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華東師範大學建設的慕課)

中國智慧(華東師範大學建設的慕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智慧課程是華東師範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該課程於2018年03月15日首次在中國大學MOOC開課,授課教師是童世駿、石春軒子、賈利軍、田兆元、傅海輝、苟東鋒、張晶、李磊、呂志峰、方笑一、王冉冉、王均霞、李柯、閻德學、劉志基、王銳、龔詠梅。據2023年3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10次。

中國智慧課程共六章,包括中國智慧導論、哲學與科技的智慧、文學的智慧、藝術的智慧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智慧
  • 授課教師:童世駿、石春軒子、賈利軍、田兆元、傅海輝、苟東鋒、張晶、李磊、呂志峰、方笑一、王冉冉、王均霞、李柯、閻德學、劉志基、王銳、龔詠梅等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
  • 開課時間:2018年3月15日(首次)
  • 建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課程性質,課程背景,課程定位,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教學目標,學習預備,預備知識,學習資料,所獲榮譽,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蘊涵著豐富的智慧,該課程以寬視角透視中國智慧,16位不同學科優秀教師共上一門課,各具風格、雅俗共賞,跟文化名人、帝王將相、民間藝人、普羅大眾在漫漫幾千年歲月中積澱的智慧精華進行對話,以中國智慧塗抹絢麗的色彩。

課程定位

中國智慧課程旨在通過講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涵的智慧精髓,使同學們獲得中國傳統哲學、科技、古詩詞、文字、書法、小說、美術、音樂、歷史、政治、商道、外交等多方面廣博的知識和智慧。

課程簡介

該課程共六章,第一章主要是理解什麼是智慧,智慧與意見、知識、技能的區別;第二章主要是了解中國智慧的緣起,學習以孔子和孟子為代表的儒道智慧,知曉中國古代在科學和技術方面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同時思考“李約瑟問題”;第三章主要了解中國古典詩詞、小說、漢字、書法中蘊藏著的智慧,感受文學的迷人魅力,體會文學與人生的親密關係,提升文學鑑賞水平;第四章主要從傳統美術、聲樂中感受中國智慧,提升藝術鑑賞能力;第五章主要了解中國傳統的歲時節日民俗、傳統手藝、神話中蘊含的豐富智慧,明白智慧不是精英階層的專利,勞動人民擁有無窮的智慧;第六章主要了解中國傳統社會中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智慧,理解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認識到傳統中國智慧具有當代意義、世界意義。

課程大綱

01 中國智慧導論
何謂中國智慧
02 哲學與科技的智慧
第一節 先秦諸子的智慧—中國有沒有智慧
第二節 先秦諸子的智慧—中國智慧的產生
第三節 儒道思想的智慧—孔子的踐仁知天
第四節 儒道思想的智慧—老子的道法自然
第五節 中國科技的智慧—古代科學
第六節 中國科技的智慧—古代技術
第一章 哲學與科技的智慧 單元測驗
03 文學的智慧
第一節 古典詩詞的中國智慧—達觀的人生態度
第二節 古典詩詞的中國智慧—隨性的人生境界
第三節 《紅樓夢》中的道家智慧(上)
第四節 《紅樓夢》中的道家智慧(下)
第五節 漢字中的中國智慧—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
第六節 漢字中的中國智慧 字里乾坤—談談漢字與文
第七節 把漢字書寫變成藝術行為
第八節 書寫藝術化的美學效應
第二章 文學的智慧 單元測驗
04 藝術的智慧
第一節 繪畫中的中國智慧—中國繪畫的發現與自覺
第二節 繪畫中的中國智慧—中國繪畫的關照與變通
第三節 中國聲樂的傳統和特徵
第四節 中國傳統智慧的聲樂表達
第三章 藝術的智慧 單元測試
05 民俗與禮儀的智慧
第一節 歲時與歲時節日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 歲時節俗里的中國智慧
第三節 傳統手工藝及蘊含其中的美學智慧與實用智慧
第四節 傳統手工藝與當代“工匠精神”的關係
第五節 神話與中國智慧——神聖敘事
第六節 神話與中國智慧——伏羲女媧神話
第四章 民俗與禮儀的智慧 單元測驗
06 經世與致用的智慧
第一節 傳統中國的治世智慧
第二節 傳統中國的理政智慧
第三節 中國傳統商業智慧
第四節 當前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智慧
第五章 經世與致用的智慧 單元測驗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學時安排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8年03月15日-2018年06月18日
童世駿、石春軒子、賈利軍、呂志峰、苟東鋒、張晶、王均霞、田兆元、李磊、方笑一、李柯、王冉冉、劉志基、王銳、閻德學、傅海輝
3-5小時每周
5808人
第2次開課
2018年09月24日-2018年12月26日
童世駿、石春軒子、賈利軍、田兆元、傅海輝、苟東鋒、張晶、李磊、呂志峰、方笑一、王冉冉、王均霞、李柯、閻德學、劉志基、王銳、龔詠梅
5365人
第3次開課
2019年03月05日-2019年06月19日
3小時每周
4166人
第4次開課
2019年09月15日-2019年12月31日
1-2小時每周
2392人
第5次開課
2020年02月28日-2020年06月30日
1.5小時每周
3723人
第6次開課
2020年09月15日-2021年01月11日
1714人
第7次開課
2021年03月09日-2021年06月27日
2407人
第8次開課
2021年09月08日-2021年12月31日
2229人
第9次開課
2022年03月01日-2022年06月19日
3922人
第10次開課
2022年09月08日-2022年12月31日
2298人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同學們能夠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中國智慧,對傳統中國哲學、科技、文學、藝術、政治、民俗、商道等的核心命題和精華有所涉獵,豐富精神世界,樹立文化自信。

學習預備

預備知識

學習該課程需要具備中學畢業水平,對文史哲藝術等人文領域有一定興趣和知識儲備。

學習資料

書籍資料
書名
作者/譯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中國智慧》
童世駿、龔詠梅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年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雅斯貝爾斯
華夏出版社
1989年
《古代宗教與倫理》(再版)
陳來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9年
《孔子傳》
錢穆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年
《老子評傳》
陳鼓應、白奚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修訂版)》
杜石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年
《唐詩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年
《蘇軾詞編年校注》
鄒同慶、王宗堂
中華書局
2002年
《杜甫詩選注》
蕭滌非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
《宋詩選注》
錢鐘書
三聯書店
2002年
《八家評批紅樓夢》
馮其庸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莊子今注今譯》
陳鼓應
商務印書館
2007年
《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左民安
九州出版社
2005年
《漢字的故事——古文字趣談》
陳煒湛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年
《漢字——中國文化的元素》
劉志基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
《中國書法史繹》
劉志基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4年
《書法史鑑》
叢文俊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3年
《書法美學》
陳振濂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6年
《中國書法史繹》
劉志基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4年
《書法史鑑》
叢文俊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3年
《書法美學》
陳振濂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6年
《詩經》
王秀梅
中華書局
2015年
《宋詞鑑賞辭典》
夏承濤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年
《唐詩鑑賞辭典》
俞平伯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年
《論語》《大學》《中庸》
陳曉芬
中華書局
2015年
《歲時——傳統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
蕭放
中華書局
2002年
《上海匠心》
田兆元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17年
《傳統手工技藝》
陶潔
學苑出版社
2012年
《中國神話傳說》
袁珂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2年
《神話與中國社會》
田兆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
《神國漫遊》
田兆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國史大綱》
錢穆
商務印書館
2013年
《家國天下:現代中國的個人、國家與世界認同》
許紀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
九州出版社
2012年
《衰世與西法》
楊國強
中華書局
2014年
《中國經濟思想通史》 第一卷
趙靖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年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二、三卷
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外文局
外文出版社
2014年、2017、2020年版
《戰略對話——戴秉國回憶錄》
戴秉國
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6年
其他資料
名稱
來源
時間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攻堅開拓之年——外交部長王毅談2016年中國外交》
外交部網站
2016年12月22日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4日,中國智慧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師簡介

童世駿,華東師範大學哲學教授。
石春軒子,女高音歌唱家,華東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賈利軍,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田兆元,華東師大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民俗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套用研究中心主任。
傅海輝,華東師大哲學系講師。
苟東鋒,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張晶,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李磊,歷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呂志峰,文學博士,副教授。
方笑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暨現場學術顧問。
王冉冉,北京大學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生導師。
王均霞,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柯,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後,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閻德學,華東師範大學周邊中心青年研究員。
劉志基,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市教學名師,上海市重點學科華東師大“漢語言文字學”(第二期)學科帶頭人,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套用中心”副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上海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RG)古漢字字元集國際標準研製專家組成員。
王銳,歷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
龔詠梅,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