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院論壇第九輯》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黎華
基本介紹
- ISBN:9787210072140
- 作者:黎華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 頁數:296
- 定價:40
- 裝幀:平裝
《中國書院論壇第九輯》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黎華
《中國書院論壇第九輯》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黎華...
《觀念史的特質》,John Dunn著,任鋒譯,《知識分子論叢》第九輯,2010年。文章隨筆 《南宋浙東學派的經世哲學》,《中國政治哲學史》第二卷,彭永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政治學理論的創新何以可能?》,第二屆“天府新儒學論壇”,2016年1月24日。《儒家與憲政論集》(序言),2016年1月28日...
7、2008年10月,應邀出席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中國第四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學術研討會,並做《關於明代科舉幾個問題的辨正》的大會發言。8、2009年9月,應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邀請,出席“紀念鄭天挺先生誕辰110周年暨中國古代社會高層論壇”,在會上做了題為《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的發展特點與啟示》...
2.“‘山重水覆’抑或‘柳暗花明’--記費城的一次美國革命史研討會”,《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10期。3.“外國史研究中的材料問題”,《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九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2年。4.“宏大敘事與世界史研究”,《經濟-社會史評論》,三聯書店,2012年。5.“探索世界史研究的新方法--‘新...
《新媒體與社會(第9輯)》是2014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耘耕、陳虹。內容簡介 《新媒體與社會(第九輯)》為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推出的《新媒體與社會》系列的第九輯。本書既有介紹2014中國傳媒品牌高峰論壇的精彩內容,又有大數據研究、微電影研究、上市企業危機事件中的媒體...
《燕園史學第九輯》是2014年9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玉。內容簡介 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辦,北大歷史學系研究生會、學生會承辦的北京大學史學論壇是北京大學及各兄弟院校歷史學專業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學術經驗的重要平台。自2003年創辦以來,已經在學界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2013年3月30...
15、《明代詔令的類型及舉例》,《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2010年7月)16、《天一閣藏〈明史稿·鄒來學傳〉校讀》,《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文集》(中國社科出版社,2010)17、《以慈湖學的名義:十六世紀陽明學在慈谿的傳播》,《國學研究》,第26卷(2010年12月)18、《萬曆張府抄家事述微——以丘橓〈...
10、《儒學的地域化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人格的二重取向—兼論兩個地域文化群落的比較研究》,《走向未來》第三卷第四期,1988年12月 1989年 11、《佛教神秘主義:<大同書>的邏輯起點》,《廣東社會科學》1989年3月號 12、《兩個軸心的失落與五四文化選擇》,台灣《中國論壇》1989年5月號 13、《知識群體的失落...
●傅永軍,“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的現代轉型”,宣讀於“2015年大連論壇”(第二屆),大連理工大學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中心、大連理工大學歐美文學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中國·大連,2015年10月23-25日。● 傅永軍,“從經典詮釋到經典詮釋學”,宣讀於“中國經學與中華民族精神”高層論壇,湖南大學嶽麓書...
14.《五代後期的政權嬗代:從“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談起》,《唐史論叢》第29輯,2019年,第116-129頁。(獨撰,CSSCI集刊,1.3萬字)15.書評:評方震華《權力結構與文化認同:唐宋之際的文武關係》,《中外論壇》2019年第1期(創刊號),第159-172頁。(獨撰,1.0萬字)16.《唐後期...
50、《鄭天挺先生關於清代軍機處的教研——讀鄭天挺7》,《中國古代社會高層論壇文集——紀念鄭天挺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中華書局2011年版。51、《康熙帝敕建西安廣仁寺》,《紫禁城》2012年第4期 52、《康熙朝大內善刻能匠梅玉峰》,《紫禁城》2012年第5期.53、《明清史大家:鄭天挺傳略》,尚小明、楊虎主編《...
1957年發表《五代時期南唐代吳的研究》(《學術論壇》1957年3期)、《五代時期南方諸國與契丹的關係》(《山西師院學報》1957年3期)等文,此為先生髮表唐、五代文史研究成果之始。1959年發表《張籍簡譜》(《安徽史學通訊》1959年4、5期),此為先生編制唐代詩人年譜之始。又發表《蔡琰作品的真偽問題》(《...
《近代漢語辭彙研究》,《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語言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說“打點”》,《語言文字學論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2003年 《中古漢語辭彙研究綜述》,《古漢語研究》,2003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中古漢語辭彙研究的回顧與思考》,《雪泥鴻爪...
(16) 一部具有開拓意義的著作,《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第2期 (17) 現代新儒家研究的重要成果,《學術論壇》1991年第2期 (18) 唐君毅的新人文觀試探,《東西方文化評論》(第三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19) 熊十力與中國近代佛教唯識學,《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第四輯),三聯書店1991年 (20) 略論...
《作為儒家終極價值的“道”及其形成》,9千字,《國際儒學研究》第18輯,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重建形上學的中國路徑》,4千字,《國學精華編》,商務印書館2011年8月出版。《世界文明轉型與中華文明復興》,《人民論壇》2011年1月(中)。《道與人生》,9千字,載《聆聽智者的聲音——香山講壇演講錄》,...
76、《戰國文字“噬”的來源及其結構分析》,《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輯,中華書局,2014年。77、《釋花東卜辭的(疒辛)和稽》,《古文字論壇》,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78、《釋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中的“ ”字》,《簡帛》第九輯,2014年。79、《睡虎地秦簡〈日書〉“渡衖”新解》,《出土文獻...
2001年,《锺嶸陸機條札記》獲“南京大學第七屆學生學術科技節一等獎”,同時獲“南京大學第四屆基礎學科論壇二等獎”。代表作品 1、《六朝後期江南義疏體學譾論——以日藏漢籍舊鈔本殘卷為中心》,文載台灣中研院史語所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一本第二分,2010年6月刊。2、《貞觀年間唐帝國的東亞...
55、《清代遂寧張氏家族詩歌簡論》(《首屆巴蜀文化名人與巴蜀地域文化學術論壇論文集》,西華大學2014年4月編印);56、《清代大詩人張船山研究資料彙編》(《中國文學網》2009-8-27);57、《明清遂寧五大家族及研究綜述》(《中國文學網》2014-4-22);58、《明末清初著名詩書畫家呂半隱探析》(《地方文化研究...
17、〈宋代理學名儒與四川易學〉,刊《中華文化論壇》2000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0年8期全文轉載。18、〈譙定“見乃謂之象”考釋〉,刊《宋代文化研究》第九輯,巴蜀書社,2000年8月。19、〈宗族史研究的碩果——讀《宋代宗族與宗族制度研究》〉,刊《新聞出版報》2000年12月5日。20、〈《四川...
作者李銨是省圖書館研究館員,本文是他為“百年館慶”所作紀念專著,刊載於“圖書情報論壇”2004年第三期(總第63期),現特全文轉載。張翮與鄂圖之遷復 湖北省圖書館 李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軍民歷經8年的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根據湖北省政府和教育廳的指令,湖北省立圖書館在省政府各機關先期遷...
31、《論清華簡中的昭王居秦溪之上與昭王歸隨》,《清華簡研究》(第一輯),中西書局2012年。32、《包山簡文字考釋四則》(第一作者),《中國文字研究》(第十六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3、《清華簡〈系年〉中的“”字及“”之構形》(第一作者),《華夏文化論壇》(第八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
《評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 《書林》1981.6 《略談魏晉志怪小說》 《書林》1982.1 《〈水滸全傳〉李贄評也屬偽托》 《江漢論壇》1982.1 《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 《復旦學報》1982.4 《〈忠義水滸傳〉與〈金瓶梅詞話〉》 《水滸爭鳴》第一輯1982.4 《姚瑩與桐城派》 《江淮論壇》...
33.《中國傳統經濟的再評價問題》,《中國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3期。34.《北宋鄉兵人數考論》,《宋史研究論叢》第5輯,2003年12月。35.《宋代的福建路》,《宋遼金元史研究》第8號(韓國),2003年12月。36.《宋元歷史文化遺產與保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第8期。37.《王菱菱教授評介...
19、范曄卒年及後漢書始撰年辯 社會科學輯刊1984年第3期 20、王禹偁文學思想簡論 中州學刊1985年第1期 21、漢代擬騷詩產生與興盛原因 貴州社會科學1985年第3期 22、楚辭研究二題 貴州文史叢刊1985年第2期 23、楚辭與巫風 學術論壇1985年第2期 24、讀楚辭札記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1期 25、諸子散文與屈...
張九成著作考證 李侗思想初探 試論理學家張載的教育思想 楊時政治思想略論——以《上欽宗皇帝》七疏為例 吳澄國子監改革與元代的儒學生態 論張履祥與陸隴其思想之異同 黃以周與近代南菁書院生徒群體及學脈傳承 杜維明的“社群主義”理念 從《周易》看“和諧”理念的歷史淵源與思想內涵 青年論壇 朱熹“以理釋禮”...
”如果說,我的史論集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追求真理,敢於破立,向學術論壇提供一己之見。也正因此,當我發現新的資料足以證明舊說有誤時,也就勇於改正。例如“東甌越王”一詞,舊據蒙文通氏《越史初探》斷為“東甌,越王所立也”,及見唐《元和郡縣圖志》“本東甌越王所築也”,始知應連讀為“東甌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