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進展8:第八屆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進展8:第八屆會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論文集》經專家審查後收錄了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上的論文47篇,其中綜合性論文3篇,生物多樣性信息學9篇,遺傳多樣性3篇,物種多樣性10篇,生態系統多樣性5篇,自然保護地管理4篇,生物入侵5篇,大會講話8篇。本文集反映了我國生物多樣性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和最新成就,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信息學方面的動態,對於從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研究的學者、自然保護工作者和相關專業的師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進展8:第八屆會
  •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 頁數:456頁
  • 開本:16
  • 定價:75.00
  • 作者:國際生物多樣性計畫中國委員會 等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950156, 750295015X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進展8:第八屆會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論文集》:
國際生物多樣性計畫中國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
國家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

圖書目錄

前言
大會講話
在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致辭

綜論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及其組織結構和亞洲項目
湖北省濕地面臨的威脅及原因分析
民國植物學史略

生物多樣性信息學
生命科學標識符
OGC規範在生物多樣性信息互操作中的套用研究
生物多樣性信息學標準——Darwin Core介紹
生物多樣性信息學中的幾個信息處理工具
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DC)介紹
牛物多樣性遺產圖書館(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BHL)介紹
開放的生物多樣性信息集成系統——網路生命大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Life)項目簡介
附錄本書生物多樣性信息學部分文章術語表
基於TeleAtlas3.3的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演示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以蒙古族為例
信息生態與自然生態的比較

遺傳多樣性
Failure of Nature Reserves in(~enetic Diversity Conservation:A Case Study on Calycanthus chinensis(Calycanthaceae)
我國畜禽遺傳資源多樣性評價研究進展
套用分子遺傳標記探討群落水平種群空間格局形成

物種多樣性
滇西高原劍湖濕地昆蟲組成分析
北京松山自然保護區野生珍稀藥用植物資源研究初探
湖北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地理分布
湖北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就地保護現狀及分析
金華北山秋季不同植被類型大型土壤動物功能群及營養級構成
金華北山鐵線蓮屬植物種質資源調查及綜合評價
新疆博斯騰湖魚類引種及其生態效應分析
A Novel Model of Fast Propagation for Protocorm of Chinese Cymbidium
浙江天目山幾種常見危害農作物的蝸牛、蛞蝓特徵鑑別及其防治
針葉樹種葉面積的主要測定方法
生態系統多樣性
松潘生態修復模式區生物多樣性與穩定性研究
東北草原植物生活型多樣性研究
九龍山南方鐵杉群落木本植物分布及其與環境因子的CCA分析
雲南楚雄大中山黑頸長尾雉繁殖早期棲息地選擇
天目山毛竹種群分布格局與生物量結構

自然保護地管理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社區可持續發展模式初探
江西萍鄉市武功山保護區的自然特點和發展方向
貴州荔波喀斯特地區的遺產價值和有效管理
吉林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多樣性初步調查與分析

生物入侵
入侵植物小飛蓬(Conyza canadensis)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中國外來人侵植物的生物學特徵
不同生境紫莖澤蘭構件生長及其對環境的回響
雲南四種入侵生物風險分析
浙江省外來人侵物種調查研究

附錄
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紀要
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會議日程
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通訊錄
論文作者索引
國內近年來生物多樣性方面出版物簡介

序言

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組織編寫的第三次《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以下簡稱《展望》)剛剛正式發布。《展望》編寫組根據對各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情況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人類並沒有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2010年目標。當然也要承認,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於2002年通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2010年目標以後,各締約方和有關組織和機構積極努力,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總體而言,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形勢依然嚴峻,中國面臨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帶來的壓力尤其巨大。
由於人類的過度利用、生境喪失與破碎化等因素的影響,生物多樣性銳減,現在的世界正經歷著一次新的生物大滅絕。地球的地質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都是由於自然因素引起的。發生在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的第三次生物大滅絕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多達96%的海洋生物物種和75%以上的陸生動物種慘遭滅絕,其中華南有94%的海洋動物種滅絕。而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以恐龍的消失為標誌,是大家所熟悉的。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4.)資料,自1600年以來,大約有77種哺乳動物和129種鳥類已經滅絕,分別代表其已知種類的1.6%和1.3%。儘管這些物種的滅絕率可能並不驚人,但它們的滅絕率呈現升高趨勢,近200年則是滅絕事件的高發期。從1600年到1700年,鳥類和哺乳動物類每10年約有1個物種滅絕。然而,1850年到1950年間已經激增到每1年就有1個物種滅絕。滅絕最初幾乎總是發生在島嶼上的物種,但自1800年以來大陸上的物種滅絕也增加了。滅絕率的增加對生物多樣性已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目前,正在發生的生物大滅絕是人類活動引起的,其滅絕速率比自然發生的背景滅絕速率高100~1000倍。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2007年的生物多樣性受滅絕威脅狀況評估報告可以看出,很多生物類群受到嚴重威脅。鱷魚和龜鱉類受滅絕威脅的比例分別占其物種總數的43%和62%,靈長類受滅絕威脅的比例占39%,棕櫚類和裸子植物受滅絕威脅的比例分別達到67%和33%,形勢十分嚴峻。
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活動的不斷加劇是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本原因。引起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直接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過度利用、生境片段化和喪失、環境污染、外來種入侵等。中國既是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少數國家之一,也是受到威脅最為嚴重的國家。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無節制地開發生物資源、砍伐森林、過度放牧等,致使生態系統嚴重退化;亂砍濫伐、開墾耕地和城市化等導致自然生境高度破碎化,大量適於物種生存的自然生境喪失;環境污染對水域和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尤其突出。據2010年5月31日,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09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監測的488個城市(縣)中,出現酸雨的城市258個,占52.9%;酸雨發生頻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個,占33.6%;酸雨發生頻率在75776以上的城市53個,占1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