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是2016年3月24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理群、溫儒敏。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
  • 作者:錢理群、溫儒敏
  • ISBN:978-7-301-03670-9
  • 頁數:576
  • 定價:¥55.00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3-24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博雅大學堂.中國語言文學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由錢理群等三位學者撰述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已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點教材。這部近六十萬字的現代文學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關於作家、作品和文體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學史的敘事模式與狹窄格局,拓寬了研究領域,在“文學現代化”這一命題下,形成了學術品味濃厚的獨異的特色。 首先,在結構布局上,全書按照1917—1949年的歷史分期分為三編,但對各個時期的社會政治形勢只作簡約的交代,著重闡釋各個階段重要的文學思潮與文學現象,從文學演進過程與歷史聯繫中去分析文學自身的規律與特點。這本書雖然也按文體分類,卻注重突出各種文體的性質、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點,並對某些代表藝術高峰的作家作品作專章論述,每章還附錄了年表。 在對重要作家的評論中,該書力避對作家生平的羅列和對作品情節冗長的複述,而是重視作品的藝術成就和美學價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產生久遠影響的原因。如第二章魯迅(一),在評論魯迅小說的結構模式與深邃意蘊時,特意標出“說不盡的魯迅”一節,綜合了近年來學界對“阿Q精神”的人類學內涵的探討。該書還把沈從文列為專章,表示了對這位構築“湘西世界”,“充當現代中國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這些都是過去文學史著作所沒有的或所省略的。 對於文學流派,該書不只是強調主流文學,而且也能從地域、文化環境的視角,去關照京派、海派、新感覺派、先鋒派等趣味各異的文學派別,力求恢復現代文學色彩紛呈、枝葉繁茂的本來面貌。

目錄

重印說明
初版序言
前言
第一編第一個十年(1917年—1927年)
第一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一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二外國文藝思潮湧入和新文學社團蜂起
三胡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
四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向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章魯迅(一)
一《吶喊》與《彷徨》: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誌
二說不盡的阿Q
三《野草》與《朝花夕拾》
附錄本章年表
第三章小說(一)
一“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
二從“問題小說”到人生派寫實小說
三“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
附錄本章年表
第四章市民通俗小說(一)
一“鴛蝴”開啟直接源頭
二對峙迫使舊派向“俗”定位
三市民通俗小說類型的形成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五章郭沫若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女神》的藝術想像力、形象特徵與形式
三從《星空》《瓶》到《前茅》與《恢復》
四以《屈原》為代表的歷史題材劇作
附錄本章年表
第六章新詩(一)
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三變革中的新詩
附錄本章年表
第七章散文(一)
一《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二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
三冰心、朱自清與文學研究會作家散文
四郁達夫與創造社作家散文
五“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散文
附錄本章年表
第八章戲劇(一)
一文明新戲:中國現代話劇的萌芽與誕生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
三業餘的、非營業性的“愛美劇”與“小劇場運動”的倡導
四小劇場培育的田漢、丁西林等話劇文學的開創者及其創作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編第二個十年(1928年—1937年6月)
第九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一1930年代文藝運動發展的基本線索
二革命文學論爭與以“左聯”為核心的無產階級文學思潮
三自由主義作家文藝觀及兩大文藝思潮的對立
四文學創作的潮流與趨向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章茅盾
一茅盾的歷史貢獻
二茅盾的小說成就
三茅盾的理論批評與其他方面貢獻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老舍
一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
二《駱駝祥子》:對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係的探討
三老舍作品的“京味”與幽默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二章巴金
一青春的讚歌:巴金前期小說創作
二《家》的傑出成就
三深沉的悲劇藝術:巴金後期小說創作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三章沈從文
一“湘西文學世界”的創造者
二鄉村敘述總體及其對照的世界
三散文藝術與“沈從文的寂寞”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四章小說(二)
一“左聯”與左翼小說
二京派小說和其他獨立作家的小說
三海派小說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五章市民通俗小說(二)
一雅俗互動的文學態勢
二張恨水等言情寫實小說的俗雅融合
三武俠想像世界的現代拓展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六章新詩(二)
一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
二後期新月派的創作
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現代派詩人的創作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七章魯迅(二)
一魯迅雜文的重大意義
二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特質
三《故事新編》:魯迅最後的創新之作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八章散文(二)
一林語堂與幽默閒適小品
二左翼作家的“魯迅風”雜文和風格多樣的散文
三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
四報告文學與遊記
附錄本章年表
第十九章曹禺
一從《雷雨》到《原野》
二《北京人》與《家》
三曹禺劇作的命運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章戲劇(二)
一走向廣場:無產階級戲劇、紅色戲劇、國防戲劇與農民戲劇的倡導
二職業化、營業性劇場戲劇的確立與夏衍、李健吾的創作
附錄本章年表
第三編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一戰爭制約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學分割並存
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三文學思潮、論爭與胡風等的理論批評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二章趙樹理
一趙樹理出現的文學史意義
二塑造歷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
三評書體現代小說形式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三章小說(三)
一暴露與諷喻
二體驗與追憶
三通俗與先鋒
四現實與民間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四章市民通俗小說(三)
一雅俗對立的部分消解
二通俗小說的“現代化”
三大眾文學在現代社會生長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五章艾青
一艾青的歷史地位
二獨特意象與主題
三憂鬱的詩緒
四詩的藝術與形式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六章新詩(三)
一從同聲歌唱到“七月派”詩人群的出現
二從馮至等校園詩人群到以穆旦為代表的“中國新詩派”
三敵後根據地的詩歌創作:詩的民間資源的新的吸取與創造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七章散文(三)
一報告文學的勃興
二繼承魯迅傳統的雜文
三小品散文的多樣風致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八章戲劇(三)
一廣場戲劇的三次高潮
二大後方、上海“孤島”:劇場戲劇再度興起
三淪陷區:職業化、商業化的劇場戲劇的繁榮
附錄本章年表
第二十九章台灣文學
一台灣現代文學發展的歷史輪廓
二台灣現代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附錄本章年表
修訂本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