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戰國七雄的紛爭》是2011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利、金開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戰國七雄的紛爭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33頁
- 開本:16開
- 定價:14.80元
- 作者:張利、金開誠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3982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張利編著的《戰國七雄的紛爭》為叢書之一,介紹了戰國七雄紛爭的有關內容。
《戰國七雄的紛爭》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圖書目錄
一、戰國七雄形成的背景
二、戰國七雄變法圖強
三、戰國七雄間的兼併戰爭
四、戰國七雄故事
五、七雄紛爭引發的思考
二、戰國七雄變法圖強
三、戰國七雄間的兼併戰爭
四、戰國七雄故事
五、七雄紛爭引發的思考
文摘
這七個大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一面在本國實行變法改革以圖強,一面相互混戰,侵伐小國,互相兼併,戰爭愈演愈烈。
(一)魏國稱雄中原
戰國初年,魏國首先成為最強盛的國家,原因是多方面的:三家分晉時魏國分得的今山西西南部的河東地區,生產發達,經濟基礎堅固;更重要的是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的變法使得封建經濟在魏國蓬勃發展起來,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並擁有強大的武裝軍事。從公元前413年起,魏國就不斷侵襲秦國,到公元前408年,占據了秦國的河西一帶,逼迫秦人退守到洛水。隨後,魏國又派兵越過趙國進攻中山(河北省寧晉、柏鄉徐水等縣間地),於公元前406年滅掉中山國。魏文侯在西方和北方都取得了勝利後,便將注意力轉向了東方,魏國聯合韓趙兩國攻入齊國的長城,大敗齊軍。
由於古時候戰爭規模的擴大和一些運動戰術的出現,要求防禦手段也要相應改進。各國都在國境上把原有的堤壩加高,利用險阻的地形修建防禦工程,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長城。戰國中期,秦、趙、燕三國常受到匈奴、東胡等少數民族的侵擾,這些少數民族多以遊牧為主,因此善於騎射,進攻和撤退都十分迅速,使得三國不得不在邊境上修建長城。秦國的長城是在秦昭王時期修築的,這條長城主要修築在隴西(甘肅中部)、北地(甘肅東北部和寧夏東南部)、上郡(陝西西部)三郡的邊地。趙國的長城修築於趙武靈王時期。趙武靈王破林胡和樓煩之後,修建了東起趙國代郡(河北張北縣南)向西沿著陰山山脈直至高闕(疑內蒙古烏拉山西)的長城。燕國的長城修建於破東胡之後。長城西起造陽(河北眢懷來縣),東至襄平(遼寧省遼陽)。
大敗齊軍使得魏、韓、趙三國一時間名聲大振。公元前391年,魏、韓、趙三國聯軍又進攻楚軍,大敗楚軍於大梁,魏國趁機占有大梁及其周邊的土地。公元前371年,魏國又攻下楚國的魯陽(河南魯山縣),自此魏國占據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在諸侯中享有威望。因此說,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魏國已經取得了稱霸的規模。公元前369年,魏惠王即位,採取了諸多措施鞏固已成的霸業。首先,將國都由安邑(山西夏縣北)遷至大梁,不僅改變了以往交通不便的狀況,而且加強了對諸侯的控制,保障了國都的安全。其次,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開放統治者獨占的山林,讓百姓自由開採,使得生產有所發展,緩和了階級矛盾。再次,對外籠絡趙、韓,與之結盟。最後,修建長城。以上策略的實施使得魏國實力大增。公元前356年,魯、衛、韓等國的國君都來魏國朝見魏惠王,魏惠王霸主的地位顯而易見。
(二)桂陵之戰
魏國的強大經常威脅到其他國家的安全。公元前356年,趙成侯與齊威王、宋桓侯在平陸(山東汶上縣)盟會,建立了齊趙聯盟,共同討伐魏國。公元前354年,趙國起兵攻打衛國,逼迫衛國屈服入朝。但衛國原本是入朝魏國的,現在趙國逼迫其改入朝趙,魏國必然不許。於是魏國派龐涓出兵伐趙,圍攻趙國都城邯鄲,次年攻破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其盟軍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孫臏率兵救趙。田忌主張直逼邯鄲,與魏軍交鋒;孫臏卻認為要避實就虛必須襲擊大梁,迫使魏國自救,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定能破敵。田忌依孫臏計策,圍攻大梁,魏軍果然退兵自救。當魏軍長途跋涉途經桂陵(山東菏澤)時,遭遇到齊軍設下的伏兵阻擊,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隻身逃回魏國。
雖然魏國兵敗桂陵,但實力仍不可小覷。公元前352年,魏國聯合韓國攻打齊、宋、衛的聯軍,齊國不得已請出和事佬向魏國求和,魏國挽回了敗局,重新成為中原第一強國。而此時秦國正值商鞅變法,便趁魏國全力出兵東方之際,發兵攻魏,並在公元前354年攻下魏國河西重鎮少梁,兩年後又占魏國舊都安邑。魏國放棄了在東方和齊、趙的戰事,將邯鄲還給趙國,並與之在漳水結盟,集中力量對付秦國。公元前350年,魏國向秦國展開反攻,收復大片失地,強大的攻勢使得秦孝公坐立不安,商鞅也認為以秦國現在的實力單獨對抗魏國是不足以成事的,因此商鞅勸解秦孝公和魏惠王在彤(陝西華縣)相會講和。
魏國在稱霸中原的過程中與其他小國展開了多場戰爭,魏、齊、趙、秦之間的戰爭就歷時五年之久。在這過程中,魏國雖有吃敗仗的時候,但總體來說,對其霸業並無影響。公元前344年,魏惠王舉辦了逢澤之會,共有十二個諸侯國參加,但韓國卻沒有參加。
P67-74
(一)魏國稱雄中原
戰國初年,魏國首先成為最強盛的國家,原因是多方面的:三家分晉時魏國分得的今山西西南部的河東地區,生產發達,經濟基礎堅固;更重要的是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的變法使得封建經濟在魏國蓬勃發展起來,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並擁有強大的武裝軍事。從公元前413年起,魏國就不斷侵襲秦國,到公元前408年,占據了秦國的河西一帶,逼迫秦人退守到洛水。隨後,魏國又派兵越過趙國進攻中山(河北省寧晉、柏鄉徐水等縣間地),於公元前406年滅掉中山國。魏文侯在西方和北方都取得了勝利後,便將注意力轉向了東方,魏國聯合韓趙兩國攻入齊國的長城,大敗齊軍。
由於古時候戰爭規模的擴大和一些運動戰術的出現,要求防禦手段也要相應改進。各國都在國境上把原有的堤壩加高,利用險阻的地形修建防禦工程,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長城。戰國中期,秦、趙、燕三國常受到匈奴、東胡等少數民族的侵擾,這些少數民族多以遊牧為主,因此善於騎射,進攻和撤退都十分迅速,使得三國不得不在邊境上修建長城。秦國的長城是在秦昭王時期修築的,這條長城主要修築在隴西(甘肅中部)、北地(甘肅東北部和寧夏東南部)、上郡(陝西西部)三郡的邊地。趙國的長城修築於趙武靈王時期。趙武靈王破林胡和樓煩之後,修建了東起趙國代郡(河北張北縣南)向西沿著陰山山脈直至高闕(疑內蒙古烏拉山西)的長城。燕國的長城修建於破東胡之後。長城西起造陽(河北眢懷來縣),東至襄平(遼寧省遼陽)。
大敗齊軍使得魏、韓、趙三國一時間名聲大振。公元前391年,魏、韓、趙三國聯軍又進攻楚軍,大敗楚軍於大梁,魏國趁機占有大梁及其周邊的土地。公元前371年,魏國又攻下楚國的魯陽(河南魯山縣),自此魏國占據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在諸侯中享有威望。因此說,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魏國已經取得了稱霸的規模。公元前369年,魏惠王即位,採取了諸多措施鞏固已成的霸業。首先,將國都由安邑(山西夏縣北)遷至大梁,不僅改變了以往交通不便的狀況,而且加強了對諸侯的控制,保障了國都的安全。其次,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開放統治者獨占的山林,讓百姓自由開採,使得生產有所發展,緩和了階級矛盾。再次,對外籠絡趙、韓,與之結盟。最後,修建長城。以上策略的實施使得魏國實力大增。公元前356年,魯、衛、韓等國的國君都來魏國朝見魏惠王,魏惠王霸主的地位顯而易見。
(二)桂陵之戰
魏國的強大經常威脅到其他國家的安全。公元前356年,趙成侯與齊威王、宋桓侯在平陸(山東汶上縣)盟會,建立了齊趙聯盟,共同討伐魏國。公元前354年,趙國起兵攻打衛國,逼迫衛國屈服入朝。但衛國原本是入朝魏國的,現在趙國逼迫其改入朝趙,魏國必然不許。於是魏國派龐涓出兵伐趙,圍攻趙國都城邯鄲,次年攻破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其盟軍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孫臏率兵救趙。田忌主張直逼邯鄲,與魏軍交鋒;孫臏卻認為要避實就虛必須襲擊大梁,迫使魏國自救,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定能破敵。田忌依孫臏計策,圍攻大梁,魏軍果然退兵自救。當魏軍長途跋涉途經桂陵(山東菏澤)時,遭遇到齊軍設下的伏兵阻擊,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隻身逃回魏國。
雖然魏國兵敗桂陵,但實力仍不可小覷。公元前352年,魏國聯合韓國攻打齊、宋、衛的聯軍,齊國不得已請出和事佬向魏國求和,魏國挽回了敗局,重新成為中原第一強國。而此時秦國正值商鞅變法,便趁魏國全力出兵東方之際,發兵攻魏,並在公元前354年攻下魏國河西重鎮少梁,兩年後又占魏國舊都安邑。魏國放棄了在東方和齊、趙的戰事,將邯鄲還給趙國,並與之在漳水結盟,集中力量對付秦國。公元前350年,魏國向秦國展開反攻,收復大片失地,強大的攻勢使得秦孝公坐立不安,商鞅也認為以秦國現在的實力單獨對抗魏國是不足以成事的,因此商鞅勸解秦孝公和魏惠王在彤(陝西華縣)相會講和。
魏國在稱霸中原的過程中與其他小國展開了多場戰爭,魏、齊、趙、秦之間的戰爭就歷時五年之久。在這過程中,魏國雖有吃敗仗的時候,但總體來說,對其霸業並無影響。公元前344年,魏惠王舉辦了逢澤之會,共有十二個諸侯國參加,但韓國卻沒有參加。
P67-74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