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
- 成立時間:1935年
- 軍團長:徐海東
- 政治委員:程子華
- 參謀長:劉志丹
- 政治部主任:高崗
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15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3個紅15軍。1930年7月,中共徐海特委領導徐州、海州(今屬連雲港)和蚌埠地區的農民起義,成立紅軍第15軍,陳資平任軍長,轄第1、第2、第3師。不久,紅15軍在國民黨...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是鄂東南地區的紅軍部隊。軍長蔡申熙,政治委員陳奇,政治部主任周吉可。下轄第一、三團,全軍約1800餘人,活動於黃梅、廣濟、宿松、太湖等縣。誕生地 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西北部的大河鎮吳祥村。並且建有紅十五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九集團軍,198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九軍改編而成,原隸屬瀋陽軍區,後轉隸北部戰區。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歷史可追溯到中國工農紅軍時期的紅十五軍團。在抗日戰爭期間為新四軍第三師,後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在...
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同紅二十五軍會師後,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為了迅速打破敵人對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大規模“圍剿”,被人們稱為“活地圖”的劉志丹,提出了一個理想的伏擊區——勞山,並...
此後,第二十六路軍改編為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李青雲任第十五軍第四十三師第一二九團團長。一支新的紅軍隊伍誕生了。但是,李青雲懂得,要使其成為真正的工農武裝,還要做大量的工作。在部隊進行整編和政治教育過程中,他虛心向紅十五軍政委...
9月18日,在延川縣永坪鎮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紅15軍團。紅二十六軍42師主力改編為紅15軍團78師。抗戰暴發後,相繼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第689團,八路軍第2縱隊344旅、第4縱隊4旅,新四軍第4師10旅、新四軍第3師10旅,東北民主...
紅二十五軍長征是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1月至1935年9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退出鄂豫皖蘇區,經鄂豫陝向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紅二十五軍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率先到達陝北,勝利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擔當“先遣隊...
中國工農紅軍序列 1930年8月 中央軍委 書記:周恩來 一、第1方面軍 (贛南、閩西、湘鄂贛)總司令:朱德 總政委:毛澤東 參謀長:朱雲卿 政治主任:楊岳彬 (一)第一軍團 總指揮:朱德(兼)政委:毛澤東(兼)1. 第3軍 軍長:...
” “紅軍中政治工作,必須特別注意”。“紅軍應由蘇維埃派政治委員監督軍官,並負責進行政治工作。政治委員應即為黨代表”。此後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治工作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
1930年初,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李明瑞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決心把自己的一切以至於生命,無條件地奉獻給黨的革命事業。他接受了中共中央委託,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的總指揮。參加紅軍後,李明瑞在鄧小平的直接領導下,...
羅瑞卿(1906年-1978年),大將軍銜,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四川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革命生涯中,歷任支隊黨代表、縱隊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等職,參加樂安...
至1931年春紅八軍軍部撤銷,所轄兩個師直屬紅三軍團指揮。1930年夏,由鄂東南部分部隊和當地游擊隊及贛北游擊隊組成的紅八軍第四、五縱隊,先後北渡長江,進入鄂東地區作戰。同年10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
1933年9月,共青團中央在江西寧都成立“少共國際師”,建制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師,蕭華被任命為政委。1934年10月,長征開始,蕭華先後擔任紅一軍團組織部長、二師政治委員。1935年,蕭華曾被選為國際共產主義青聯第六屆執行委員。1935年...
6月,紅四方面軍決定,和紅2、紅6軍團共同北上。7月2日,紅四方面軍與由湘鄂川黔蘇區長徵到達甘孜地區的紅2、紅6軍團會師,紅2、紅6軍團和紅32軍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1936年7月初,紅四、紅二方面軍從甘孜、爐霍、綏靖(今...
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連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湖南宜章黃沙堡游擊隊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連長、營長、第一縱隊參謀長、第十二師師長,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五師師長,紅八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
紅軍反“圍剿”戰爭一般是指1930年-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反擊反革命軍事力量對以中央革命根據地為重點的各根據地的五次“圍剿”的作戰。戰爭背景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軍經過三年艱苦曲折的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進剿...
9月,中共中央決定將軍委縱隊和紅一方面軍第一、第三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11月初在甘泉與紅十五軍團會師,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第一、第三軍合編為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序列。紅二方面軍 1930年7月,湘西地區...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該軍奉命調往西北地區參加對紅軍作戰,隸屬西北“剿總”副總司令蔣鼎文指揮。在此期間,西北“剿總”對該軍進行整編時,將新編第14師改編為第165師(魯大昌任師長),隸屬該軍編制序列。此次...
工兵部隊迅速架起浮橋,至3日,軍委縱隊和紅五軍團由此相繼渡過烏江。1月5日,紅軍左路縱隊紅三軍團進至茶山關渡口,從這裡搶渡烏江。茶山關,明代稱河渡關,關口高出江面300餘米,關下渡口名為茶山渡,江流滿急,切谷穿峽。但是,守...
1928年5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國工農革命軍”改稱“紅軍”,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1928年2月,共產國際通過《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九次擴大會議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指示中國共產黨在蘇維埃化的農民區域中組織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
20日,紅1軍團於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殲滅何鍵部3個團又1個營。23日,紅1軍團和紅3軍團在瀏陽縣永和市會師,隨即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並成立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
1935年11月,以警衛營1連為基礎,擴編為轄4個連的“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軍委特務團”,紅1連與軍委直屬教導連、紅15軍團青年連依次改為1、2、3連,紅1、3軍團炮兵營縮編為該團炮兵連,原警衛營工兵排歸炮兵連建制。首任團長兼政委...
7月29日,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八一”建軍節,中革軍委授予周昆、陳光等34人二等紅星獎章,這是對他參加革命鬥爭的高度肯定和重大獎勵。升任紅8軍團軍團長 並參加長征 1934年9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已苦戰一年,局勢日趨嚴峻...
鑒於敵據城堅守,紅軍強攻不克,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向一方面軍首長周恩來、朱德建議從南豐撤圍。[《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史》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2年9月 ]周恩來、朱德解戰況後,遂決定改強攻為佯攻,留部分部隊繼續佯攻,將第三、五軍團...
一九三O年六月,紅五軍第五縱隊奉命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第八軍,原第五縱隊一支隊改為紅八軍第一縱隊。7月中旬,改為紅八軍第6師。八月九日,與紅五軍第3師對調,改為紅五軍第3師。一九三一年九月,改為紅三軍團第3師。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