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西征

10月24日,紅六軍團主力經過10餘天的艱苦轉戰,終於粉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在石阡以南的馬家坪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到達貴州省印江縣的木黃,與紅三軍勝利會師,完成了戰略轉移的任務。 紅六軍團的西征作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反革命"圍剿",保存了革命力量,為紅軍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西征
  • 發生時間:1934年8月~10月
  • 發生地點:湖南、廣西、貴州廣大地區
  • 目的地:貴州省印江縣的木黃
簡介,歷史,

簡介

中文名稱: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西征
發生時間: 1934年8月~10月
發生地點: 湖南、廣西、貴州廣大地區

歷史

1934年8月7日,根據《訓令》內容,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代表、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任弼時,和肖克、王震一起率領紅六軍團從湘贛蘇區轉移,突圍西征。
當日,紅6軍團部率領第十七、第十八兩師(6個團)和紅軍學校共9700餘人,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從衙前、五斗江之間通過了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開始西征。接著,又突破兩道封鎖線,於8月11日進至桂東縣以南的寨前地區。在這裡,紅六軍團領導機關正式成立,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國民黨軍西路軍總司令何鍵發現紅六軍團突圍後,急令其第一縱隊第十五、第十六師由永新地區尾追,第十九、第六十三師和湖南保全團在紅六軍團前方堵截,控制交通要道,企圖在北上粵軍的配合下,將紅六軍團圍殲於郴縣、汝城、和東之間地區。廣西軍閥為防止紅六軍團入桂,也將其2個師向北部調動。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為爭取先機,決定放棄在桂東暫時停留的計畫,乘國民黨軍圍攻部署尚未就緒和湘江防禦還較薄弱的時機,迅速西渡湘江,進至新化、敘浦地區。12日晚,紅六軍團從寨前出發,經資興、郴縣、桂陽、新田縣境,於23日到達零陵東北地區,準備西渡湘江。在此期間,國民黨軍一方面加強湘江江防,用9個團的兵力封鎖了零陵至祁陽段;一方面督令追擊部隊加速尾追,先頭已進至陽明山西南和常寧附近。粵軍3個師也正分路向零陵、道縣開進。鑒於這種情況,紅六軍團再次改變渡江計畫,迅速向東轉移,進至陽明山區,擬在此堅持鬥爭,建立和發展根據地。由於國民黨軍已從南、北、西三面逼近,該地區的地形、社情等條件又不利於建立和發展根據地,遂又經白果市急轉南下,由嘉禾折轉西進道縣,經湘、桂邊境的永安關,徒涉沱水進入廣西北部。9月上旬,紅六軍團於灌陽縣的文市附近擊退湘軍第十六師和桂軍第十九師共8個團的進攻,在界首地區順利渡過湘江,進占西延城(今資源)。9月8日,紅六軍團根據中革軍委的訓令,由西延西進,準備在城步、綏寧、武岡山地區打擊湘軍,未能得手。此時,湘桂兩省國民黨軍主力已進至綏寧、靖縣地區,阻止紅六軍北進。紅六軍隨即轉兵向南,襲占通道城(今縣溪鎮)。19日,在靖縣新廠給尾追之湘軍補充第二總隊的兩個團以殲滅性打擊後,又於10月1日襲占貴州的舊州老黃平。隨後又轉向黔東北的江口前進,擬與紅三軍會合。國民黨軍發現紅六軍團改向東北前進,遂以湘軍第五十五旅,獨立第三十二旅和桂軍第十九師進至鎮遠、石阡堵擊,桂軍第二十四師、湘軍補充第一總隊及黔軍一部尾追,企圖阻止紅六軍團與紅三軍會合,並將紅六軍團圍殲於石阡地區。10月7日,紅六軍團在石阡西南甘溪街同桂軍第十九師遭遇,經激戰,一部被敵截斷,由參謀長李達率領到達沿河地區,後與紅三軍會合;主力被迫向東南轉移,在石阡、施秉、餘慶之間地區,利用山高林密的自然條件,與20多個團的國民黨軍周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