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是由長春地質學院擔任等級第一完成單位,張秋生、劉連登、朱永正、李守義、朱國林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
- 主要完成單位:長春地質學院
- 主要完成人:張秋生、劉連登、朱永正、李守義、朱國林
- 等級:二等
獲獎序號 | 19860063 |
項目名稱 | 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 |
主要完成單位 | 長春地質學院 |
主要完成人 | 張秋生抹踏頸、劉連登、朱永正、李守義、朱國林 |
獲獎證書編號 | KJ-86-2-4 |
獎種 | 科技 |
等級 | 二等 |
《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是由長春地質學院擔任等級第一完成單位,張秋生、劉連登、朱永正、李守義、朱國林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技項目
獲獎序號 | 19860063 |
項目名稱 | 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 |
主要完成單位 | 長春地質學院 |
主要完成人 | 張秋生抹踏頸、劉連登、朱永正、李守義、朱國林 |
獲獎證書編號 | KJ-86-2-4 |
獎種 | 科技 |
等級 | 二等 |
《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是由長春地質學院擔任等級第一完成單位,張秋生、劉連登、朱永正、李守義、朱國林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技項目 基礎信息 項目簡介 本成果是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第91項的總結報告,約83萬字,插圖251幅...
《中國前寒武紀成礦作用》本書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總結中國前寒武紀成礦作用的專著。它反映了我國在該領域內研究的新成果、新認識,對從事礦床學、前寒武紀地質學、岩石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地質勘探、礦業開發等科研、教學和生產...
《吉林夾皮溝地區早前寒武紀地質及金的成礦作用》是由瀋陽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林寶欽、沈華悌、李志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吉林夾皮溝地區的夾皮溝金礦帶位於輝發河斷裂帶南東側,三道岔、夾皮溝等...
該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有許多創見,在某些方面達到了本專業領域當代的國際研究水平。尤其對豐富和發展我國和世界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該成果曾在1984年莫斯科27屆地科聯及1985年長春國際早寒武紀專業會...
20世紀60年代起,對地球早期歷史的研究形成熱潮。地層、岩石、構造、成礦作用,生物演化、同位素年代測定等方面的研究迅速開展起來,其中早前寒武紀綠岩帶及地球早期地質演化等方面成就顯著。研究內容 前寒武紀地質學的研究內容可主要歸納為...
本卷論文集以現代地質科學為基礎,論述了地球早期地質演化特徵,探討了古老陸殼的形成和地質歷 史,闡述了不同地質環境中的變質作用類型和岩類成因及與其緊密相關的成礦作用和礦產。前寒武紀地質學 主要研究早期大陸成因和演化,它上及...
湘東北前寒武紀地質與成礦 《湘東北前寒武紀地質與成礦》是2005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湘東北前寒武紀地質與成礦》是2005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較為詳細地論述了早太古代曹莊岩系的原岩建造、物質組成、物質來源、形成環境、變質作用及其演化特徵,統一了對中國北方最古老的岩石和陸殼的認識。 3、根據華北陸台的特徵對地殼作了劃分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早前寒武紀地殼演化模式。 4...
本書對太行山中北段地區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深熔作用進行了重點研究。對原阜平群等主要地質體進行了解體和重新劃分,對平陽岩體進行了重點解剖。開拓性地進行了深熔作用的研究,建立了深熔作用的巨觀和微觀標誌,總結了深熔作用過程中礦物...
這項科研成果較清楚地闡述了中條山地區前寒武紀重要地質事件,包括銅和鐵的成礦作用的時空演化關係,並填補了全球2400—2000Ma期間岩漿活動記錄的空缺;他將地學研究中三維體系的“深度維”賦予時間的標誌,從而擴展為“四維”體系。《...
形作用PTt軌跡、成礦規律、同位素年代學等方面對魯西山區作了系統分析,並歸納了該區錯綜複雜的 各種地質事件,運用活動論觀點,探討了該區早前寒武紀地殼演化模式。本書可供從事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野外地質工作者、科研人員及地質類高等...
20世紀在本區東南部高壓麻粒岩和近10多年來在北部超高溫變質作用的發現,進一步提升了本區的地學知名度,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成為國際上早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熱點地區。本區早前寒武紀地學研究雖然受到了國內外地學界的...
萬渝生SCI引用6281次,H-index為42,2014-2016連續三年進入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中國地質調查局高被引論文科學家名冊》2017年排序第一。項目提升了我國在早前寒武紀,特別是地球早期陸殼形成演化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
2021年4月23日,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人名單。人物簡介 長期從事早前寒武紀地質學、經濟地質學(礦床學)、區域成礦學、資源經濟學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曾先後參加國際對比計畫(IGCP)第91項和第247項中國工作組的工作,...
《中國變質岩大地構造研究》可供地質院校高年級學生、研究生和從事前寒武紀地質及大地構造研究的地質調查工作者參考。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 中國變質岩區成礦地質背景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前寒武紀三大...
4. 根據我國多期深變質變形小綠岩系特徵,系統總結提出了大比例尺面積法典型構造解剖篩分與物質組分恢復重建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思路與方法,促進深化了早前寒武紀地質研究。5. 恢復重建了冀東曹莊雜岩早期複雜變質變形構造演化史,並論證它...
非洲大陸除北部地區外,從前寒武紀起就是一個較為穩定的隆起陸塊。非洲南部30億年前的地層尚未變質,為世界上早前寒武紀地質記錄保存最好的地區。這裡不整合覆蓋在太古宙基底之上的沉積物大部分也是非海相的。非洲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
主要從事前寒武紀地質學、變質岩石學、岩石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年代學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於華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紀構造演化,包括TTG片麻岩地體的成因及晚太古代大陸地殼的生長機制,高溫高壓變質作用與早期板塊構造過程,超高溫變質作用-深熔...
近期主攻:複雜地質演化與成礦作用;青藏高原南部板內造山與金屬成礦大爆發;重大地質轉折期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晚新生代以來全球變化紀錄;長江流域山-河-湖互動和湖泊濕地環境等領域。具體研究方向:1、岩石圈三維結構的地質—地球化學...
選取前寒武紀變質地層發育的大青山—烏拉山地區開展區域構造特徵、構造樣式和形成機制的研究,結合變質作用、深熔作用和岩漿活動特徵的研究,查明高級變質地層的變質地層結構和演化特徵,闡述區內早前寒武紀地質構造演化過程。
計畫項目),參與主持其中工作項目“西北地區重要成礦帶基礎地質綜合研究”,主持下設課題“北秦嶺、祁連結合部位各地質單元的特徵、相互關係”; 12、2006-至今,參與主持國土資源大調查重點項目:“青藏高原前寒武紀地質和古生代構造-古...
長期從事前寒武紀地質、岩石地球化學和基礎地質調查工作,主持完成了“華南北區深部地殼結構及演化”、“祁連山地區元古宙盆地演化及成礦作用耦合性研究”等項目,先後擔任“晉冀成礦區地質礦產調查”、“華北古生代以來重要地質事件與成礦...
通過對變質岩的長期研究,沈其韓逐步形成並提出“變質作用的發生、發展和演化,是各種地質作用綜合控制的結果,但深部熱流在動態條件下的活動起到了主導作用”的學術思想。他強調指出,前寒武紀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期,應當加強對與其有關...
(2)中國東部中生代以來的構造演化;(3)前寒武紀地質及地球化學演化及其早期地球歷史;(4)高壓-超高壓變質岩帶及其大地構造意義;(5)大地構造和氣候變化在地貌景觀的形成和演化中的相互關係及相互作用;及(6)放射性同位素(Rb-Sr...
研究對象:早期大陸的形成與演化,主要研究前寒武紀重大地質事件的時代、性質、構造過程及其對重要礦產資源的控制作用;研究早前寒武紀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及其與超大陸聚合-裂解過程的聯繫;研究早前寒武紀華北克拉通地殼的組成與結構特徵及其在...
後來又進一步總結了華北、華中一系列古元古代孔茲岩系的特徵,成果反映在專著《中國北方早前寒武紀孔茲岩系》中。 與此同時盧良兆教授近年還致力於變質作用PTt-D軌跡及其地質動力學的研究,建立起麻粒岩相變質作用的三種動力學模型。通過華北...
著作教材 遼北-吉南早前寒武紀地質與金礦,第三作者 獲獎情況: 2004,吉林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三名 1993,原國家黃金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名 1992,原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第三名 1994,原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第三名 ...
2009年5月退休,退休時單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構造學家,研究領域涉及早前寒武紀地質演化、大陸裂谷和造山帶。90年代在華南研究特提斯造山帶,探討造山作用與盆地演化間的統一運動學過程和動力學機制,逐步形成在造...
1991年至1999年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主要從事遞增變質作用、早前寒武紀地質、超高壓變質作用研究以及區域地質調查工作。1999年至2010年任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區域地質調查處處長、副主任、主任,負責全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