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第13輯)

中國學術(第13輯)

《中國學術(第13輯)》是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學術(第13輯)
  • 作者:劉東
  • ISBN:9787100038041
  • 頁數:358頁
  • 定價:26元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3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刊是由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資助、中外學者共同編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系列文輯,設“論文”、“評論”、“書評”和“通訊”四個欄目,每季度出版一輯。其宗旨是提高我國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準,推展漢語世界的的學術成就;增強文化中國的內聚力,促進中外學術的深度交流;力爭中文成為國際學術研究的工作語言,參與中國文化現代形態在全球範圍內的重建。它力爭以“人文與社會”為軸心,追求學科交叉和科際整合。本書是這部學術期刊的第十三輯。
論文一欄,孟悅聚焦於傳播與纛動中的建築文化,郭偉傑聚焦於民國的傳教土建築;另一級轉腿府簽從理論或知識面來思入文明間的問題。鑒於殖民主義和民族國家之類信語所要捕捉的全球關係正在急劇消失,德里克敏感地追問到了後殖民主義之後問題。胡成的文章回顧了早在1920年代就已形成的“半殖民地”歷史敘述框架,認為其有待激發的活力曾受到“半封建”框架背後的單線歷史觀眾的牽制。再一組涉及宋明理中的傳承關係。吳震“以無善無惡”論為切入點,回了了陽明學到陽明後學的思想展開過程;郭曉東通過分析詮釋《中庸》時朱熹淚只汽乃對呂大臨的繼承和批評,來體會這位宋代思想家在解經方面的多義準甩射雅體則。等等。

圖書目錄

卷首語
錢鐘書 歐洲文學裡的中國
論文
孟悅 “世界主義”景觀與雙重帝國邊界上的都市社會
郭偉傑 譜寫一首和諧的樂章——外國傳教士和“中國風格”的建築,1911-1949年
阿里夫·德里克 殖民主義再思索:全球化、後殖民主義與民族
胡成 全球化語境與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問題的歷史敘述
吳震 無善無惡——從陽明學到陽明後學
郭曉東 論朱子在詮釋《中庸》過程中受呂與叔之影響及對呂氏之批評
評論
秦寰明 中國文化的西傳與李白詩——以英、美及法國為中心
胡曉明 龍舟舵手與陶淵明——以岡村繁《陶淵明新論婚乃》為中一心的討論
通訊
吳承明 《大分流》對比較研究方法的貢獻
萊斯利·豪納 關於《大分流》的爭論
書評
皮埃爾·瑪南:《自由主義思想史(十講)》(張倫)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應星)
季衛東:《憲政新論》(任軍鋒)
宇文所安:《他山的石頭記》(何翔)
劉毓慶:《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王齊)
布迪厄:《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楊亞平、曹樹基)
麥可·布爾:《聲灑肯照音隔絕城市:隨身聽與日常生活的管理》(古柏)
張英進:《影像中國:當代中國電影的批評性介入、電影重構和跨國想像》(葛以嘉)
廖梅:《汪康年:從民權論到文化保守主義》(張榮華)
王晴佳、古偉瀛:元頌煮《後現道店糠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楊祥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