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紀地殼形成和演化

《華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紀地殼形成和演化》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萬渝生、董春艷、頡頏強、劉守偈、謝士穩、馬銘株、劉敦一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紀地殼形成和演化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萬渝生、董春艷、頡頏強、劉守偈、謝士穩、馬銘株、劉敦一
  • 等級:一等
  • 獲獎序號:20170009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7-1-09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2005年以來,在國土資源部、國家97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下,對華北克拉通典型地區古老岩石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和確定大量始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陸殼物質,系統揭示了太古宙地殼形成演化歷史和條帶狀鐵礦發育規律,在多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創新性成果。
1. 最古老地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38億年岩石十分稀少,全球僅在格陵蘭、北美、南極和鞍山4個地區發現,任何新發現對探索地球最早期歷史都具全球意義。研究組在鞍山新發現2處38億年岩石露頭和新的岩石類型;在冀東新的變質沉積岩類型中發現大量34-38億年碎屑鋯石;提出地幔添加和殼內再循環作用在38億年就已存在等重要認識;確定鞍山存在長期連續(38-29億年)太古宙地殼演化,全球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
2. 系統揭示了華北克拉通早期地殼形成演化規律。地殼演化制約著海陸發育和礦床形成,探索早期地殼形成演化既具全球理論意義,也是礦產資源勘查的重要基礎。研究組首次確定華北克拉通存在太古宙多期次(~38、~36.5、~33、~31、~30、~27、~25億年)構造岩漿熱事件;提出27億年岩石在華北克拉通廣泛分布的新認識;27-29億年是華北克拉通陸殼增生最重要時期,與全球其他典型克拉通類似,但以25億年構造-岩漿熱事件十分發育而顯示其獨特性;在華北克拉通首次劃分出三個古陸塊(>26億年);確定華北克拉通廣泛分布、具有重要構造指示意義的孔茲岩系(高成熟度的高級變質沉積岩)主體形成於古元古代晚期,而不是傳統認為的太古宙,得到後續眾多研究者的一致認同。這些發現極大地改變了華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紀地質演化歷史的認識。
3. 華北克拉通條帶狀鐵礦(BIF)研究。BIF是最重要的鐵礦資源。研究組系統揭示了華北克拉通BIF鐵礦的形成時代和發育規律。確定其主體形成於新太古代晚期,為BIF鐵礦資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成礦時代信息;提出陸殼巨量增生與大量BIF形成之間存在密切聯繫的新認識,指出地殼成熟度越高,形成的BIF規模越大;據此提供了BIF鐵礦勘探遠景區。
4. 鋯石成因研究。鋯石是同位素年代學研究最重要礦物。研究組系統總結了不同成因鋯石的結構、組成特徵及變化規律,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萬渝生被沈其韓院士評價為“是國內外最優秀的鋯石成因和SHRIMP U-Pb年代學專家之一”。
本成果獲得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聯合評比的十大科技進展獎,被華北地區許多省局在第二版地質志編寫過程中廣泛套用。本成果發表論文63篇,國際SCI論文28篇。萬渝生SCI引用6281次,H-index為42,2014-2016連續三年進入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中國地質調查局高被引論文科學家名冊》2017年排序第一。項目提升了我國在早前寒武紀,特別是地球早期陸殼形成演化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