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特徵
觀賞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複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C∞G2~5 :1:2~5,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複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觀賞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徵。
分布範圍
全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國外。
主要價值
根皮供藥用,稱“丹皮”;為鎮痙藥,能涼血散瘀,治中風、腹痛等症。
主要分類
根據對新品種選育過程中對花色變化、花型變化以及品種形成等問題的長期觀察和研究,“花色”、“花型”、“品種名稱”三級分方法,符合牡丹品種演化的實際過程。
花色是牡丹最突出、最容易判別的特徵,而且花色比較穩定,所以將花色作為紫斑牡丹品種分類的第一等級。花色分為白、粉、紅、紫、黑、藍、黃和複色共9種類型。其中黑色指深紫色和墨紫色,黃色指淡黃色或淺黃色,藍色指粉藍色或粉紫藍色,複色指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
花型是正確反映品種特點和觀賞價值的主要特徵,是盤中開花時花朵整體形態特徵的綜合體現,從單瓣、半重瓣到重瓣,反映了花瓣不斷增多和隨之發生的外觀形態變化。紫斑牡丹花型可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皇冠型、繡球型。
品種名稱是品種分類最低等級和基本單元,代表著具有生產套用價值和理論研究價值的具體植株,是所有信息的總會,其內容以品種名稱第一次合法發表時的描述為準。
顏色分類
中國全國各地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綠、黃、黑和複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繡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
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
(一)複色類
什樣錦、嬌容三變、鬥豔、二喬三變賽玉、瑪瑙荷花、彩蝶、花蝴蝶
(二)綠色類
綠香球、春水綠波、豆綠、綠玉
(三)黃色類
姚黃、金桂飄香、玉璽映月、黃花葵、金玉交章、御衣黃
(四)墨紫色類
冠世墨玉、煙絨紫、青龍臥墨池、墨樓爭輝、烏金耀輝、黑花魁。
(五)粉色類
趙粉、魯粉、粉中冠、桃花飛雪 、貴妃插翠、雪映桃花、軟玉溫香、淑女妝、粉荷飄江、銀鱗碧珠、盛丹爐、青龍臥粉池
(六)白色類
夜光白、景玉、香玉、金星雪浪、琉璃冠珠、雪塔、白玉、雪桂、崑山夜光、玉樓點翠、玉板白、雪蓮、水晶白、白鶴羽、風丹白、水晶球、風丹白、玉板白、清香白
(七)粉藍(紫)色類
藍田玉、 紫藍魁、藍寶石、菱花湛露、垂頭藍、
硃砂壘、繡桃花、雨後風光 、彩繪 、大朵藍 、似荷蓮 、
藍芙蓉、魯菏紅
(八)紫色類
(九)紫紅色類
紅霞爭輝、
紅霞迎日、錦袍紅、烏龍捧盛、藏枝紅、百園紅霞、映金紅、大棕紫、首案紅、狀元紅、盤中取果、錦繡球、
洛陽紅品種
紫斑牡丹(觀賞牡丹)
芍藥
日本牡丹
中原牡丹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牡丹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中文別名 :百花王、鹿韭、木芍藥、花王、富貴花
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藥是同一個詞——---peony 或者 paeony (Paeonia)
文化風情
甘肅地處中國黃河中上游,東連陝西、寧夏,西承新疆、青海,北及內蒙,南接四川,是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的交匯處。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多樣的氣候和獨特的景觀。在這裡,可領略自然之神工、天地之造化。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沙漠綠洲;既有皚皚冰川,又有茫茫戈壁;既有黃土高原,又有一望無際的高山牧場。
甘肅是中國民族的主要發祥地,大約在十多萬年前,遠古人類就在這裡生息和繁衍。甘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歐亞大陸橋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咽喉,聞名中外的世界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有東方雕塑館之稱的天水麥積山以及沿長城古道遍布的文化古蹟酒泉嘉玉關城樓、張掖大佛寺睡佛、劉家峽炳靈寺石窟、夏河拉卜棱寺、平涼道教聖地空峒山等,充分顯示了甘肅古老而又燦爛的歷史多民族文化。甘肅歷史上就是一個少數民族居多的地區,主要生活著以漢、回、藏、蒙、維、東鄉、裕固族等為主的45個民族,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多姿多彩的、風情各異的本民族文化。
雖然各民族風俗不一,但喜愛牡丹花是各民族共同的特點,除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上星羅棋布的農家牡丹園外,各色美麗芳香的碩大牡丹花,相競開放在寺院廟宇,連同那些不同建築上的雕刻繪畫,更增加了人們對牡丹的依賴和崇敬,把牡丹作為希望的寄託,美好幸福的象徵,加之喜愛栽植牡丹的人都很長壽,因此人們一旦談論牡丹、觀賞牡丹之時,就會情不自禁的唱牡丹曲調,詠牡丹詩詞,寫牡丹,畫牡丹,修牡丹亭,刻牡丹紋,形成了不同民族風情的牡丹文化,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科研機構
甘肅中川牡丹研究所
甘肅中川牡丹研究所位於蘭州市北部中川機場旁的中川牡丹園。
中川牡丹研究所主要對紫斑牡丹、芍藥、大麗花等甘肅特色花卉的進行品種收集、整理、育種、栽培管理、繁殖技術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同時進行研究成果的產業化生產示範和技術推廣服務。進行的科研項目有“甘肅牡丹新品種培育與產業化示範”、“甘肅牡丹北移技術研究”、“紫斑牡丹抗寒品種的選育”、“紫斑
牡丹籽油提取技術研究”、“紫斑
牡丹精油提取技術研究”等。此外,研究所還對農民技術人員開展了專業技術培訓工作,對國內外牡丹園的規劃設計、建園施工管理進行研究,制定甘肅紫斑牡丹的種苗質量行業標準等工作。
洛陽市牡丹研究所
1983年12月,洛陽市人民政府為加大牡丹科學研究力度,成立了洛陽牡丹的專業科研機構——洛陽市牡丹研究所。1984年10月,經國家城建部批准在該所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洛陽牡丹研究中心。2007年11月,“洛陽市牡丹研究所”更名為“洛陽市牡丹研究院”。
洛陽市牡丹研究院長期從事牡丹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研究與利用、牡丹新品種培育、牡丹促成和抑制栽培、牡丹栽培技藝、牡丹病蟲害防治、牡丹園藝套用、牡丹文化等基礎理論研究和實用開發技術研究工作,是牡丹科研的中堅力量。建有育種室、實驗室及組織培養室等。建有實驗園和中試基地200餘畝,實驗園內設有種質資源圃、引種馴化圃、新品種繁育圃等,其中種質資源圃內植有卵葉牡丹、紫斑牡丹、楊山牡丹、稷山牡丹、四川牡丹、紫牡丹、黃牡丹、大花黃牡丹、狹葉牡丹等全部野生種類牡丹及中原、西北、西南、江南四大品種群和國外品種群,栽培牡丹品種1200餘個,國內外芍藥品種近4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