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德國文化交流史》是2020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德國文化交流史
- 作者:丁建弘
-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2512719
《中國德國文化交流史》是2020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中國德國文化交流史》是2020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何芳川老校長主編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將要再版。這套叢書,是他生命中最後一段時間的心血結晶,或者可以說,這套叢書是他的生命與思想、人格與才華的延續。...
“中國時代”是中德文化交流的一項盛會,2018年9月1日,第七屆“中國時代”(CHINA TIME)活動在德國漢堡拉開帷幕。發展歷史 2006年,第七屆“中國時代”(CHINA TIME)活動在德國漢堡舉辦,以向廣大公眾集中展示其對華交往成果。2018年9月1日,第七屆“中國時代”(CHINA TIME)活動在德國漢堡開幕,活動內容 中德文化...
《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德國卷》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衛茂平,陳虹嫣。內容簡介 《中外文學交流史 中國-德國卷》前4章的不少內容,依靠德語原著,或得到補充,或重新修訂。《中外文學交流史 中國-德國卷》的敘述大約止於20世紀上半葉。按照原先構想,《中外文學交流史 中國-德國卷》第五章起的主題...
《君子之道:辜鴻銘與中德文化交流》是2014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厚升。內容簡介 本書系周寧教授主編的“跨文化研究叢書”之一。全書站在跨文化研究的立場,以辜鴻銘同德國的關係為案例,探討了辜鴻銘對德國文化的接受,以及辜氏在德國的影響等問題,尤其是對德國對辜鴻銘的接受這一問題展開了比較較全面的...
第一屆“瓦爾特·謝爾論壇”——中德文化論壇在柏林舉行。這一中德間的文化對話活動,由德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主辦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在給論壇發來的賀信中指出,此次論壇將給與會者提供一個回顧中德文化交流歷程、展望中德文化交流前景的全新平台,為加深中德了解與互信、增進...
中國德國史研究會成立於1980年,是從事德國史研究的民眾性學術團體,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掛靠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會旨在團結全國德國史研究和教學工作者,組織、召開學術研討會,編譯資料,撰寫論著、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推動德國史的研究。發展歷史 中國德國史研究會成立於1980年。研究會現有會員150人。領導機構為會員...
中德文化交流協會(CHINA&GERMANY CULTURAL EXCHANGE ASSOCIATION)是推動中國與德國間文化、教育、經濟等方面友好交往的非營利性機構。總部位於中國香港,旨在促進中德中小企業協同發展,高校師生學術科研交流與合作提供平台。協會簡介 中德文化交流協會(CHINA&GERMANY CULTURAL EXCHANGE ASSOCIATION)成立於香港,是由香港政府...
中國人民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於2001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成立伊始,即開始組織中德兩國學者著手研究兩國的經濟、政治、教育、語言、文學、歷史、文化以及中德建交前後的歷史回顧等各個方面的問題。一年多以來,在兩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的學術成果。這就是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交流與探索》。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德中交流協會是2015年由劉國勝漢堡創立的,通過組織開展兩國在藝術文化方面的合作、音樂體育院校間的互訪、教育及媒體的對話、獎學金的補助等項目,為進一步促進德中雙方歷史文化、傳統及價值觀的理解和友誼的交流做出積極貢獻的協會。德中交流協會2015年由劉國勝漢堡創立,作為德國漢堡中國之旅的創始人以及《德中匯報》...
《中德之間:大學、學人與交流》是2010年1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洪捷。內容簡介 《中德之間:大學、學人與交流》是關於德國大學與中德學術交流的一本文化隨筆。作者長期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對德國的大學理念及其在當代的轉型,以及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史都頗有心得,這也是《中德之間:大學、學人語...
首屆“中德青年精英夏令營”活動將於2012年春季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走向低碳經濟:21世紀中國和德國的可持續城市發展”。 23、德國和中國兩個文化大國之間長期、積極的文化交流為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歡迎在北京成功舉辦2011年“啟蒙的藝術”展,該展由兩國國家元首共同...
第七屆“中國時代”是由漢堡市政府主辦的中德文化交流的一項盛會,活動將圍繞中國主題舉辦超過150場面向公眾的活動。2018年9月1日,第七屆“中國時代”(CHINA TIME)活動在德國漢堡拉開帷幕。發展歷史 當地時間2018年8月31日晚,漢堡市長辰切爾(Peter Tschentscher)在漢堡市政廳宣布本屆“中國時代”開幕。為慶祝...
中歐跨文化交流協會是中國和歐洲之間跨文化的交流協會,成員主要是定居在德國和歐洲的華人作者。該協會於2012年初在德國北威州首府杜塞道夫法院正式註冊,成立於2012年2月11日。德文名是:Chinesisch-Europäischer Verein für Interkulturellen Austausch e.V.,(簡稱:CEVIA)。會長是劉瑛。在歐洲長期定居的華人有...
而協會的實際主要負責人則是厲麟似等中國官員。該協會主要代表中國政府接待訪華的德國團體與專家,開展中德兩國官員互訪與經貿往來,在20世紀30年代發展中德關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德文化協會在抗戰期間遷會所至重慶,1948年該會又隨南京國民政府由重慶遷往廣東。後來朱家驊隨蔣介石輾轉到了台灣,中德文化協會於1950年...
該套書系統闡釋了中國輝煌博大的藝術史,是研究中國傳統藝術的珍貴史料,可謂“中國藝術大百科”。另著有《日本藝術史》。譯者:蔣洲驊,畢業於德國哥廷根大學跨文化德語專業,現就職於常熟理工學院德語系,任講師。對中德文化交流及中國傳統文化在德國的傳播深感興趣。譯著有《中西藝術交流3000年》《中國藝術3000年》《...
它促進了歐亞非各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並沿用至今,也簡稱為絲路。多數研究者認為,張騫兩次通西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將中國、...
郭健,男,德國籍,中國國家畫院德國創作交流中心主任、德國DCKD德中藝術設計交流協會秘書長。參加活動 一:2015年10月26日上午,參加由陝西省美術家協會、西京學院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文化·交融——中德藝術交流與設計教育論壇並發表講話。新絲路 2014年12月21日,參加由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和德國德中藝術設計交流協會共同...
鄭燁(1983.08—),女,湖南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畢業,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聯絡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 參與館內大型國際展覽和文化活動的籌備工作,負責聯絡溝通和組織策劃,擔任口譯譯員與展覽資料的文字翻譯。策劃中外博物館專業人員交流項目並負責實施。負責外賓的來訪接待。主要成就 主要論文:《博物館——德...
2011年起評聘為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德語語言文學(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導師(方向:中德跨文化交際及國別研究)。現任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 德國與歐盟研究,重點為德國當代政治與外交、政治文化、社會市場經濟、高等教育、中德與中歐關係以及歐盟治理;中德跨文化比較研究;政治語言學、話語分析;
上海與比勒費爾德:中德校際文化交流活動 實地考察中國大學 新校區一日游 詩歌意義何在?——聯合研討課和中德學生論壇 親歷、觀察與比較:文藻外語大學學生之上外印象 黃山文化之旅 引人入勝的安徽文化 在上外的一次課堂教學實踐 德語課上的德國客人 我和我的語伴 ……Ⅱ 申城印象 Ⅲ 城市掠影 Ⅳ 社會擔當 Ⅴ ...
Rainer Stoy(施拓一)先生表示,“中心”的成立也是德國政府的一件很重要的大事,為兩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研究搭建了一個很好橋樑和平台,德國駐四川領事館將全力支持“中心”的一切活動;Christoph Nielbock(尼羅博格)先生說:“幾次綿陽師範學院之行,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學生對歐洲音樂十分感興趣。今天,我們以‘...
但是,德國遠不只如此,除了兩千年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在遊客面前的,還有先進的現代化工業、魅力無限的鄉村小鎮與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旅居德國十年的美女作家徐徐在書中給大家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姿的德國。精心為中國遊客介紹了在德國的衣食住行,也別出心裁地為有不同喜好需求的遊客設計了多種路線。...
對外交流 德國研究中心與德國和中國的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有多種形式的密切聯繫,並得到德國學術交流中心( DAAD)、歌德學院北京分院、德國駐華使館、北京大學中德學術基金文化史、藝術和技術促進協會(KKT)以及數量眾多的德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支持。主要任務 (1) 研究介紹德國的文化與學術歷史與最新動態 (2) ...
中德學會是由中德兩國學者於1933年5月在北平成立的以溝通中德兩國文化交流為使命的學術文化團體。由留德學者鄭壽麟等人發起成立。時任教育部長王世傑和德國駐華公使陶德曼擔任學會名譽會長。中德學會在其存續的17年間,對中德兩國文化交流、加大兩國對彼此文化、人文的認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中德學術交流史上占有一席之...
文化:兩國於1979年簽訂文化交流協定。2001年9月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了第三屆柏林“亞太周”。2002年4月,中德簽署了《關於中德互設文化中心的會談紀要》。2005年11月雙方簽署了新的文化合作協定,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正式奠基。德國於2007年至2010年在華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2008年,中德博物館項目“中國...
德中高等教育聯盟 在德國註冊的非盈利組織、致力於在德中兩國間宣傳和推廣雙方的文化和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推動和發展德中兩國間的教育交流與合作。2005年開始致力於中德兩國文化教育交流,06年引進第一個引進德國大學與中國學歷對接,在此之後,不斷發展壯大,加盟院校不斷增多。終在2016年於德國註冊成立。
(二)翻譯和詮釋中國古典作品 (三)撰寫中國報導,勾勒中國圖像 (四)論證基督教傳教事業的合理性 五、德國新教傳教士論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 (一)指控基督教新教傳教的社會輿論 (二)德國新教傳教士的反擊 (三)對於“真正的”原因的探尋 第三部分:衛禮賢與中德文化交流 六、論東西方文化 (一)反觀自身,檢討...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背景下,對中德兩國在各領域的交流、交往作全方位的回顧和展望。有助於讀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真實的中德關係。回顧展望 《中德建交40周年回顧與展望》既有前任中國駐德國大使精彩的回憶錄。也有各界知名德國問題專家從自己專業角度對中德關係發展的分析和認識。更有若干有份量的調研報告,以...
德國漢學研究影響較大的人物當推衛禮賢,他是魏瑪差會的傳教士,在他57年的生活道路中,有20多個年頭是在中國度過的。他以一名傳教士的身份來到青島,轉而將興趣和精力投向辦教育、辦醫院,從而踏入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門徑。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學西播”的一位功臣,也是民國教育家厲麟似的摯友。衛禮賢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