對唐寅
三子答聯翻老底
聰明的學生聯服挑剔的老師
一聯辨龍蟲
數載無改舊家風
老師的巧辯
“翁祖庚”對“公孫丑”
黃鏡蓉與徒聯旬
秀才愧對小兒
兩秀才斗聯成摯友
五歲孩兒巧續妙聯
牛伢子巧對方丈
牧童與老先生互對
牧童對秀才
牧童對縣令
牧童巧駁金聖歎
牧童與縣官的對反聯
牧童怪聯難書生
曾大牛俗語對名詩
取笑別人反受辱
王巧對以聯罵縣官
鄧元觀出聯戲太守
賴其尚出聯服州官
鹽運使挑戰尋難堪
蘿蔔對
八歲孩童續妙聯
孩童與秀才比聯
兒子題父“百鳥圖”
小書童折服老秀才
學生專揀小的對
“屋裡青山跳出來”
會走路的燒鵝
賣水少年有妙對
小和尚敏對縣令
小和尚智對秀才
小沙彌應聲出妙對
秀才賞雪喜得“竹葉梅花”
秀才不增節禮
一身土氣與半截牛形
塾師、書販斗聯釀悲劇
盧世運聯對縣令對婦女
馬拯當里長免勞役
書生對漁夫
書生對旬當塾師
烏巡撫自取其辱
落第的怨恨聯
師生的回文對
師生互考對
學生與李元陽的四聲對
窮人過節的謎聯
衣食無著之對
吝財主碰見熱沾皮
油車工考倒李白
後生聯勝老前輩
僧尼還俗聯結姻緣
少女遭戲賞“屎”
解解元難對侍婢聯
才女賣酒識杜牧
劉墉因聯認義女
岳飛齊山逢少女
相府書童聯感尚書女
長工有才終得嬌妻
小尼巧勝歪和尚
相思灘頭千古恨
梅鳳姐巧對乾隆帝
丫鬟斗聯羞馬遠
梅香出聯難秀才
村姑巧對羅秀才
才女聯戲老學究
尼姑聯難大學士
歌女妙對悅乾隆
店家女聯斥秀才
少女聯結書生緣
藥聯結成金玉緣
藥聯結佳偶
老郎中藥聯擇婿
巧設一聯嫁二女
知縣女以聯選婿
黃姓女出聯得佳婿
佳聯得佳偶
砍柴郎、筍姑娘對旬結對
姑娘聯拒塾師
唐桂聯戲塾師
小店姑娘的生死對
牧羊女巧對狂秀才
和尚、秀才討沒趣
傭人巧對配小姐
小皮匠應對得嬌妻
後記
附錄
黃培需對聯
應全國首屆“老祖書屋”杯征聯
“癇速康杯”應徵聯
應徵“中原清風懷”廉政楹聯
紀念“詩聖”杜甫誕生1300周年
題河南大學百年校慶
黃培需格言
後記
明清兩代,由於皇帝的倡導並親自與臣民對句取樂,一時對家蜂起,佳對紛呈,使對聯文化發展到最高峰。近百年來,由於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不安,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貶抑,對聯文化逐漸式微。現在的對聯就只剩下春節時的紅條條了,這些對聯絕大多數製作粗劣、直白,不僅對仗不工,平仄不合,甚至上下聯不分。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對聯文化也有崛起之勢,國內成立了中國楹聯學會、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等組織,各地的楹聯學會也相繼成立,幾種對聯刊物也陸續創刊,一些對聯圖書也在不斷出版,高等學校考試也常有對聯試題,一些有志於復興對聯文化的學者在艱辛創業,對聯文化進入一個溫煦的春天。
對聯不只是供文人雅士消遣取樂的文字遊戲,它也是一種很高雅、很精緻的藝術品,它立意之高遠、之深邃、之巧妙,語言之清秀、之幽默、之含蓄,令人陶醉。尤以對仗工整、節奏鮮明、讀之悅耳、視之娛目為其他文體所不及。以對聯教育兒童尤為相宜,足以開啟心智,陶冶性靈,鍛鍊敏捷之思維,培養應變之能力,並使之得以美的享受。
有鑒於此,我編著了這本《中國神童對聯》,材料選自已出版的對聯書,並採用了網上資源,也有自己從野史、筆記中蒐集的。該書共三十餘萬字,人選對聯作者四百餘人,收入對聯一千多副,是目前為止收神童對聯最多的一本。本書求多但不失之於濫,對那些意義不大,或內容過時,或對仗不工,或缺乏文采者,皆棄而不取。該書是後編的,自然比前出的更豐富、更精彩、更準確。同時將幾種版本對照,擇善而從,也避免了書中的一些訛誤。
本書入選的神童,限定為古代,截止至清末,作者年齡限定在十六歲以下,包括少年與兒童,這也是古代神童科考試限定的最高年齡,但也有個別例外。聯中說明年齡的易定取捨,不知實際年齡,凡寫明幼年、童年或少年的也一概入選。對聯版本不同,有的寫明少年,有的未寫,則亦人選。凡寫書生、學生、秀才的,視情況而定。凡寫明赴京趕考者,一般不選,也有個別選人。參加鄉試或縣試的量情酌定。有人一生作聯甚多,只選其少兒時期的。
本書所收對聯故事,原文有文言,有白話,有的只是乾巴巴的對聯,缺乏情節;有的對聯是篇故事,則有細緻的描寫,文白並存,詳略不一。入選時則採取截長補短的辦法,予以重寫,刪除故事中的虛浮之詞;對簡短的對聯則根據情況,在情節上加以豐富和補充。語言風格也儘量求其統一。其中的對聯也有對仗不工、平仄不諧者,甚至兩聯的末一個字俱為平聲或仄聲的,這大都是因為臨時應對無暇推敲,或此地此字不好變更。也有出句句末一字為平聲,對句句末一字為仄聲的,應視為出句是下聯,對句為上聯。
有些對聯,已經作為故事長期在民間口頭流傳,一副對聯常常演繹成不同故事;也常常出現一聯作者多人的情況,如“小小童生,袖裡暗藏春色;堂堂大守,目中明察秋毫”、“將父作馬;望子成龍”、“千年古樹為衣架;萬里長江做澡盆”、“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它的作者多至數人,收入時加以比較,擇其適宜者歸人一人名下,也有在多人名下情景相合,兼收並蓄者。一聯多人,有的是借用,在某種適宜場合,借用一下古聯,對答者或仍答以古聯,或加以變更,這就造成一聯多人的情況。有些對聯則為某文人的消遣之作,假託在一些才子名人之名下,以便流傳。如解縉是作聯較多的一個人,正如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所說:“解縉才名煊赫,傾動海內。俗儒小夫,讕言長語,委巷流傳,皆藉口解學士。”其他人亦有這樣的情況。可見署名名家的對聯,並不一定都為名家所作。因為它是民間故事,多有虛構,所以事情的有無,則不必較真。有些對聯於場景、時令不合情理,也只好由它。有些人物關係和性格在不同的對聯故事中互相矛盾,如蘇小妹有的地方說是蘇東坡之妹,有的地方說是其姐;呂蒙正娶妻有聯作趙黛菊,有聯作劉小姐;程敏政被皇帝召見,有說六歲,有說十歲,皆一併收取,不加統一。
對聯的作者有時用名,有時用字,有時用號,還有時用諡號,如汪應辰字聖錫、陸粲字貞山、董圮字文玉、王守仁號陽明、周漁璜號起渭、張岱號陶然、徐階號存齋、張居正原名張白圭、王士禛號阮亭、梁儲諡文康等,俱與名並用,形成一人多名的情況,收入時細加分辨,合多為一,避免一人重出。一次,我看到一個叫王樂烈的,所作對聯與王爾烈的一樣,這是一人還是兩人?王爾烈字君武,號瑤峰,遼陽(今屬遼寧)人。我查王樂烈的字號籍貫,查不到,後來查到他的書房離千山風景區很近,而“千山”在哪裡呢?查千山,在遼寧鞍山,離遼陽很近,王爾烈幼時就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由此可知王爾烈、王樂烈實為一人,形近筆誤。歷史上也有很多人重名,要從年代、籍貫、字號、官職上加以區分,避免張冠李戴。有些聯書中將二人合為一人,用了一人的字號、籍貫、職務,用了另一人的對聯。不同的聯書中還有三個李馥堂,俱為清代人,一個字廷桂,四川合川人,書法家;一個字汝嘉,福建閩縣人,政府官員;一個湖南人,仕至中丞。“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之對,只好根據梁恭辰編的《巧對續錄》,歸諸湖南李馥堂名下。
對聯的作者,多數實有其人,他們作的對聯也是真的。對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則應求實,遇有矛盾處,須加以細心查對,糾正錯訛。如滿朝薦中進士後多處稱授西安鹹寧知縣,《明史》卷二百四十六載:“滿朝薦,字震東,麻陽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授鹹寧知縣,有廉能聲。”在他的家鄉湖南麻陽蘭里滿公祠保存的文獻中,亦稱滿朝薦任陝西西安府鹹寧知縣。但鹹寧在湖北,難道陝西也有個鹹寧?我查鹹寧,只有湖北一省有。我再查滿朝薦做知縣時鹹寧屬哪省管,《明史》記載:滿朝薦被稅監梁永誣陷,陝西巡撫顧其志為之辯誣,才恢復原職。鹹寧知縣歸陝西巡撫管轄,鹹寧當在陝西,而陝西無鹹寧,當為鹹陽之誤。原來正史也有誤記,因編對聯而正正史之誤,不亦快哉!
作者屬對,不像作詩寫文章,可以擬腹稿或打草稿,它必須現場現時對答,不容長時間思考,當然也有隔日甚至數十年後才對上的,那只是個別例外。這就要求對答者有“急才”,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如李東陽四歲能寫徑尺大字,代宗召試,宮門門檻高,李東陽跨越挺費勁,皇帝見了吟一上聯:“書生腳短。”李東陽聽了,立即對出下聯:“天子門高。”戴大賓到村里一家店鋪買拂手,店老闆出對:“拂手拂塵不拂手。”連用三個“拂”字,不拂手的“手”,是手掌。他只瞟了一眼貨架上的東西後便脫口而出:“鋤頭鋤地不鋤頭。”連用三個“鋤”字,不鋤頭的“頭”,是頭腦。張岱六歲隨祖父游杭州,祖父之友陳眉公跨鹿而至,向祖父說:“聞此孫善屬對,吾面考之。”因指屏上之《太白騎鯨圖》出聯云:“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張岱應聲對下聯:“眉公跨鹿,錢塘縣裡打秋風。”“打秋風”,是利用關係向人索取財物。張岱當場現掛,小孩調侃老人,意趣尤濃。
神童的對聯,長聯甚少,有的只有兩三字,甚至一個字,卻足見工巧。蔣敦復六歲時,塾師指著課桌上的“墨”讓他屬對,他對以“泉”。塾師連說:“不工,不工。”敦復連忙解釋說:“我用‘白水泉’對你‘黑土墨’,怎么不工?”阮元為清代學者,曾督學某省,有童子九歲參加縣試,阮元看他年幼,便用自己的姓名出對日:“阮元。”那童子隨口應道:“伊尹。”“伊尹”是商初大臣,從字面上看,“尹”是“伊”的偏旁,“元”是“阮”的偏旁,對仗恰切。法式善七歲時,塾師以“馬齒菜”命對,法式善脫口而出:“雞冠花。”以“雞”對“馬”,動物對動物;以“齒”對“冠”,俱為頭上物;以“花”對“菜”,植物對植物;以“雞冠花”對“馬齒菜”,仍是植物對植物,非常工整。
神童的對聯,常常表現出遠大的志向。這有的是天性使然,有的則是老師或父親教的。從國小對,就要求聯語要有志氣,有喜氣,有吉祥氣,有功名富貴氣。王洪五歲時,頭戴鬼臉子遊戲,老師看見,出對云:“人頭戴鬼臉。”“鬼臉”,以人臉作模型製成的怪臉。王洪立對:“虎榜跳龍門。”“虎榜”,即龍虎榜,又稱進士榜。“龍門”,科舉試場的正門。聲言他要中進士。陶澍幼時家貧,為人放牛,一日牽牛回家,東家順口說出上聯:“小子牽牛人戶。”陶澍即刻應對下聯:“狀元打馬還鄉。”聲言將來要當狀元。紀曉嵐幼時,塾師出一聯令學生對,聯為:“人騎白馬門前過。”紀曉嵐對:“我踏金鰲海上來。”“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塾師謂其終非池中之物,後果進士及第,官至禮部尚書。
神童的對聯常富有童趣。有人想測試一下幼年林則徐的才能,出一聯日:“鴨母無鞋空洗腳。”林則徐脫口而出:“雞公有髻不梳頭。”陸夢龍四歲在鄉塾,老師出對日:“石獅子呆笑。”陸夢龍對道:“鐵馬兒假嘶。”解縉幼時,老師出上聯:“馬過木橋蹄打鼓。”解縉立即對出下聯:“雞啄銅盆嘴敲鑼。”出聯和對聯都充滿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兒童也有自尊心,當他感到自己受到傷害時也會立即反擊,有時使對方很難堪。于謙幼年時,母親把他的頭髮梳成雙髻,有一天他到學堂去,一個叫蘭古春的僧人看到他這模樣,戲道:“牛頭喜得生龍角。”于謙應道:“狗嘴何曾出象牙。”和尚很感驚奇。于謙回去對母親說:“今後不可以再梳兩個髮髻了。”過了數日,蘭古春路過學堂,見於謙頭髮梳成三岔,又戲道:“三角如鼓架。”其實和尚並無惡意,于謙卻因年少不可侮,對道:“一禿似擂槌。”一倪姓少年,麻臉,下雪天穿木屐走路,在地上留下坑坑點點的腳印兒。一個叫賈實齋的成年人指著這些鞋印說:“釘靴踏地泥麻子。”少年也挺機靈,他知道賈實齋是利用“泥”跟“倪”的同音,取笑他是麻子。他看了看賈實齋穿的皮袍子,馬上對出下旬:“皮襖披身假畜生。”“假”諧“賈”,罵他是畜生。一個學生跛腿,一天老師出對云:“跛腳雞跳簸箕,簸箕壓住跛腳雞。”這學生見老師借生理缺陷嘲笑自己,便針鋒相對地回一下聯:“獨眼龍打燈籠,燈籠照著獨眼龍。”原來老師瞎了一隻眼,弄得老師很難堪。
神童在屬對時常能感到自己的不足,克服驕傲自滿情緒,增進才學。宋代詩人王琪聰慧多才,但很自負。一次到竹園遊玩,見翠竹滿園,枝葉青秀,因而偶發靈感,吟出一聯:“葉垂千口劍,乾聳萬條槍。”吟完感到很得意,一再吟喔,自覺寫景狀物妙語天成,便拿給朋友們看,並掛在牆上,揚言“有能挑剔一字者,願以十金相奉”。一天,他拿給蘇軾看,蘇軾說:“好是好,只是十乾一葉啊!”王琪一聽,馬上醒悟:乾萬條,葉千片,十比一,大失比例。於是羞愧地撕掉這副對聯,拜蘇軾為師。宋代黃庭堅,能詩善對,遊歷江州與友人聯對,一路無敵,他洋洋自得,自以為天下第一,但卻被一青年船工難倒,始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於是回鄉發憤讀書。
神童的對聯往往超過出聯,有時也能對上難聯。張岱六歲,一客看見缸中荷葉,出對日:“荷葉如盤難貯水。”張岱對道:“榴花似火不生煙。”對句比上聯更有韻味。張廷玉幼時,其父出句為:“白藕人泥,斜插銀針穿地脈。”廷玉應聲答道:“紅蓮出水,倒生朱筆點天文。”對句比出句更有氣勢,更顯奇妙。張父高興地說:“沒想到你這乳臭小兒,今日卻壓倒老夫了!”神童也能對難聯。李東陽幼年善對,有位老翰林將他的名字嵌入聯語,要他用“兩兼格”續對,聯為:“李東陽氣暖。”其中的“陽”既作人名,又作氣象,承上啟下,是很難對的句子,既要考慮名詞,又要顧及下面的動詞和賓語,動賓必須搭配得當,形成一體。李東陽的對句是:“柳下惠風和。”也是用“兩兼格”,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柳下惠”對“李東陽”,“惠風和”對“陽氣暖”,極妙。徐唏為小吏時,隨太守在庭院裡散步,太守見庭下臥著一隻梅花鹿,想到一句對聯:“屋北鹿獨宿。”這一聯用吳語念卻是五字同韻皆仄聲,很不容易對。徐唏應聲答道:“溪西雞齊啼。”徐唏對的下聯,五個字同韻皆平聲,工整巧妙。劉辰翁在南昌遇到幾位秀才要與他聯對,秀才先出上聯:“三水淼淼,江河湖泊海洋。”這是同旁聯,聯字全用“三滴水”,下聯也須用同偏旁部首的字。劉辰翁指著滕王閣周邊的樹說:“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聯字全用木字旁,對得極為工整。
古代神童對聯,男性超過女性,這是由於古代女孩受教育的機會較少,但也有許多女孩能詩善對,常常以聯義正詞嚴地斥責惡少的調戲,或情真意切地向心上人獻出愛意;還有一些女孩崇拜才子,大膽地懸聯徵婚,尋找志同道合的丈夫;也有一些女孩的家長見到某個男孩的對聯對得好,便將女兒許配給他。如明代宰相李賢聽說程敏政聰明善對,想將女兒許配給他,又不放心,便請程敏政到家吃飯,指著蓮菜出聯:“因荷而得藕?”程敏政指著杏回答:“有杏不須梅。”兩聯俱用諧音雙關,在不露聲色中確定了一樁婚姻。以聯為媒,也是對聯的另一種妙用。
一些聯書常常互相因襲,以致以訛傳訛,一錯俱錯,使得有些對聯語義不通,或不知所云。遇到這種情況,則須酌情加以修改,使之語義明朗,通順可讀。如《陳敏勛以“二程”對“三蘇”》一則,說陳敏勛跟隨父親泛舟鄱陽湖中,父親指著筆架山出一聯:“筆架如山。”陳敏勛當即應對日:“棋盤似洛。”這“棋盤似洛”不可解,當為“棋盤似路。”在《張能一聯戰群儒》一則中,俞澹心出聯云:“烏桕變成紅味。”張能一對日:“白梅點綴青枝。”出聯的“味”應為“葉”。在《章節對戴太史》一則中,戴太史指著庭院中的樹出上聯道:“老樹千所。”章節立即對道:“香曇一現。”上聯的“所”應為“年”。在《傭人巧對配小姐》一則中,小姐征聯選婿,出聯為:“快刀切直藕,藕斷絲不斷。”眾人皆對不出,正在劈木柴的小傭人,一不留神,斧頭卻卡在了木柴中。他靈機一動,得一下聯:“正斧劈歪柴,柴開結難開。”上聯的“快”應為“彎”,“彎”對“直”,與下聯的“正”對“歪”先自對,後互對。又如《劉靖宋斗聯敗惡少》一則,李富陽上門尋事,劉靖宋見了,問道:“先生貴姓?”李富陽用聯句答:“騎青牛,過函關,老子姓李。”“過函關”原作“過幽關”,老子過函谷關,“函”形近誤為“幽”。說完反問:“你姓什麼?”劉靖宋聽了,隨即反唇相譏,說道:“斬白蛇,人淞吳,高祖姓劉。”劉邦斬蛇起義發生在河南永城芒碭山中,淞吳在現在的上海,劉邦起義向西進,怎么能“入淞吳”?在另一則聯語故事中也用了此聯,“人淞吳”作“興漢室”,這就通順了。就以此替換。在《鈕福保對學府》一則中,鈕福保趕考住在一旅店,老店主擺酒招待,指著桌上的菜餚,隨口吟出了上聯:“一串無鱗,鰍短鱔長鯰癟嘴。”鈕福保左思右想,無以對答,直到第二天中午,老店主仍備上酒席,這次的酒菜換了,鈕福保看著滿桌菜餚,靈機一動,高興地吟道:“酒席有足,龜圓鱉扁蟹無頭。”這“酒席有足”,越看越彆扭。疑有誤,但不知怎么改法。後見另一故事中也用了此聯,下聯的前四字為:“三元有甲。”“三元”指龜、鱉、蟹,均有甲殼,“三元”與“一串”、“有甲”與“無鱗”,正對,遂以此代之。在《油車工考倒李白》一則中,說的是一個年輕的油車工指著渾身如注的汗水說出上聯:“六月打麻車,車工眼看,汗淋若濕。”而且是一副頂針聯。其中“車工眼看”意義不明,且與“指著渾身如注的汗水”不呼應,“看”、“汗”也不“頂針”。我想“眼看”應為“流汗”之誤,於是就將“眼看”改為“流汗”。再如在《和尚戲女配良緣》一則中,竺月華寫的詞為:“江南月,如鏡也如鉤;如鏡不臨經粉面,如鉤不殿翠緯羞,空自照東流。”其中“如鏡不臨經粉面,如鉤不殿翠緯羞”兩句費解。此詞乃據歐陽修《望江南》改寫,歐詞為“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便將“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替換了“如鏡不臨經粉面,如鉤不殿翠緯羞”。在《嚴嵩幼年有大氣》一則中,曹忠出聯:“關山千里,鄉心一片,雨絲絲。”嚴嵩對日:“帝闕千重,聖壽萬年,天蕩蕩。”覺得“鄉心一片”不順,且與下聯“萬年”不對。應該是什麼呢?忽然想起過去讀過的《戒庵老人漫筆》一書中載有此聯,找來一看,原為“鄉心一夜”。這樣,對聯就清順可讀了。
本書採取一篇一人,一人多聯的編法,凡為一人所作,概收入此人名下,以先後次序排列。凡能查到作者生平的,均寫作者介紹。作者既名為神童,自幼聰穎異常,智商很高,成才機率也高,多數神童成年後考取進士,還有不少是頭名狀元,多有建樹。有的中進士時只有十幾歲,所以網上常能查到他們的生平。加作者介紹,是本書的一個特點。聯中的典故及難解詞語,均作解釋,並分析該聯修辭技巧,幫助讀者欣賞該聯。
本書分“名家巧對”和“對聯故事”兩部分。所收對聯,以作者姓氏音序先後排列,同姓者以生年先後排列,不知生年、又無活動年代可考的放在該姓最後。作者只說是書生(包括學生、秀才)、兒童(包括牧童、書童、小和尚)、小姐(包括丫鬟、侍女、尼姑)的,歸類放在全書最後。有的作者雖有姓名,但不見諸史冊的,亦放全書最後。
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先生熱情為本書題詞;著名學者、詩人林從龍先生,著名詩人、楹聯專家胡吉祥先生為本書寫序,使拙著生輝;此書採用了幾種對聯書的資料,如余德泉、孟成英的《古今絕妙對聯匯賞》,王慶新的《才童才女妙對》,陳願求的《神童巧對365》等以及網上資料,難以一一注出,責編諶洪波、朱琳細心校勘,使本書減少了不少訛誤,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感謝!本書資料繁多,錯訛在所難免,歡迎各位看官指正,亦表示衷心的感謝!
序言
河南省文聯原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黃培需同志近日送來他最新編著的《中國神童對聯》,約我寫序。初步翻閱後,我驚訝地發現,這位八十歲的老人,在編著上還是一如既往地認真、細緻,廣搜博取。他從野史、筆記中蒐集了四百多位作者的一千多副對聯,並且與時俱進,還採用了網上資源。每副對聯大都有作者介紹、創作背景、對聯趣事,不但有史料性,更有可讀性。更可貴的是:這些散落的資料,一經收集起來,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書名《中國神童對聯》,“神童”二字就昭示出此書與其他對聯書的區別。中國自古以來,關於神童的故事很多,但像這樣集中地出現在一本書里,實屬罕見。
我希望對聯愛好者認真讀讀這本書,增加對聯知識,提高創作技藝,了解神童故事,讓對聯這一重要的文學形式,更加普及到民間,讓我們的下一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楹聯事業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