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質量與經濟成長內在關係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中國環境質量與經濟成長內在關係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是由閆榮國著寫,邱長溶指導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環境質量與經濟成長內在關係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 關鍵字:經濟成長 環境質量 協調發展 對外貿易 產業結構
  • 論文作者:閆榮國
  • 導師:邱長溶
  • 學科專業:套用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館藏目錄:2009\F124\17
  • 館藏號:F124
中文摘要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已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之一。經濟成長與環境問題的兩難衝突問題,已經引起人們的多方思考,湧現了大量相關研究文獻。不過,這些文獻大多是“倒U型”的環境Kuznets假說對中國或某個區域環境質量與經濟成長關係是否適用的驗證和轉折點的預測,很少有探討環境質量與經濟成長內在關係,以及對外貿易、產業結構等對這種關係影響的研究。基於此,本文藉助主流經濟學理論及面板單整與協整等前沿計量分析方法,著重研究對外貿易、產業結構等因素所導致的環境一收入曲線形狀、走勢與特徵點的變化,探討中國環境質量和經濟成長之間的內在關係,分析它們對污染物排放的影響。本文突破了國內現有考察環境變化只考慮收入因素進行理論驗證的局限,在較完備的框架中分析了中國對外貿易、產業結構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彌補了利用面板數據估計環境—收入曲線因忽視變數非平穩性所造成的缺陷,深化了對中國環境質量與經濟成長內在關係的認識。 在結構安排上,本文首先對中國經濟成長中的環境壓力進行了多層面的統計分析;其次,通過構建無限期界最優經濟成長模型,研究了環境與收入之間的長期均衡與短期波動關係;提出了考察貿易、結構等因素影響環境—收入關係及環境質量的分析框架;運用面板單整與協整分析方法,以中國1981-2005年31個省級地區環境與經濟面板統計數據為樣本,估計了廢水、工業廢水等7類污染物為環境質量測度變數的標準環境—收入曲線與包含貿易、產業結構等因素的改進環境—收入曲線,比較了標準曲線與改進曲線形狀和關鍵特徵點的異同,測算了各類污染物排放對出口、進口、產業結構等變數的即期與長期彈性;考察了污染排放與收入、貿易、產業結構等因素之間的雙向因果關係;最後,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中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論文的主要創新點有: 1、運用LLC檢驗、IPS檢驗等6種面板單整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國廢水等7類污染物指標和人均GDP、出口、進口、二、三產業產值(就業)比重等18個面板變數的非平穩性,結果發現它們都是一階單整的。該結論一方面表明直接使用這些變數水平值進行模型估計可能產生“偽回歸”,對它們的回歸分析必須在面板協整框架中進行;另一方面意味著作為外部衝擊的環保政策的實施效果不僅在截面間有差異,而且可能被其它外部衝擊所抵消而變得無效。 2、估計了中國廢水等7類污染物指標為環境質量測度變數的標準環境—收入曲線與包含貿易、產業結構等因素的改進環境—收入曲線,並運用Pedroni檢驗與Kao檢驗分析了曲線相關變數之間的面板協整性,避免了曲線估計是“偽回歸”的可能。研究發現:7類污染物的標準環境—收入曲線均為“倒N型”,而加入貿易、結構等變數後,廢水、工業廢水、廢氣和粉塵的改進曲線雖然仍為“倒N型”,但SO2和固體廢物的改進曲線變為“遞增直線型”,煙塵的改進曲線分別變為“N型(含產值結構)”與“倒U型(含就業結構)”,而改進曲線比標準曲線由增到減的轉折點普遍性增大。 3、通過對改進環境—收入曲線中對外貿易、產業結構等變數的分析,考察了它們對污染物排放的影響,測算了污染物排放對這些變數變化的即期與長期彈性。研究發現對外貿易的環境效應是出口與進口不同方向效應相抵消的結果,它使工業廢水和SO2排放顯著增加,該結論提供了“污染天堂假說”對中國成立的證據。同時研究表明,污染物排放對產業結構長期變化是富有彈性的,第二產業比重永久性提高1%,污染排放約增加1.21%~3.35%,第三產業比重永久性提高1%,污染排放約降低1.05%~4.07%。 4、首次運用基於ECM的面板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分析了中國7類污染物與人均GDP、對外貿易、產業結構等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結果表明,污染物排放與人均GDP、出口、進口、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等經濟變數之間存在雙向Granger因果關係。這不僅與理論模型的預期一致,而且說明環境質量已不再是外生變數,而是受收入、貿易和結構等因素影響的內生變數,同時作為內生變數它對收入、貿易和結構等變數有著重要的反饋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