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羅沛霖傳》以記錄羅沛霖對祖國和社會的豐功偉績,傳承他治學為人的高尚品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羅沛霖傳》的出版能為史書增添新章,成為史乘中寶貴的科學財富,俾後人傳承前賢篳藍縷的創業勇氣、魄力和為國家人民捨身奮鬥的奉獻精神。這就是中國前進的路。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羅沛霖傳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243頁
- 開本:16
- 作者:劉九如 唐靜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高教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京津大戶
第二章 京華十載(1914—1924)
2.1 姐姐們的故事
2.2 啟蒙教育
2.3 多事之秋
第三章 津門七載(1925—1931)
3.1 求學遇阻
3.2 在興趣中成長
3.3 同學少年
3.4 情竇初開
第四章 滬上求學(1931—1935)
4.1 動盪中求學
4.2 多面手
4.3 初識錢學森
4.4 青島之行
第五章 到延安去(1936—1939)
5.1 畢業後的選擇
5.2 第一份工作
5.3 重返上海
5.4 再續前緣
5.5 杭州歷險
5.6 投奔延安
5.7 延安無線電起步
5.8 星星之火
第六章 輾轉重慶(1939—1947)
6.1 初入重慶
6.2 “青科技”萌芽和成長
6.3 終成眷屬
6.4 興業電訊廠
6.5 毛澤東接見
6.6 中國建社
第七章 留學美國(1947—1950)
7.1 奔赴美國
7.2 埋頭苦學
7.3 留學生活
7.4 曲折回國路
7.5 船上完成博士論文
第八章 電信事業(1950—1964)
8.1 投身建設事業
8.2 破土而出
8.3 “718”的輝煌
8.4 入黨
8.5 故友重逢
8.6 制定宏偉計畫
8.7 古巴之行
8.8 第一台超遠程雷達
8.9 師恩難忘
第九章 文革受難
9.1 患難見真情
9.2 隔離被捕
9.3 重見天日
第十章 重返崗位
10.1 白手起家
10.2 重新起航
10.3 再續輝煌
10.4 力推新事物
10.5 計量和標準化的推動者
10.6 設計、研究亞直接進位邏輯加法器
第十一章 退而不休(1982—2002)
11.1 推動學術交流
11.2 發展人工神經網路
11.3 倡建中國工程院
11.4 展望文化資訊時代的未來
11.5 心繫計算機
11.6 涉足管理與經濟
11.7 關注教育
11.8 推動中國發明
第十二章 最美不過夕陽紅(2002—2011)
12.1 文集出版
12.2 子女
羅沛霖年譜
羅沛霖主要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我們確實犧牲了很多的休息時間,因為劉九如作為電子一所主管科研業務的副所長,整天忙碌,我們兩人又都承擔著其他的研究課題,只能依靠業餘時間。
除了作者的加班加點,推敲琢磨,傳記最終之所以能夠撰寫完成、定稿出版,我們要深深地感謝從多方面給予我們支持和幫助的各方人士。
首先感謝的是羅沛霖院士,在他去世前的幾個月,他將近100歲的高齡,顫顫巍巍,多次接受我們的採訪,與我們面談;多少次冥思苦想那些經歷的人和事,多少次搜腸刮肚回憶那些具體的時間和歲月;我們為了儘量保留面訪的影像資料,因此每次採訪都架起一個攝像機,開著大燈照著,弄得羅院士非常疲憊,但他都默默地配合。由於太欠缺對歷史的了解,我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可能極不合適,甚至有些幼稚,但羅院士總是耐心地進行介紹和解釋。他沒想為自己留名;但他一定想,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能否給後人留下點什麼。正是羅院士的精神和毅力一直在激勵和鞭策著我們。
其次我們要感謝羅沛霖院士的家人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支持與幫助。羅沛霖院士夫人楊敏如,已經年屆百歲,作為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她曾經繪聲繪色地給我們介紹了羅院士的很多生活細節。在經歷照顧羅院士住院治療的種種艱辛和突然辭世的悲痛以後,依然熱心地配合我們推進羅院士傳記的撰寫工作,他將羅院士的書房打掃乾淨,主動邀請我們到家中來搜尋有用的資料,幫助我們回憶並訂正了很多細節。正是羅夫人的幫助,讓我們更清晰地梳理出羅院士的人生脈絡。羅院士的二兒子羅晉,工作異常繁忙,經常奔波於中美兩國;但只要他在北京停留,便主動約請我們面談,正是由於羅晉的幫助,讓我們更好地梳理清楚了羅院士的學術成長軌跡。 傳記在進行到一半時,羅老便與世長辭。由於訪談次數偏少,經歷串聯缺乏故事性,我們在很多章節都參考了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笑慰人生——著名電子學家羅沛霖》,該書作者冉淮舟曾在羅老八十多歲時,針對羅老的過往經歷有過數十次的訪談,在經過羅老家人確認資料詳實可用的基礎上,本傳記也大量採用了其中素材,在此要特別表示感謝。
我們要感謝羅老唯一的學生柯有安教授,曾是羅老部下的陳正清、王仲俊兩位老先生,以及半導體專家吳錫九。他們都是在百忙當中抽出寶貴時間接受了我們的訪談,認真回憶與羅老共事的歲月和難忘往事。
我們要感謝工業和信息化部離退休老幹部局的吳亞軍局長和張勇書記,以及工信部科技司綜合處的張志鋒處長和曹曉晴處長,是他們的信任和鼓勵,讓我們敢於接手傳記的撰寫工作;也是他們整合資源,給予課題組資金支持,甚至派專人陪同我們採訪。正是他們的大力協調和統籌,讓我們在組織和財力上得到保障。
我們還要感謝工信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黨委書記葛程遠、工業經濟研究部主任李麗,參與傳記資料整理和初稿編纂工作的張陽、譚榮胤和盛華,參與傳記潤色加工的崔玲,以及還有很多這裡沒有點到名字的人們。
由於我們才疏學淺,文筆簡陋,綜合水平有限,可能我們的文字沒能更高度、更充分地反映羅院士的一生。但我們確實飽含深情,希望我們這一行行平實的文字,能夠告慰羅院士的在天之靈;但願我們客觀真實的記錄能夠笑慰眾多幫助過我們的人們。
序言
他就是被稱作“戰士、博士、院士”的“三士科學家”——羅沛霖。
2011年4月17日0時5分,羅沛霖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羅沛霖的一生一直在電子產業界和學術界奔波,他見證和參與了我國電子科技和電子工業的成長,並為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心繫國家,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棄了優裕的生活和個人的科研興趣與成就,服務於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孜孜不倦,筆耕不輟,繁忙工作之餘的點滴時間都是在科學技術的前沿探求創新;他視野開闊,學識淵博,以他高度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引領著中國電子科技與電子工業的發展。
羅沛霖知識淵博,一生著述頗豐。他參與主編了《中國電子科學技術評論》、《新產業革命與信息高速公路》、《中國大百科全書》和《科學概覽一信息卷》等書刊,並撰寫和發表了大量論文。2003年,在他90大壽之際,《羅沛霖文集》出版。《文集》收錄了羅沛霖的文稿90多篇,不僅凝聚了羅沛霖一生從事電子信息科技的心血,也從一個側面見證了幾十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
在今日中國醒目崛起、經濟總量已躋身世界第二強的輝煌時刻,我們不能不緬懷老一輩科學家的豐功偉績。新中國創立初期,國內外科技人才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滿腔熱情投身新中國科技事業,他們中很多人由此成為中國科技事業的奠基者和各產業行業的初創開拓者。
基於對這一代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的搶救整理,中國科協於2010年5月開始發起實施“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明確給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的任務是儘快採集整理羅沛霖院士的資料。經研究,工信部科技司將這項工作交給了工信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簡稱電子一所),電子一所迅速成立了以劉九如副所長(現任電子工業出版社總編輯)為組長的課題組,通過與羅沛霖院士的多次當面交談採訪、多方查閱檔案、整理大量的文稿和信件、核對訂正相關資料,最終撰寫出專門報告,於2011年8月初步完成了中國科協的課題任務。羅老將自己創作但尚未完成的自傳提交給課題組,該自傳成為報告的最重要參考。而此時,中國工程院提出希望能夠編寫出版《羅沛霖傳》,這一任務自然交給了課題組,最後就由劉九如、唐靜兩位同志承擔。
劉九如曾擔任《計算機世界》報社的社長兼總編輯多年,在1995年前後,多次採訪過羅沛霖院士,就中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戰略等問題與羅院士有過深入討論。基於對羅院士豐富人生經歷和豐碩科研成果的景仰,以及對羅院士畢生為黨和國家事業無私奉獻、對年輕人無私關懷、對電子科技創新孜孜以求的高尚人格的敬佩,飽含深情用詞遣句,審慎擬定傳記大綱,撰寫重要篇章,並對全書進行最後審定。作為電子一所年輕研究人員的唐靜女士,多次與羅院士面對面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收穫、新的感慨,常常被羅院士的人生曲折和動人事跡所感染,常常對羅院士的思想高度和豐富積累油然而生敬佩。不厭其煩的確認每個細節,認真仔細地核對訂正每份資料,最後形成一行行的傳記文字。這一切,只為真實記錄羅沛霖院士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正當採訪工作基本結束,資料準備基本齊全,傳記文字正一行行敲進電腦的時候,我們突然獲得羅沛霖院士生病住院的信息。在羅院士彌留之際,我們去301醫院看望的那個場面,令人永遠難忘:羅院士安靜地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滿了管子,已經口不能言,我們報上名字,他只能用眼神示意。當我們告知正在給他寫傳記的時候,他突然瞪大了眼睛,費力地伸出手來。護士會意,給他的手裡夾上一支筆,他沒法側身,就憑手的感覺,在護士托著的筆記本上寫下一個“實”字。
這是羅院士對我們給他撰寫傳記的期望,這也是他的最後心愿。正是基於羅老這樣的心愿,今天呈現給各位讀者的這25萬多文字,沒有任何的想像和添加,就是用白描的寫法,按時間順序記錄的方法,真實地記錄了羅沛霖院士的一生經歷,一切是那么的平淡、平常、平凡。但是,我們堅信,在這體現平淡、平常、平凡的字裡行間里,讀者一定可以看到精彩的細節、動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跡;而從那些細節和故事裡面,我們又必將油然而生出對老一輩科學家的敬佩,對中國科技事業過去輝煌成就的感嘆,並在我們的心裡升騰起推動未來科技事業更快發展的光榮使命感。
趕快翻開第一章吧,讓我們循著羅沛霖院士的成長路徑和成功軌跡,去觀賞和思考中國電子科技事業與電子信息產業奠基、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去暢想和籌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中國科技和工業經濟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