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制百年》是2016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明遠、張東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學制百年
- 作者:顧明遠、張東嬌
- ISBN:9787519108502
- 定價:45元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中國學制百年》是2016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明遠、張東嬌。
《中國學制百年》是2016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明遠、張東嬌。內容簡介《中國學制百年》分清末、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後三個時期,對中國近現代學制形成、改革的背景、內容及意義做了細緻的梳理,總結了其中的經驗和...
學制,即學校教育制度,是國家根據教育方針、政策,對各級各類學校的任務、學習年限、入學條件等所作的規定。它是教育制度的主體,是現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內容。有時專指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習年限。學制規定了不同教育類型之間的關係、學校的設定原則和組織辦法。另外,學制也指學校的制度。釋義 1.學校的制度。[南朝宋]...
終於,在1922年11月1日由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發布大總統令,正式頒行《學校系統改革案》,這就是壬戌學制,也稱“1922年”學制或“六三三”學制。1922年在著名教育家林礪儒的主持下,北京師大附中率先實驗中學“三三”新學制,自定新的課程標準,自編教材,實驗文理分科,這些在中國教育史上都是重要創舉。新中國建立初期 ...
《中國小校歷史教育百年簡史》是2020年9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亞夫。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首部中國小校歷史教育通史,全面闡釋了1902年近代學制成立至2010年間的中國小校歷史教育發展的百年歷程,內容涉及學制、課程、教材、教學、教師、設備、管理等幾乎所有的關鍵問題,可為政府的相關決策、歷史教育研究、...
有多篇作品被《新華文摘》及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轉載。著有《沒有語文的語文課》。圖書目錄 序 引論 一、研究緣起 二、文學、文學性與文學教育 上篇 歷史的回顧與反思 第一章 中國小文學教育的近代獨立 一、中國小文學教育近代獨立前的“泛文學教育”(先秦一1904年)二、清末學制的頒行與中國小文學教育的...
作為中國現代的著名作家,葉聖陶對教科書出版還有一項特別貢獻,他的大量作品長期作為範文入選各種國文、國語課本。或許因為自己就是教科書編輯,葉聖陶的文學創作,描寫冷靜、客觀,結構嚴謹,語言乾淨樸素,特別適合於教科書選用。可見到較早入選他作品的教科書有:出版於1923年商務版《新學制國語教科書初級中學第一冊》...
六三三學制(Six-three-three system)起源自於1910年代的美國。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報告肯定了六三三學制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近代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戰後民族資產階級不僅要求在政治、經濟方面給予創造繼續發展的條件,也要求在教育方面能提供具有文化知識的勞動力和科學技術。1920年10月,以資產...
13.杜威等美國教育家在中國 14.舒新城與道爾頓制研究 15.克伯屈與設計教學法 16.文納特卡制在中國 17.教育測驗、智力測驗在中國 18.俞子夷的國小教育研究 19.惲代英與師範教育 20.1922年新學制的頒布(壬戌學制)21.師範學校的課程設定 22.師範學校教師的待遇 23.陶行知與鄉村師範教育 24.別具一格的曉莊師範...
本世紀初,我國新學剛開始興辦,學制、教材多照搬日本或歐美。因此,胡敦復和立達學社社員以親身的經歷感受到,自主辦學的目的,就是要為中國爭獨立的學術地位。在與吳在淵合著的《近世初等代數學》一書的序言中,胡敦復剖明心跡:“自立之道奈何?第一宜講演,第二宜翻譯,第三宜編纂,第四宜著述。”其中,...
學制:4年,包括中國農業大學1-2年,國外大學交流學習2-3年。廣告與市場傳媒 專業前景: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企業廣泛地參與市場競爭,對熟悉並能掌握市場及媒體運作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該專業正適應了這一市場需求,必將蓬勃發展。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廣告和市場傳媒知識,掌握國際商業、現代市場和大眾媒體的運作...
《奏定學堂章程》是清朝政府頒布的關於學制系統的檔案。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制定,1904年1月公布),由張百熙、張之洞、榮慶等奏擬,又稱癸卯學制。1904年正式頒行的《奏定學堂章程》建立實業教育系統,分為縱向和橫向兩個體系,明確各級各類實業學堂的入學條件、修習年限和培養目標。基本介紹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制定...
中國的官學教育在清末學制改革之前,基本上沿襲傳統的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兩大類。中央的國子監相當於大學性質,地方的府州縣學具有中等教育性質,而城鄉的社學、義學之類則是國小教育性質。當時,對於大學、國小之劃分是確鑿的,對於中學教育這一級則無明確劃分;在中國教育史上,是並不作為一個特定教育階段劃入學制系統...
顧明遠,男,漢族,1929年10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江蘇江陰人,教育學家、新中國比較教育學科奠基人,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1942年9月至1948年7月就讀於江蘇省立第九中學;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任上海榮海學校教員;1949年考取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1951年8月至1956年7月本科就讀於蘇聯國立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
”(轉引自朱有王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下冊,第649頁。)京師大學堂成為“戊戌政變”後的倖存者。這一極不尋常的現象,非常令人費解。於是,就有人去探索,去求解,並提出不少論點。其中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由於京師大學堂的創辦早於“戊戌變法”。例如,1987年,羅筠筠先生就說道:“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當時他認識到當時中國最缺乏懂技術、懂外語、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會讀經史、寫八股的學究,在洋務事業中根本沒有多大用處,傳統的教育非革新不可。因此便下決心著手培養新式人才。最初他創辦了一些附屬於企業的技術訓練班式的學堂,在短期內培養了一些具有中等技術水平的技術人員。但這些學堂在學制和課程方面都只...
辦學學制 關於學制問題,中法大學自有其持殊性,與當時的國內其它大學不同,它雖然依據中國學制,但也採納了法國學制之所長。李石曾認為: "學制之完善,法國大學學制所以優於其它各國者,以其具有兩大特長: 一日整齊劃一; 二曰升學、轉學,又極方便是也。"法國大學: 當時全法國共分為17個學區(即地區),...