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探討中美教育的通俗讀物。本書以作者在美國大學、國小親身教學的經歷為模板,向讀者展示了客觀和真實的美國學校、美國教育、美國家長和美國學生的生活,並詳細介紹了美國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校園環境、社會交往及各種傳統節日等,全面深入地展現了美國國小課堂的概況,描寫了美國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出了美國國小與中國國小有什麼異同,客觀地講述了中美教育的各自優缺點,幫助國內孩子的父母在中美文化之間的交匯點中,找到自己的最佳教子之路。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母親在中美教育之間的選擇
-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定價:29.80
- 作者:吳晨陽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103099
- 品牌:西苑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同時也是一位小留學生母親和美國國小教師
客觀地為你講述中美教育的各自優缺點
幫助國內孩子的父母在中美文化之間的交匯點中
找到自己的最佳教子之路
作者簡介
中文專業研究生畢業。大學講師。喜愛旅遊、社交,已自駕走遍美國。
曾任教於國內某知名高校。出國後,在美國紐約州一所大學教授東亞文學,也曾執教於美國國小。在多年教學工作的親身實踐和與學生的大量交談中,對中美兩國的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有著極為深刻而又獨到的見解。
近年來,有很多作品在美國華人雜誌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是美國文學城知名部落格寫手。已出版《親歷美國職場:與老美同事的那些日子》。
圖書目錄
第一節走進美國的國小/3
第二節美國的國小,是兒童的天堂/16
第三節做美國小學生的家長,真的不容易/22
第二章做美國小學生的老師,感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31
第一節美國國小單獨開的家長會/33
第二節美國國小的特殊教育/41
第三節做美國國小的老師/55
第四節美國教師的包班制和課程安排/67
第五節生動有趣的課間遊戲/74
第六節美國孩子的理想/76
第七節中國孩子接受美國教育的結果/82
第八節美國老師培養孩子的金錢觀/85
第九節印度、韓國家長對美國基礎教育的看重/88
第三章我在美國教大學/93
第一節我在美國大學當老師/95
第二節美國孩子暑假裡都在忙什麼/104
第三節美國的教育更有利於男孩子成長/114
第四節美國教育賴以生長的土壤/121
第四章美國教育的另外一面/127
第一節美國教育存在不少問題/129
第二節美國的公立學校/136
第三節美國私立學校嚴格的教育模式/142
第五章中國孩子接受美國教育的另外一面/151
第一節從中國媽媽在美國受到的歧視,看美國的不平等/153
第二節中美之間對孩子體罰看法的不同/159
第三節華裔後代無根的尷尬/164
第四節在美國,我丟掉了事業,也丟掉了心中的孩子/170
第五節再見,美國的教育/179
第六章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183
第一節和兒子一起適應新環境/185
第二節和兒子一起分享成長的滋味/190
第三節尋找中美教育的融合點/194
文摘
我的學生還有一個大約五十多歲的女士,她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她是一個英語老師,名叫路易斯,教授國際學生學習英語。她最近由於與中國一所大學有密切的學術關係,暑假裡,她將要到中國出差,計畫在中國待上兩個星期。她想著在去中國之前,多少學會說上幾句中國話,了解一下中國的一些基本常識,所以,她也就來旁聽我的中文課。
她是一個極為注重儀表的女士,穿戴極為講究。我在美國感覺美國人整體上穿衣服不是那么正規,都比較隨便。但是路易斯卻是一個極為講究的女子,她脖子上戴一個昂貴的珍珠項鍊,那串項鍊上每一顆珠子都是那么大、那么圓,晶瑩剔透,閃閃發光。有的時候,還戴上一頂精緻的帽子,帽子上是一圈白色的茶花,那些白色的花與她淡綠色的眼睛配合得十分協調。再穿上一件做工極為考究的套裙,她就是一個很優雅的貴婦人了。
我喜歡路易斯,因為每次見到她,她都是穿戴這么美麗。有的時候,學校有什麼社交活動,比如說有一些聚餐會之類的會議,她總是作為一個核心人物,一般都穿著一身低胸的晚禮服,露出雪白的、修長的脖頸。很多人都喜歡和她談話,她總是可以左右逢源地和每一個來賓溝通。對於美麗的女人來說,無論年齡多大,她都是有魅力的。
我的學生還有一個大約四十多歲的女士,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叫瑪麗,是這個學校的研究生,最初的時候是一個女軍人,住在德國,回到美國後,在一所國小里教書。有兩個女兒,當女兒都在十多歲的時候,又生了一個兒子,兒子比兩個女兒都小十多歲,所以他們夫妻兩個人都非常寵愛小兒子。
最讓我開心的是,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一個班級上學,就是那個叫吟的學生,這個發現使得我很開心。
吟是一個健康陽光的男孩子,由於兒子的英語不好,很難和美國本土的孩子一起開心地玩,所以我一直期待給他找個美國本土的小夥伴一起玩。
序言
在中國家長的眼中,美國的教育是個美麗的夢。這個夢因國人對美國的追崇和羨慕更增加了一些虛幻和絢麗的色彩。國內一些家長期待孩子接受美國的教育,甚至從孩子國小時就開始有這樣的想法。家長為了孩子接受美式教育,不惜花費重金,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接受教育。
美國的國小教育到底如何呢?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美國父母看重孩子的分數嗎?美國孩子怎么上課?在學校學什麼?在美國就可以接受世界上一流的教育,培育出完美的人格和最優秀的人才嗎?
不可否認,美國學校更注重的是學習能力的訓練和批判性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美國的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同時也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很多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與快樂,獨立,有主見又堅強,健康,陽光又富於創造力。他們沒有嚴格的考試制度,學生沒有怎么也寫不完的作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有更多的實踐活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學校注意發掘學生求知的動力,把學習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學習成為一種積極快樂的求知過程。在這種教育制度下,美國孩子的個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學校是每個孩子都喜歡去的地方,是兒童的樂園。
但美國的教育就是最完善的嗎?當你去掉了初到美國所帶的虛幻和絢麗美夢,與美國的教育零距離地接觸時,你看到了什麼?
在美國國小的課堂上,經常會上演這種情景:當老師發問7+8等於多少時,中國小孩馬上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15,而美國小孩的表現會叫你大吃一驚,他們在計算的時候,手腳並用,因為手指頭不夠數,竟然要把鞋子脫掉,才能夠算出來。美國學生數學成績之差簡直是出了名的,即使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數學,也只達到了中國中學生的水平。
在自稱是平等的美國教育的表面之下,是否暗藏著種族歧視?華裔的後代獲得名校的錄取機率,為什麼遠遠低於美國本土的學生?為什麼本科階段獲得獎學金的機會大部分留給本土的公民?當你看到美國大學空空如也的教室和熱鬧的操場時,你會想到什麼?
看到了這些,你會變得平靜和客觀,甚至會不由自主地感覺到失落、疑惑和迷惘,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美國教育?美國教育在我們的心中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夢嗎?
在歐巴馬的新書《我們相信變革》中,他在序言中談到,美國家庭應該注重兒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與中國的孩子競爭將來的就業機會。
因為他知道,中國的基礎教育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中國的學生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家長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中國學生的成績和任何一個國家同年級學生相比都毫不遜色。但中國的教育又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分數至上,培養的人才沒有創造性,機械重複死記硬背的知識過多,所以中國的學生和家長期待著更加人性化、多樣化的教育。
同樣是一個學習成績不好的男孩子,在美國的教育體制下充滿了自信,但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卻變得淚流滿面,中國的教育是不是不懂男孩子的生理結構和心理健康?是男孩子的問題還是教育的問題?中國的教育體制對我們的男孩子是不是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歧視?
中美教育之間的區別是什麼?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孩子在美國接受教育的時候,你會千萬次地問自己,到底讓孩子接受美國的教育好,還是接受中國的教育好?
中美之間的教育有什麼不同?美國的教育有哪些成功和失敗之處?美國的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受到過良好教育、富有階層的家長,放棄免費的公立教育,花費大量的美金,讓孩子去接受私立教育?
我們應該拋棄其糟粕,吸取美國教育中的精華和值得借鑑的地方,融合在中國教育體系之中,在中美教育之間找出最佳的教子方法,將其套用在中國的學生或孩子身上,使之得以全面的發展。
請零距離地接觸中美教育,讀一讀這本在美國和中國的大中國小都有過資深教學經歷的教育工作者所寫出的紀實作品。
本書以作者在美國大學、國小親身教學的經歷為模板,向讀者展示了客觀和真實的美國學校、美國教育、美國家長和美國學生的生活。本書詳細介紹了美國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校園環境、社會交往及各種傳統節日等,全面深入地展現了美國國小課堂的概況,描寫了美國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出了美國國小與中國國小有什麼異同。同時,也以作者在國內大學和中學從事教育工作的親身經歷,展示了中國的學校、學生和教育情況。從中美國情的歷史和現狀、文化不同背景的角度出發,對中美教育的觀念、方式和差別做了全方位的對比和分析,指出中美教育之所以存在這么多觀念的不同,與中美之間的國情和體制密切相關,教育理念的本身沒有優劣之分,關鍵這種教育是否適應它所賴以生存的土壤。每個教育體系和它們的國情都密切相連,它們不會脫離國情而單獨存在。
作者還以一個資深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和一個小留學生母親與美國國小教師的身份,客觀地指出了中美教育各自的優缺點,並幫助國內孩子的父母在中美文化之間的交匯點中,找到最佳的教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