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是應中央軍委指示“七、十兩軍團應即合編為十軍團”之後於1934年11月4日成立的。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是應中央軍委指示“七、十兩軍團應即合編為十軍團”之後於1934年11月4日成立的。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是應中央軍委指示“七、十兩軍團應即合編為十軍團”之後於1934年11月4日成立的。...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建立於1930年底,是由方誌敏、周建屏、邵式平等創建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力紅軍,下轄3個團,每團編6個連,另編一個特務營。全軍2000餘人,後...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是中央紅軍突圍轉移,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主力部隊之一。這支部隊,組建於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處於被動時期。1933年10月2日,中央...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簡稱"紅十五軍團"。...
紅一軍團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 山的紅四軍與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合編而成,開始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
熊春林(?-1938),福建省建陽縣莒口鄉蕉嵐村人。1933年9月參加革命,曾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某部戰士,參加了閩浙贛蘇區的反“圍剿”作戰和抗日先遣隊北上作戰。...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是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起義之後改編的。1931年12月14日,由趙博生、董振堂...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是1933年6月中旬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以下簡稱紅六軍團)在永新縣沙市成立,下轄十七、十八兩個師。由湘贛地區紅8軍、紅...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這是中國工農...第三方面軍準備讓第七軍團尋淮洲6000人、第十軍團方誌敏10000人領導,但是北上...
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團是一個軍團。1934年9月21日組建,由紅21師、中央警衛師即工人師(後改稱23師)合編而成,整個軍團約10000餘人,槍枝不到3000支,屬紅軍第1...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團是1933年7月由原贛東北地區南下的紅11軍改編的。計編20、21、34三個師,8月彭德懷率領東方軍分三路從四堡、朋口、追擊十九路軍至永安、沙縣...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是紅五軍團下轄部隊。1931年12月14日,寧都起義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一部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第十五軍。軍長黃中嶽,政治委員左權,參謀長...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的下轄部隊。1931年12月,寧都起義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一部改編為紅五軍團第十四軍。參謀長趙博生兼任軍長,黃火青任...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是由湘鄂西的紅軍合編而成的,其前身為湘鄂西地區的紅4軍和紅6軍。成立時間為1930年7月7曰。總指揮為賀龍,政委為周逸群,參謀長孫德清,政治...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簡稱紅七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三軍團主力部隊之一。1929年12月11日,國民政府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2800餘人,在百色舉行起義,...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是由湘鄂贛紅5軍、紅8軍合編而成的。時間為1930年6月間。軍團總指揮為彭德懷,總政委為滕代遠,參謀長為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彭德懷任...
中國工農紅軍只有一、二、四方面軍,而無三方面軍,是由於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紅軍發展的過程中,情況發生變化造成的。...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簡稱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並稱,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在會寧地區勝利會師。...
參謀長 李達軍團長 賀龍政委任弼時關向應參謀長 李達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第四師...第九十六師師長王尚榮政委譚友林參謀長 劉華春政治部主任 余宜光中國工農紅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簡稱紅三軍。軍史上同期有3支紅三軍。第一支是贛西南紅三軍。第二支是湘鄂西紅三軍。第三支是紅一方面軍的第三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九軍,簡稱紅十九軍。 史載紅十九軍有三支。一支為冀中紅十九軍。1930年8月,由河北完縣五里莊爆發武裝起義的農民赤衛隊組成紅軍第十九軍。軍長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