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職責
中國特產協會以積極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實施特色經濟的戰略方針、政策為己任,積極為特產相關企業和個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組織召開特產新聞發布會和推介會、特產知識講座培訓、經驗交流和特產專題研討等活動,並通過中國特產協會網為會員及廣大用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綜合服務,為中國特產的振興與發展出謀劃策,繁榮國內特產經濟市場,增強中國特產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中國特產協會本著“立足特產、與時俱進、求實創新、竭誠服務”的精神開展工作,為推動中國特產事業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為中國特產市場的欣欣向榮,為中國特產走向世界而努力奮鬥。
建設宗旨
堅持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從事中國特產的相關科技、文化、經濟、教育的綜合發展研究。
成立意義
健全協會組織建設,豐富會員組織活動,加強全國各地特產的研究、培育、引導、服務、推介、保護工作及相應業務活動的聯絡,大力培育、發展中國特產品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做好中國特產信息工程、品牌培育、專項認證、人才培訓等方面活動,努力實現特產經營的體系化、規範化、科學化和國際化,讓各地特產走遍全國,走向世界。中國特產協會大力推廣各地特產品牌,積極團結國內外企業、社團、調查諮詢機構、研究院所,政府有關部門、新聞媒體以及熱心中國特產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努力實施名牌戰略、資本運營、行銷策略、技術創新、信息資源等諮詢服務和策劃方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各類特產相關的調研、培訓、會展、行銷等活動,對地方特產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深入的、廣泛的推廣宣傳,力爭對我國特產的生產經營、科技推廣、市場管理、文化建設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和引導作用,為中國特產事業的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業務範圍
1、 遵照黨和國家發展我國特色經濟的方針政策與工作部署,與各級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展開中國特產相關的活動,整合特產資源,普及特產知識,發展特產經濟,弘揚特產文化。
2、 做好特產新品種、新技術和特產流通、供求信息等宣傳工作,彰顯中國特產的獨特魅力,引導特色消費新潮流,努力使中國特產體系化、規範化、科學化、國際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3、 豐富中國特產網路平台,促進中國特產經濟發展,加強中國特產的研究、培育、引導、服務、推介、保護工作,為中國特產的健康發展提供暢通的交流渠道,建立健全中國特產市場。
4、 積極幫助特產相關企業、個人搞好申請國內(外)馳名商標認定、國際名牌認定以及有關質量獎項的認定諮詢服務工作,同時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向國內(外)發布特產名牌成果報告。
5、 會同國內(外)有關特產的市場調查、經濟理論、行銷策劃等專業機構,為實施中國特產的名牌戰略、資本運營、品牌經營、技術創新提供諮詢服務和策劃方案。
6、 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與中國特產有關的討論會、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特產研究專家、經濟學家、成功企業家等對各地特產進行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和經驗交流,推動地方特產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交流合作。
7、 為中國特產提供策劃、諮詢、培訓、會展、行銷等全方位服務,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實事求是,加強特產的開發利用。
組織機構
中國特產協會常設決策機構為理事會,內設6個辦事部門:通聯合作部、會員服務中心、特產調研部、編輯出版部、網路服務部、認證服務部;設6個專業機構;中國特產傳媒中心、中國特產行銷發展聯盟、中國特產文化交流委員會、中國特產經濟貿易委員會、中國特產品牌開發與推廣委員會、中國特產評價與認證專業委員會;分設全國各省市工作委員會;直屬公司北京中特時代品牌管理公司;全國各地項目代理機構。協會日常工作由秘書處全權負責。
秘書處:
負責中國特產協會的文秘、財務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時負責本會召開的理事會議、會員會議的邀請、組織、和服務工作,負責對本會各部門及工作人員的綜合考評工作,負責總部內各分支機構的日常協調管理工作。
通聯合作部:
負責與國家計畫、改革、發展、商務、建設、農業、民政、信息產業、文化、勞動、財政、交通等部門保持聯繫,負責與地區有關部門、企業、各界知名人士建立合作關係,積極開展特產有關的市場調研、技術培訓、信息諮詢、行銷策劃以及科技、文化、經濟的諮詢服務和交流活動。作好通訊聯絡、信息通報、展覽展示、會議服務等服務工作。
會員服務中心:
負責向各地方特產經營企業和個人等各種會員提供相關的特產諮詢服務,並提供資本運營、市場行銷、品牌培育、質量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解決方案,加速特色產業的發展進程;免費向各地會員單位和個人提供科技、文化、經濟、教育、環境、信息資源等的相關信息,為會員提供一對一的貼心服務,切實解決會員提出的各類問題,把會員服務中心真正辦成會員之家。
特產調研部:
負責研究國內外特產的生產和經營經驗,探索地方特產成長的基本規律,研究特產的市場戰略理論以及特產在區域經濟和地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地方特色產業的未來發展戰略,為國家相關決策提供依據。
編輯出版部:
負責編輯、出版、發行本會通訊、本會期刊以及有關特產的相關圖書,同時把編輯的相關資料提供給相關分支機構,對各地特產進行全方位的推廣和宣傳。
網路服務部:
負責建設中國特產協會網以及中國特色產業網、中國特色產品網、中國特色鄉鎮網、中國特色城鎮網,幫助各地建立和完善地方特產的網路服務平台,收集國內外特產在科技、文化、經濟、貿易等各方面的新情況、新動向,並發布到本會建設的特產專業網站上,形成特產網路集群,為理事會單位、會員單位和個人提供國內外特產的最新資訊。並全面連結政府、新聞等各界網站形成特產信息資源優勢,相互整合利用。
認證服務部:
為加強地方特產品牌服務,專門開辦企業和個人申請國內外弛名商標認證、國際名牌認證、國際質量獎項證以及其它各項認證等諮詢服務工作;組織召開特產認證相關的展示會和研討會。
中國特產信息服務中心:
全面收集、整理、分析中國特產信息,對國內外特產生產技術、高新技術、創新成果、市場動向進行有序的科學研究;形成我國特色產品的綜合信息資源庫,通過對特產信息進行全面、統一、系統、規範的管理,作好我國特產全面走向信息化、市場化、科學化、國際化的信息服務工作。
中國特產行銷發展聯盟:
由國內各地區的生產經營企業、行業組織、個人以及各級行政單位組成特產行銷聯盟,發展各種特色的特產專賣連鎖服務,建立生產、銷售、服務、消費為一體的市場行銷聯盟,建設規範的特產行銷市場。
中國特產文化交流委員會:
負責對各地方的獨特的特產文化現象進行詳細的、有序的、統一的、深入的整理,負責舉辦全國各地的特產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各單位、企業、個人的對各種特產文化進行演講、培訓、商討和廣泛的合作交流。讓特產文化更全面、更普遍地得到國內外的支持,提升特產文化內涵。
中國特產經濟貿易委員會:
負責為各地特產的生產企業和個人開闢暢通的經濟貿易交流渠道,與國家有關部門展開打假活動,維護地方特產的信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負責與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等有關單位為地方特產召開新聞發布會、特產推介會等,形成中國特產經濟貿易的科學發展機制。
中國特產品牌開發與推廣委員會:
負責組織國內外各行業專家、品牌專家對各地方特產進行開發、生產、經營、拓展等的專業指導,針對各地方特產的出產環境、產品特點、品牌優勢、市場流通等狀況分析,組織各種形式的特產品牌開發與推廣活動,強化品牌開發和推廣的新概念,實現特產經濟的體系化、規範化、科學化和國際化,不斷推出特產品牌開發與推廣的新理念、新舉措、新品牌、新方案。
中國特產評價專業委員會:
由國內外各特產行業的生產、文化、技術、市場專家組成,針對地方特產現狀為各地方特產進行生產、經營、消費、文化、歷史、技術、標準等專業評價,提高各地特產相關企業和個人的增強品質、提升品味,開發品種、創新品牌、打造名品、精品、極品的觀念,幫助特產相關企業、個人辦理各項認證。
組織章程
中國特產協會章程(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中國特產協會是一個以“中國特產”為工作內容的國際性、專業性、公益性、學術性的社團組織。
第二條 中國特產協會由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特產生產(經營)者(企業、個人)自願組成。
第三條 中國特產協會的宗旨是:堅持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從事中國特產的相關科技、文化、經濟、教育的綜合發展研究。
第四條 中國特產協會的基本工作方針是:實現我國特產事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特色鄉鎮和特色城鎮,促進中國經濟進步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
第五條 中國特產協會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國家有關發展特產事業的戰略方針、政策,通過對各地特產科研調查、信息研究、人才培訓、特產宣傳等活動,為振興中國特色經濟、發展中國特產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第六條 中國特產協會團結國內外企業、社會團體、新聞媒體、諮詢中介機構、各行業協會、政府有關部門以及熱心中國特色產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加強地方特產參與國內外科研、文化、貿易等的廣泛交流與合作,尊重智慧財產權,維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 組織
第七條 中國特產協會由名譽會長、顧問、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常務理事、理事(若干)、會員(若干)等組成。
第八條 中國特產協會常設機構有:通聯合作部、會員服務中心、特產調研部、編輯出版部、網路服務部、認證服務部以及中國特產信息服務中心、中國特產行銷發展聯盟、中國特產文化交流委員會、中國特產經濟貿易委員會、中國特產品牌開發與推廣委員會、中國特產評價專業委員會。
第九條 中國特產協會下設秘書處,秘書處設秘書長1人、副秘書長6人、幹事若干人。秘書處負責協會日常工作。
第三章 工作職責
第十條 主要任務:
1、 遵照黨和國家發展我國特色經濟的方針政策與工作部署,與各級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展開中國特產相關的活動,整合特產資源,普及特產知識,發展特產經濟,弘揚特產文化。
2、 做好特產新品種、新技術和特產流通、供求信息等宣傳工作,彰顯中國特產的獨特魅力,引導特色消費新潮流,努力使中國特產體系化、規範化、科學化、國際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3、 豐富中國特產網路平台,促進中國特產經濟發展,加強中國特產的研究、培育、引導、服務、推介、保護工作,為中國特產的健康發展提供暢通的交流渠道,建立健全中國特產市場。
4、 積極幫助特產相關企業、個人搞好申請國內(外)馳名商標認定、國際名牌認定以及有關質量獎項的認定諮詢服務工作,同時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向國內(外)發布特產名牌成果報告。
5、 會同國內(外)有關特產的市場調查、經濟理論、行銷策劃等專業機構,為實施中國特產的名牌戰略、資本運營、品牌經營、技術創新提供諮詢服務和策劃方案。
6、 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與中國特產有關的討論會、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特產研究專家、經濟學家、成功企業家等對各地特產進行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和經驗交流,推動地方特產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交流合作。
7、 為中國特產提供策劃、諮詢、培訓、會展、行銷等全方位服務,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實事求是,加強特產的開發利用。
第十一條 探索特產生產和經營的基本規律,深入分析和研究國內外有關特產經濟發展的經驗,為特產經營者(企業、個人)提供實用的指導經驗。具體內容有:
1、 研究特產文化以及生產和經營現狀,為國家相關決策提供依據。
2、 全面調查特色經濟在國民經濟和企業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3、探索各地特產的生產和市場運作規律,提高特產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
4、開展特色經濟的理論普及工作,提高特產的知名度,尊重智慧財產權,維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第十二條 總結推廣國內外特產生產和經營的典型經驗:
1、 總結推廣國內特產生產和經營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2、 引導各地相關企業和個人,全面理解生產和經營特產“特色”的重要性。
3、 促進各地方企業和個人進行全方位合作,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4、 培育和保護地方特產,提高社會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第十三條 為全國各地特產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1、 提高全社會對特產經濟的了解和認識,以比優創新為導向,以開拓市場為契機進行資源配置和最佳化組合,全面挖掘中國特產事業的市場潛力。
2、 建立特產生產、管理和經營的整體經濟結構,充分展示各種特產特色。
3、 通過信息資源共享的整合,加快特產的市場運作和科學管理。
4、 為全國各地特產生產經營者提供策劃、諮詢和培訓服務。
5、 利用本會資源對各地特產進行調查研究、市場推廣,大力宣傳各地方特產,提高特產的知名度、美譽度和信譽度。
6、 組織跨地區、跨國度、跨部門、跨行業的特產科技、文化、經濟交流活動。
7、 建立統一、多渠道的市場網路,減輕或避免特產經營和投資的風險。
8、 在全國各地創造條件建設特產科技、人才、貿易的中心,形成龐大的特產市場。
9、 在全國各地舉辦各種特產展示、展覽會。
第四章 活動
第十四條 每年一次定期召開協會理事會議,遇有特殊需要可隨時召開。
第十五條 年度理事會議要有明確的主題,會議結束要行成文字決議。
第十六條 協會秘書處要針對各分支機構委員會職責,組織和安排委員會成員參加與中國特產相關的科技、文化、經濟等研究課題,並寫出研究報告。
第十七條 對有突出貢獻的會員,實行表彰獎勵。
第十八條 對違紀違法會員給予批評,嚴重者開除。
第五章 經費
第十九條 協會經費來源:
1、 資助
2、 捐贈
3、 有償服務(如諮詢、培訓、代理等)
註:具體操作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條 本章程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第二十一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於中國特產協會。
相關報導
2016年3月,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管的中國社會組織網曝光第一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中國特產協會在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