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牡丹種質資源

中國牡丹種質資源

《中國牡丹種質資源》是2020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延龍、牛立新、張慶雨、張曉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牡丹種質資源
  • 作者:張延龍、牛立新、張慶雨、張曉驍
  •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 ISBN:9787521905526
  • 類別:圖書>農業/林業>園藝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牡丹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的科學專著。該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牡丹種質資源的起源與分布、系統分類、資源評價以及野生牡丹種質資源的植物學性狀,還進一步對中國牡丹資源的油用特性、活性營養物質、育種潛能進行評價。針對發展迅速的油用牡丹產業,本書還重點討論了牡丹脂肪酸代謝新研究進展以及油用牡丹選種策略。該書資料詳實,觀點鮮明,結構嚴謹,圖文並茂。可供風景園林學、園藝學、生物學、林學等相關領域從事研究與生產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牡丹愛好者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序言
緒論
一、牡丹種質資源研究的意義
二、牡丹種質資源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章 牡丹種質資源的起源與分布
節 中國牡丹資源調查歷史
一、國外學者對中國牡丹資源的調查與分類研究
二、國內學者對中國牡丹資源的調查與分類研究
第二節 中國野生牡丹分布概述
一、中國野生牡丹的水平分布
二、中國野生牡丹的垂直分布
第三節 中國野生牡丹的分布特徵
一、野生牡丹的群落特徵
二、野生牡丹的分布方式
第二章 中國牡丹種質資源研究歷史
節 觀賞牡丹研究歷史
一、園林中的套用與發展
二、寺廟建築中的套用與發展
三、私人住宅中的套用與發展
第二節 藥用牡丹研究歷史
一、先秦至南北朝:藥用牡丹文化的生成
二、隋唐宋金元:藥用牡丹文化的興盛
三、明清兩朝:藥用牡丹文化的積澱
第三節 古牡丹研究歷史
一、古牡丹現存分布
二、牡丹珍品簡述
第三章 中國牡丹的分類系統
節 芍藥屬牡丹組的分類
一、芍藥屬牡丹組的分類方法
二、栽培品種群的分類
第二節 中國牡丹的演化研究
一、形態學標記
二、細胞學標記
三、生化標記
分子標記
第四章 牡丹資源的評價描述記載方法與標準
節 概述
一、分類方面的問題
二、源描述記載標準問題
第二節 牡丹資源的描述記載項目的確立
第三節 牡丹資源的描述記載性狀必要性的評價
一、性狀選取與編碼
二、性狀的觀察記載
三、性狀數據分析處理方法
性狀分析評價
五、幾種數量性狀的分級研究
第四節 牡丹資源描述記載標準
一、基本信息
二、植株的基本形態
三、花部形態
葉部形態
五、花期
六、花香
七、果實及種子
八、綜合評價
九、其他
第五章 野生牡丹種質資源的植物學性狀
節 矮牡丹(稷山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二節 卵葉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三節 楊山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四節 紫斑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五節 四川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六節 紫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七節 狹葉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八節 黃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九節 大花黃牡丹
一、種名沿革
二、植物學特徵摘要
三、發現過程與地理分布
第六章 中國牡丹資源的油月特性評價
節 結實特性的評價
一、野生牡丹種子特性評價
二、栽培牡丹結實特性評價
第二節 脂肪酸成分的評價
一、中國野生牡丹種子脂肪酸成分評價
二、觀賞栽培牡丹油用特性的評價
三、不同牡丹品種油用潛力的綜合評價
第三節 油用牡丹授粉結實特性評價
一、牡丹的授粉特性
二、不同花粉源對牡丹結實的影響
第七章 中國牡丹資源的活性營養物質的評價
節 中國牡丹資源酚類物質的評價
一、中國野生牡丹資源酚類物質的評價
二、中國栽培牡丹資源酚類物質的評價
第二節 中國牡丹資源芳香物質的評價
一、牡丹花中芳香物質的評價
二、牡丹根中芳香物質的評價
第八章 中國牡丹資源育種潛能的評價
節 觀賞育種價值
一、株型育種
二、花型育種
三、不同觀賞期育種
香型育種
第二節 油用育種價值
一、高α-亞麻酸油用牡丹育種
二、均衡脂肪酸油用牡丹育種
第三節 油觀牡丹育種價值
一、紅色油觀系育種
二、複色系油觀品種育種
第四節 牡丹資源育種策略
一、雜交育種
二、實生選種
第九章 牡丹脂肪酸代謝相關基因的挖掘與分析
節 植物種子脂肪酸合成調控的研究進展
一、種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始於質體
二、醯基鏈從質體到內質網的轉移
三、TAG合成的簡單和複雜途徑
Kennedy途徑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
五、PC在TAG合成中的核心作用
六、組學水平的植物脂肪酸研究進展
七、小結
第二節 牡丹種子脂肪酸合成關鍵基因的挖掘
一、中國野生牡丹總脂肪酸含量的測定及分析
二、不同野生牡丹種子發育時期的脂肪酸積累差異
三、不同野生牡丹種子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分析
小結
第三節 比較轉錄組學揭示牡丹種子α-亞麻酸高效積累的分子機制
一、紫斑牡丹

作者簡介

張延龍,19年生人,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林業和草業局油用牡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教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康養與園藝療法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等。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重大專項等科研項目十餘項。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迄今發表科研論文200餘篇,選育並審定牡丹、百合等花卉新品種10個,獲發明1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