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獵龍身長不足1米,在恐龍家族中絕對算是個“小塊頭”,但因為它的前肢已經演化成像鳥一樣可以向兩側伸展的翅膀,身上具有從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渡特徵,從而使它成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的又一重大證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國獵龍
- 拉丁學名:sinovenator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爬行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目: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科:傷齒龍科
- 屬:中國獵龍
- 種:張氏中國獵龍(模式種)
- 分布區域:中國遼寧省
- 生存年代:白堊紀早期
基本資料,科學分類,物種簡介,形態特徵,命名和發現,研究意義,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中國獵龍
發音( pronounced ):si-no-vena-te
時代( period ):白堊紀早期
發現地層( stratum ):義縣組
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1米
推測體重( mass ):5公斤
發現者( discoverer ):xu, norell, wang, makovicky & wu, 2002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xu, norell, wang, makovicky & wu, 2002
科學分類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tetanurae 堅尾龍類;avetheropoda鳥獸腳類;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maniraptoriformes 手盜龍形類;模式種( type species ):s.changii 張氏中國獵龍。
物種簡介
中國獵龍不足1米的短身體和“超長”的後肢很不成比例,前肢已經演化成可以像鳥類一樣向兩側伸展的翅膀,垂下來只及身高的三分之一。這表明中國獵龍運動的方式已經與已發現的大多數其他種類恐龍很不相同,它運動的支點已經從臀部向股骨和脛骨之間轉移。
仔細觀察這具獵龍化石的復原圖,人們不難發現它與往常出現在各種科幻片中的恐龍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它不足1米的短身體和“超長”的後肢就顯得很不成比例,它的前肢已經演化成像鳥類一樣的翅膀,垂下來只及身高的三分之一。
形態特徵
中國獵龍嘴部的構造也很像鳥喙,嘴裡長著細小的牙齒。而被羽毛覆蓋的腦袋更酷似鳥類,這隻中國獵龍腦袋大小近10厘米,在素以“愚蠢”聞名的恐龍家族中已算是具有“聰明腦袋”了。它的顱腔和髖骨的比例也更接近鳥類。此外,中國獵龍的腦顱結構和始祖鳥相似,都具有複雜的圍耳竇系統。
在中國獵龍腳趾的構造上也能看出恐龍向鳥類進化的痕跡——它每隻腳上有三趾,都長著長而鋒利的鳥類形狀的彎指甲,說明它非常兇猛。
命名和發現
研究意義
中、美、加三國學者在中國的“恐龍之鄉”遼西發現了中國獵龍化石,雖然發現的這具化石身長不足1米,在恐龍家族中絕對算是個“小塊頭”,但因為它的前肢已經演化成像鳥一樣可以向兩側伸展的翅膀,身上具有從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渡特徵,從而使它成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的又一重大證據。通過研究發現於中國遼西的一種新的肉食性小型恐龍——中國獵龍,科學家揭示了恐龍向鳥類進化過程中一些有趣的進化現象。恐龍家族“新丁”中國獵龍的發現,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白。
雖然在化石上沒有發現羽毛的證據,但徐星等恐龍專家根據系統發育得出中國獵龍也長著羽毛的結論。在製作復原圖時,他們有些保守地為中國獵龍披上了一層絨毛。而事實上,中國獵龍的前肢和尾巴上可能已經長有類似尾羽龍那樣的現代鳥類羽毛。國際學術界一般認為,鳥類是由獸角類恐龍中的一支——手盜類恐龍演化而來的,而手盜龍又包括馳龍、竊蛋龍、鐮刀龍和傷齒龍等類型。前三個類群的“恐龍代表”都已經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只有傷齒類恐龍的類型研究收穫甚少。“張氏中國獵龍”的發現,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白。“獵龍”故鄉在遼西在“張氏中國獵龍”的故鄉遼西,存在著世界上最豐富的古鳥類化石群,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有喙鳥類孔子鳥和現代鳥類最早的祖先遼寧鳥等。同樣,地球上最早的花也曾在那裡盛開,從而被世界廣為關注。因為無論是在古鳥類化石的種類、數量上,還是在保存的精美性方面,中國遼西都是當之無愧的“白堊紀生物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