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幾個聚煤盆地形成演化和煤富集規律研究

《中國東部幾個聚煤盆地形成演化和煤富集規律研究》是由武漢地質學院、煤炭部472勘探隊、107勘探隊、阜新礦業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李思田、楊士恭、黃家福、夏文臣、吳沖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東部幾個聚煤盆地形成演化和煤富集規律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860085[01445]
  • 第一完成單位:武漢地質學院、煤炭部472勘探隊、107勘探隊、阜新礦業學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860085[01445]
項目名稱
中國東部幾個聚煤盆地形成演化和煤富集規律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武漢地質學院、煤炭部472勘探隊、107勘探隊、阜新礦業學院
主要完成人
李思田、楊士恭、黃家福、夏文臣、吳沖龍
主題詞
煤盆地;聚煤規律;古環境;演化;遼寧;吉林;內蒙

成果摘要

該課題重點解剖了阜新盆地和霍林河盆地,並廣泛收集和研究了全區資料,從古環境、古構造和煤聚集的演化取得了規律性認識。 1.深入進境研究,在國內煤田中首次對潮濕型沖積扇、扇三角州環境及其聚煤模整的概括。在沉湖沉積中發現了濁流和與之共生的水下土石流和水下滑流沉積層序的已有模式做了進一步補充。 2.根據相的空間關係的本區劃分出六種沉積體系域,每種體系域各有其獨特的聚煤特徵,並出的一定演化階段。運用沉積體系域、盆地充填序列和地層格架等新概念地中相的三維配置模式。套用這一模式能有效的預測盆地中煤、油、氣空間部位和找到富煤帶,並在生產實踐中得到證實。 3.發現並提過程中的構造應力場轉化規律。論證了先存斷裂網路、變化的構造應力動態是晚中生代斷陷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因素。提出了“東北亞斷陷盆念,闡明了晚中生代裂陷作用的規模和重要性,並將此盆地系在我國的個帶和幾個盆地群,分別總結了含煤性分布和戰略遠景評價。闡述了聚程度的有規律分帶,指出了異常煤化區與後期隱伏岩體的成因關係。述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東北、內蒙的大興安嶺以西地區進行找煤工作的“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