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

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

《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是蔡元培所著作品,出自於《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
  • 作者:蔡元培
  • 作品出處: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分類:圖書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在古代中國,文明之根一直沒有停止過它的生長,儘管關於這方面的歷史記載極少。進行高等教育的機構早在兩千年前就出現了,那時稱之為“太學”。隨後,又從這一初步形式,逐步演變為一種稱之為“國子監”的教育制度。它包括倫理教育、政治與文學教育。現在看來,這是必然的發展,並且隨著這一發展而增設了包括寫與算等更多的學科。但增設的這些科目,在欽定的學校課程中,是無足輕重的。數百年來,教育的目的只有一項,即對人們進行實踐能力的訓練,使他們能承擔政府所急需的工作。總之,古代中國只有一種教育形式,因此,其質與量不能估計過高。
晚清時期,東方出現了急劇的變化。為了維護其社會生存,不得不對教育進行變革。當時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要仿效歐洲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大學。當這些大學建立了起來並有了良好的管理以後,就成為一支具有我們自己傳統教學方法的蓬蓬勃勃的令人稱譽的力量。初時的大學,也曾設定了與西方大學的神學科相應的獨立的經科。這些大學推行的總方針,還是為了要產生一個於政府有用、能盡忠職守的群體。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紹興人。 早年投身科舉,26歲被取為進士,隨即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戊戌變法失敗後,南下從事新教育事業。190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1904年創建革命團體——光復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被委任為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1907年赴德國留學。中華民國成立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總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歐洲,1916年底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進行整頓和改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先後擔任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1932年底與宋慶齡、楊杏佛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會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避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